漫谈中国舞:唐代之《庆善乐》

作者:茹之

唐 彩绘陶乐女俑。(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唐会要》卷三十三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临幸庆善宫(今陕西武功西北,高祖旧宅),这里曾是太宗诞生之地。太宗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在随后宴请大臣的酒席上,赋诗10首,抒发了 “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的怀旧之感和“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的喜悦。后由随行的起居朗吕才制成乐曲,称为“功成庆善乐”,所用音乐为西凉乐,并编制了舞蹈,故又称“九功舞”。

舞蹈由六十四名儿童表演。他们头戴进德冠,身穿紫色宽袖的裙襦,黑发皮履,动作安徐飘逸,闲静幽雅,以表达太宗仁义治国的德政,天下太平的理想。

《国史异纂》说:“《庆善乐》,长袖曳屣,以象文德。郑公见奏《破阵乐》,则俯而不视;《庆善乐》,则玩之不厌。”(郑公:魏徵,封郑国公)

唐太宗时期的国家庆典等重要日子,都要表演《破阵乐》和《庆善乐》两个舞蹈。高宗时祭祀用的文舞也是《庆善乐》。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公元674年,唐高宗改年号为“上元”。也就在这一年,高宗作了《上元乐》,并配上舞蹈。在这个舞蹈中,舞蹈者一百八十人,她们身穿五色的画有云水图案的衣服,以象征元气,所以被称作《上元》舞。《新唐书》记载:“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大祠享皆用之。”据说这个舞蹈含有道家色彩。
  •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龙池乐》是唐玄宗所作。在他还未做皇帝之时,住在隆庆坊。宅子南部突然有泉水涌出,变成了一个大水池,可以在里面泛舟。会望气看相的人深以为异,认为有“天子之气”。后来玄宗登基做了皇帝,就将旧宅改为兴庆宫,而池水更多了,弥漫数里,该池被称为“龙池”。为此,玄宗作了《龙池乐》,以记此事。
  • 《春莺啭》是唐代著名的舞蹈之一。“啭”的意思是美妙的歌声。根据唐代《教坊记》记载,高宗“尝晨坐,闻莺声,命歌工白明达写之为《春莺啭》,后亦为舞曲。”白明达是当时龟兹(今新疆库车)很有名的音乐家,因此所作乐曲有龟兹风格。诗人元稹《法曲》一诗中所描写的证实了该曲为胡曲,即少数民族的曲调。
  • 如果说“胡旋舞”更多的是由女性表演的话,那么唐代时另外一个从西域传来的舞蹈“胡腾舞”就完全是男性舞蹈了,它体现了男子豪放、粗犷的性格。段安节的《乐府杂录》把“胡腾舞”列为唐代舞蹈中的健舞一类。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