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书法‧名家名帖

苏东坡书迹第一《寒食帖》荡过人生低谷的净与美

作者:踏雪飞鸿
苏轼像和他的《寒食帖》(局部)。(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气: 2337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苏东坡(公元1036-1101年,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的一生在诗词文章、学问和书法上的成就,为后人乐道、传诵,而他的仕宦坎坷和心胸的豁达也是为人熟知。他一生中遭贬,一次比一次更行更远,而他的人生功业也在忧患中筑起。苏东坡因诗受贬到黄州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在他的《寒食帖》中留下了一时的心境。

苏东坡人生低谷 留下《寒食帖》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受诬告以诗讽时政[1],让他入狱一百多天,险遭斩头,成为苏东坡生涯的转折点。后来他在弟弟苏辙、曹太后和其他大员力保下,改谪任黄州团练副使。险濒鬼门关,让苏东坡留下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叹:“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2]

到了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个虚职,收入让苏东坡一家捉襟见肘过活犹然不足。友人接济了他们一块荒地,东坡一家胼手抵足辟地耕种,努力自给自足。夏天,他们在小坡上刈草,在东坡上盖了雪堂,炎阳炙风,侍妾朝云的脸黝黑,“吹面如墨”。苏东坡的“东坡居士”名号也是起于那时。

苏东坡在黄州前后五年,是他人生的低谷,“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泻”。他在第三年(1082年)寒食时,留下了古诗二首,后来书成《寒食帖》,记录了自己当下的心境,心声苍凉湿冷如无火的寒食:

宋 苏东坡 黄州寒食诗 卷(第一首诗部分)。(台湾   故宫博物院提供)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胭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宋 苏东坡 黄州寒食诗 卷(第二首诗部分)。(台湾   故宫博物院提供)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一年,春雨绵绵连二个月,好像把秋天的萧瑟都带回来了。苏东坡人在病中,而且是一场不小的病吧,在另一首诗中他比况当时的境况“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在《寒食帖》诗中说“病起须已白”。人遭贬谪,“屋漏偏逢连夜雨”更添感怀。

海棠花,胭脂红,掩映泪几重。(pixabay)

夜夜绵绵雨,屋边的海棠花落污泥,胭脂映雪般的春颜、青壮的活力,一夕间被谁偷走了呢?想见文豪把海棠落污泥来自喻意外入狱的人生,壮年生白发的处境,充满着人生无常的感伤!在病中、在苦中,苏东坡还是自然流露幽默的本性,调侃自己软趴趴的病体,苦笑那“偷”去他青春活力的,“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命运中人,有谁能胜了天道呢!

在这里,让我们从《寒食帖》转移到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可以感到这天下两大行书对“此身此生不常有”、“人生无常”自然而然发出了共鸣!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pixabay)

那年的春雨,不是绵绵细雨,而是大雨,势要冲进屋来,苏东坡的小屋仿佛变成烟云雾里的渔舟。病中、雨中的日子,空荡的厨房破灶,芦苇湿透,连火也烧不起来,“哪知是寒食?”却见乌鸦衔着冥纸掠过,这一下让苏东坡想起自己一身远放,家乡祖坟远在万里外,朝廷庙堂遥遥隔九重。这样的仕途困蹇,去国怀乡,是“途穷”[3]路尽了吗?“死灰吹不起”好像是苏东坡对人生失望至极的表示,实际人生中,他并没有轻言离弃生命的希望,只是一切就放下吧!不再为外物所动的“死灰”,已经脱胎换骨,超离了功成名就的悲喜!

在这一个大雨的寒食,苏东坡渡过了一个人生的低谷。到黄州第一年,他写道:“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而到了这一年“病起须已白”,他对自己人生的余年有更深彻的警悟,这时苏东坡的心情转向闲淡,“少年幸苦真食蓼,老境安闲如啖蔗”,东坡也如脱胎换骨一般。

此后,苏东坡仍屡遭贬官,黄州之后,惠州、儋州越贬越荒远,然而他舍下自己,造福黎民的平生功业也从此起。苏东坡晚年在金山寺的本人画像上自题诗──《自题金山画像》[4]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作了自证。

《寒食帖》留下了苏东坡人生低谷的记录,也见证了苏东坡以“心似已灰之木”的无求克服了生命的低荡锤炼,放“身如不系之舟”自适于天地之间,超脱了人生高低起伏的牵绊困扰。

《寒食帖》之美

《黄州寒食诗帖》苏东坡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17行,129字。

苏东坡的书法成就,列名宋代四大家,他是引领北宋开创尚意书风的重要书法家。他擅长于融合诗文意境与绘画理则于书法中,开创了行书的新形式、新风貌,缔造出行书耀眼的光辉与唐代楷书的光芒相互辉映。

在《寒食帖》的用笔、结字、行气和构篇,不合一般的法度,揣摹其“意造本无法”,天真自在、反璞归真的特色最堪玩味。苏东坡曾这样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恰是此卷的注脚。清高宗乾隆皇帝题说此帖是“无意于佳乃佳者”、“若区区于点画波磔间,求之则失之远矣。”

元明清以来书评家在经录中都公认《寒食帖》是“苏书第一”。清代颜世清说:“东坡寒食帖山谷跋尾,历元明清,叠经着录,咸推为苏书第一”。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说:“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因而,《寒食帖》也有“天下第三行书”的赞誉加身。

同样是宋朝的书诗大家黄庭坚说:“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颜真卿)、杨少师(*杨凝式)、李西台(*李建中)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这里所评的“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借用了王羲之三十三作兰亭都没有第一次作的好之典故,赞美此书的酣然天成。清高宗乾隆皇帝也推崇:“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

黄庭坚于《寒食帖》上的题跋。(台湾   故宫博物院提供)笔的特质影响书者、书迹的挥洒,在《寒食帖》中表现明显。日本的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年,本名为内藤虎次郎)观察到:“此卷用鸡毫弱翰而挥洒自在耳!”也就是说本帖是用很软、不带强劲道的鸡毛笔写成的,所以看不到强劲的捺笔,然而正锋、侧锋的用笔法,转换多变,断连自若,交织应用浑然天成。

本帖字体变化丰富,压扁的字形、蹙密的笔划,传达郁闷压抑的情绪,恰与诗中的情境相合,通帖中有四处夸张的中锋长针,有如破茧(蹇)而出一般,营造宽舒的空间,又形成对比。由第一首诗跨入第二首诗,字体由小渐大,但是墨色反淡,宛然贴合心绪情感的变化,构成篇章变化的节奏,通篇诗与书的境界相融。

《寒食帖》传世奇迹

苏东坡此帖《寒食帖》传世的过程充满神奇,历经几次的火灾,遭祝融之舌纹身,素笺上留下了伤痕,然而内容文字毫发无伤。清朝咸丰八年,此帖藏圆明园历经英法联军之厄,有惊无险,旋即流落民间藏家之手。几经转手,在1922年流入日本,被收藏家菊池惺堂高价购得。

次年,菊池家在日本东京大地震中遭灾,所藏古字画几乎遭焚毁一空,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帖上虽留下火舌烟熏痕,书迹无恙。之后在第二次世界战争期间,东京遭到空前的地震和火劫,东京大毁,此帖依然无恙。战事结束,此帖得以被中华民国购回,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笔者觉得《寒食帖》传世的神迹,对应了作者苏东坡愈挫愈勇的人生。诗中的寒食日之际,苏东坡的身躯好像病如死灰,然而他不朽的灵魂仍然是完好如初,从未被压扁!

注释

[1]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元丰己未,东波坐作诗谤讪,追赴御史狱。当时所供诗案,今已印行,所谓《乌台诗案》是也。”(御史台俗称乌台)

[2]苏东坡:《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

[3]《晋书‧阮籍传》载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说阮籍随独自驾车漫行兴而往,至无路可走之时,经常放声大哭,再驱车回返。

[4]李公麟在金山寺画了苏东坡像,《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参考资料

《苏东坡全集》
《寒食帖》
《宋史》
《二老堂诗话》
《金山志》

@*#

-点阅【 璀璨中华文化 】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整个欧洲艺术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画领域里,它拥有好几个第一:第一幅意大利双人肖像画、第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风景的绘画风格。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