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钥】

【人生之钥】周仓将军像现真身 替天行道为哪桩?

作者:泰源
执一把大刀的周仓将军,赫然现真身替天行道。图左是周仓将军之像。(图片提供: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气: 339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听过关帝庙周仓将军像现真身替天行道吗?听过天打雷劈不孝媳吗?殷鉴时时有,本文讲的是发生在清朝的实例。

中华文化极重视孝道,奉孝道为道德伦理的基础。在《孝经‧五刑》中记载孔子对孝道的阐述。他说孝道犹如天地运行恒常不变,犹如大地利益万物,这是人最为根本的德行。(“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又说,古代的刑法有五大类,条列的罪行有三千种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行更大的。(“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为人子女者照顾年老的双亲,更是天经地义的事,遗弃父母,不奉养年老父母,在古代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一。然而,也有反其道而行的人子,结局真让人警惕。

周仓将军像现真身 替天行道

此事发生在清朝时,庚辰年的夏天,信州某乡有不孝子王某,父亲早丧,留下他和年老的母亲,但他对待母亲就像对待婢女一样随意使唤来使唤去。王某要母亲每天起早烧火做饭,自己则搂着老婆酣睡,等到饭菜上桌了方才起床,日日如此,月以继年,稍有不如他意,就随意打骂老母亲。

王某夫妇生有一子,才几个月大,也是要老母看顾。一天清晨,老母亲作早饭时,一手抱着这个小孙子,一只手拿着杓子,搅动汤水忙做菜。突然,在她臂弯里的小孙子猛力翻转身,这一翻就脱出她的手臂不幸掉入滚沸的锅中。才几个月的婴儿,掉进滚沸的汤水中,必死无疑,她吓得偷偷地逃离家。

王某在房中听到小儿尖叫的声音,赶快跑进厨房一看,小儿掉在沸锅中已经死了。王某满怀恨意大声地喊道:“老母杀死我儿子!”

说着他从厨房里拿起一把刀,跑出去追杀老母。离他们家不远处,有座关帝庙。老母见不孝子从后头追来,脸色惨白急急闪入庙中,伏在神座下,不敢喘息。不孝子拿着刀正要寻入庙,忽然关帝君旁边的周仓将军像,竟从神座中跳跃下来,大步流星来到门边,提起大刀砍向不孝子,一刀正砍中他的脖子。

寺庙中管理香火的庙祝听到哀叫声,快步冲到现场,在门口见到王某流了满地的血,而周仓将军的一只脚跨到门槛的外边,尚未来得及收回去。庙祝看到老妇人藏在神座下,便问了她怎么回事?老妇人惊魂未定,道出了刚刚发生的一幕,并说如果不是神出手救了自己,自己早已经被儿子杀死了。

自此之后,远近一带的乡人,都盛传这座关帝庙里周将军神像的灵验。庙方用金箔重装佛像,而周将军的一只脚仍保持在门槛的外面,保留了瞬间的形象。信州人准备祭礼,前往祭拜的络绎不绝。

(资料来源:《诺皋广志》)

雷神也是替天行道的正义化身。图为明代的雷公(雷神)画像。(公有领域)

天打雷劈不孝媳

下面再讲一个“逆妇用粪腌肉给婆婆吃,老天爷也看不过眼”的故事。这也是发生在清朝的事,浙江龙丘湖(今浙江龙游)镇村有个姓郭的人,以卖布为生。他上有老母,父亲过世后娶了一房妻子。岂知进门的媳妇蛮横不讲理,且不孝敬婆婆。母亲年龄大了,耳聋目又盲,郭某恐怕妻子有抵触,都亲自料理母亲日常的饮食起居。

有一个夏天,郭某突有急事要上郡城,临行前对妻子说:“我这次出去来回要三天,老人家如果没有吃到肉就会觉得不饱,我已经买了肉放在厨房里。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你可以用盐腌起来,足够三天食用的。”妻子答应了。

但等丈夫一走,郭妻却将粪便混入酒糟中,然后再将肉放进去腌制,每餐取出来蒸给婆婆吃。三天后,郭某办完事回家,母亲刚好在吃饭,问她肉是否好吃?母亲回答说:“这肉是从哪里买来的,一股粪便的臭气直冲鼻孔,只能勉强吞下。”郭某便取一块肉放进口中,粪便的臭气熏得他呕吐起来,便责问妻子怎么回事。郭妻非但不认错,反而破口责骂,也大骂婆婆。他家门前来了一群邻人,为他们排解冲突。

此时,忽然雷声轰鸣,如墨的乌云出现在头顶,其妻似乎有预感,知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慌慌忙忙跑到后园,把一个大水缸往头上套。就在此时,轰然一声霹雳,接着一个闪雷落下,就击在水缸上,击穿一个孔来。只其妻子的头从破孔中露了出来,水缸剩余的一圈破瓦落在她的颈子上,像戴了一个枷锁一般,锐利的破瓦割破她的脖子,鲜血直流一身,疼得她痛苦嚎叫。

婆婆可怜她,想打破水缸把媳妇救出来,郭某说:“这是上天在谴责逆妇,违背上天的人是不吉利的!”结果第二天这不孝的媳妇就死了。@*

资料来源:《梦厂杂著》

─点阅【人生之钥】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