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书法名家碑帖

名家碑帖:楷书第一人和正书第一碑

作者:踏雪飞鸿
“正书第一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之局部。(公有领域/大纪元后制)
font print 人气: 341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楷书也称正书、真书、正楷,是一般学习书法人的入门楷法,后学者多从唐朝一代楷书入手。唐代是楷书大家云集的时代,唐代楷书碑帖是楷书(正书)的标竿。在众多大家中被戴上“楷书第一”桂冠的是哪一大家?“正书第一碑”讲的是哪一碑呢?这些赞美由何而至呢?

楷法第一、正书第一碑

《宣和书谱》赞誉唐初书家欧阳询,不仅长于各体,又“以正书为翰墨之冠”,“以书得名实在正书,……学者虽尽力不能到也”。宋代书画大家赵孟頫赞美“化度醴泉为楷法第一”,醴泉是指《九成宫醴泉铭》。明代赵涵《石墨镌华》言:“唐九成宫醴泉铭,此碑婉润,允为正书第一碑,碑已缺残”。楷法第一、正书第一碑都是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美誉。

《九成宫醴泉铭》是为楷书的圭臬,巧妙融会了隶书的笔法、笔意,使得此碑在严谨法度之上,骨气劲拔,气韵生动,神气充腴,清和渊映,后世学楷书的多以此碑为圭臬。清代郭尚先说:“《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虞世南)以外,谁可抗衡。”(《芳坚馆题跋》)

“正书第一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之局部。(公有领域)

欧阳询如何成为书法大家

欧阳询(557-641年)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书家。《旧唐书》载,欧阳询(字信本)祖籍潭州临湘。祖父和父亲在南朝,屡建军功,名振南土百越。欧阳询幼年丧父,父亲的旧交陈朝尚书令江总收养了欧阳询,并且教导他读书。

《旧唐书》形容欧阳询外貌“甚寝陋,而聪悟绝伦”。虽然欧阳询其貌不扬,甚至被人嘲笑,但是资质聪悟超群,读书一目数行,博览经史,才识富赡,在隋朝时任太常博士。当唐高祖李渊未显贵时,就很欣赏他,引为座上佳宾。唐高祖即位后,欧阳询极受信赖器重,屡得升迁,后来获给事中的荣宠,可出入宫庭,常侍帝王左右,掌理侍从规谏。后来官至太子率更令,故而时人以“率更”敬称他。

欧阳询学习书法从临摹王羲之书入手,后来渐渐融合了汉隶特色,改变了字体章法,走出自己的路。《宣和书谱》评论欧阳询“学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议者以谓真行(*带有楷书笔法的行书)有献之法。”

《旧唐书》记述欧阳询“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们得到他的尺牍文字,都视为楷范,当作宝贝。他的书名不仅在国内名高一时,而且扬名海外。当时高丽新罗(又称鸡林)国非常崇尚他的书法,曾经遣特使入唐求书。唐高祖兴叹:“没想到询的书名,远播夷狄!彼地之人看到他的书迹,定会联想到魁梧非凡!”

《新唐书》记载了一段欧阳询学习书法的经历,其心力投注之深透让许多后人望尘莫及。在一次行旅中,欧阳询路过晋朝书法名家索靖的书碑,他停下脚步浏览,一时未体会出那书迹的精妙,也就举步离去。然而,当他走开时脑中还是萦绕着那方碑文,于是走出数步后,他又折回仔细地探索玩味碑中书法的奥妙。不知看了多久,感到身体疲劳了,但还不能罢休,于是就在碑旁铺了布坐下来继续寻味。当他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投入碑中时,索靖书法之灵妙从碑中汩汩而出,打动了他,触发了他。就这样欧阳询在索靖的碑下足足待了三日,才放脚离去。因为他对书法钻研投入,用力至深,得能兼妙各体。

同是唐初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曾经说“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可说明欧阳询的用力深度,已经达到挥洒自如不受限于纸笔的境界,岂非神来之笔乎!欧阳询的书风又称“欧体”、“率更体”,他精研字体结构、结字布白、翰墨笔划巧技等等的正书美学,有“三十六法”传世,把“楷书第一”的精巧法度留给后人。

《九成宫醴泉铭》缘起

“正书第一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之局部。(公有领域)

唐朝九成宫本是隋朝的离宫仁夀宫。泱泱大唐、一代明君唐太宗为何因循使用前朝的离宫呢?唐太宗年轻时以武功协助高祖统一乱局,登基后致力文德教化天下,以百姓为心,以天下为重,栉风沐雨,忧劳成疾,每到炎暑,身体更加沉滞。群臣感圣体忧心劳敝,请建离宫,以怡神养性。

唐太宗仁心爱民惜物,爱一夫之力,惜民家之产。当时想起西安郊外的隋朝离宫仁寿宫,“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简朴修茸之后作为君臣避暑之用。仁寿宫建在群山之间,仰视迢递百寻,下临峥嵘千仞,然而宫中缺少水源。贞观六年孟夏,唐太宗在此地避暑,于西城高阁之阴闲步时,偶然俯察,微觉地上有湿润的水迹,就以杖探测地下,随即有泉涌出,而且汩汩不绝,“其清若镜,味甘如醴”,乃是宝贵的醴泉。

古来有载,宫阙出醴泉是一种圣人德化天下的瑞应,文子说“醴泉出,此圣人顺天道也”(《意林·文子十二卷》),《瑞应图》言“圣人能顺天地,则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白虎通德论·封禅》记载“ 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醴泉通”。

醴泉乃是圣君之德的瑞应,醴泉现能不欢欣乎!因此立《九成宫醴泉铭》以志事。铭文由真言直谏的宰相魏徵撰文,典雅意深,碑书由楷书第一家欧阳询书丹,高华峻拔,一碑集合了唐代圣君、贤臣、书家之大成,故有“三绝古碑”之称。碑文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碑高2.7米,宽度近一米,贞观六年(公元632年)镌立于长安西北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九成宫。如今碑文在历史上受人剜凿伤害过多,已不能展现原貌。传世拓本以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最佳。

九成宫醴泉铭之美

“正书第一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之局部。(公有领域)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时的作品,欧阳询一生炼书悟境与精神意境在此碑铭中有极致的融合展现──险劲刚锐的笔墨中透出俊秀的风骨,严整匀停的法度中散发清和之气。人称此碑乃是欧阳询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明清书法家郭宗昌说:“率更楷法源出古隶,故骨气洞达,结体独异,居唐楷书第一。”(《金石史》)。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结字匀停有力,笔划安排巧妙,舒放自如。(公有领域/大纪元后制)

古人评论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千字文》和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都是九宫之最准者,赞美其书的结构最是稳重均衡。(周星莲《临池管见》)《九成宫醴泉铭》字字缜密有度、匀停有力,而且分行布白巧妙,舒放自如,中正平和又奇巧间发。这些特色不仅出于九宫规范更融合了古隶的特色精神,清代书法家郭尚先指出:“《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醖酿而成者,伯施以外,谁可抗衡。”(《芳坚馆题跋》)。

欧阳询楷体巧妙熔炼了隶书的笔法,掩映波挑的意态。(公有领域/大纪元后制)

欧阳询楷体借入了汉隶的遒劲风骨、典雅匀整的布局和魏碑的险峻雄健,且巧妙熔炼了隶书的笔法,掩映波挑的意态,自创风貌。故而《九成宫醴泉铭》严整有度,并且骨力劲达,意态典雅,峻姿透秀。

欧阳询钻研楷书的结字法,有独到的“三十六法”传世(见清代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第五卷“欧阳询结字法”),比如,部首偏旁上称下载,左揖右让,东映西带(相互衬托照映),应接意连,虚实相映等等法则,成为后学者的指引。下引几个本碑的字例,一窥堂奥:

垂曳 垂者左垂,曳者右曳,都透过“展一笔”而成疏宕之姿。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三十六法美艺:垂曳之美。(公有领域/大纪元后制)

覆盖:如宫室华盖覆于上,展现高大能容气度。
点笔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黏,也不宜上长下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三十六法美艺:覆盖之美。宫的最上一点采正点姿势。(公有领域/大纪元后制)

穿插:字的笔画交错或翰墨与空白处的穿插,均衡为要。展现疏密有致,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的气象。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三十六法美艺:穿插之美。笔划的交错、翰墨与空间的穿插都讲究均衡。(公有领域/大纪元后制)

欧阳询“三十六法”教人写好书法的要领、用笔用墨构字谋篇的技巧,但先决条件是端正一己身心。落笔前先澄神静虑,端己正容。古人有“书如其人”之说,书法宛如镜子映照出书者内在的精神状态。心神融和之后,审字度势,意在笔前,运笔谋篇了然于胸廓中。

欧阳询书法“八诀”

欧阳询还留下了书法“八诀”,指出一笔一划、一点一勾连系无边幽深的翰墨世界的内蕴,诚然是深山至人的神来之笔:

点:如高峰之坠石。
横:若千里之阵云。
竖:如万岁之枯藤。
捺:一波常三过笔。
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撇: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斜钩: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欧阳询楷书的竖弯勾和横折勾字例。(公有领域/大纪元后制)
“正书第一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之局部。(公有领域)

结语

欧阳询楷书从圆正中和出发,攀越崇山峻岭,达到高华清和之境。《九成宫醴泉铭》为中华正书树立了一峰独秀的典范。拱照碑铭的一代大师的学书精神和一代圣君唐太宗的圣德瑞应事迹,有如光风霁月,清辉一道,指引后人。

“正书第一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之局部。(公有领域)

附录:九成宫醴泉铭文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随(*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髙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遰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暎,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廽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侥,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閇(*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斲雕为檏(*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頺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宫,厯(*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髙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渡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澂(*澄)莹心神。鉴暎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以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

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寔(*实)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相趍(*趋)动色。我后固怀㧑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苻(*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但軄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

惟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承前,登三迈五。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杂遝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官,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茟无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蓱(*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挹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髙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

兼太子率更令渤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篆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实用的字体,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依然经久不衰,它的精神内涵、神性特点和传统艺术价值,通过许多归属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传下来的古人佳作,发挥其影响力。
  • 新年元旦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单字斗方春贴是哪个字呢?摘冠的当属“福”字。这个福字不仅是庶民百姓热爱,也为朝廷皇室钟爱。为什么从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华文化中“福气”到底从何而来?
  • 在两周金文书法中,《虢季子白盘》铭文与众不同,艺术性相当突出。它流淌着创意者与书写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标准,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气息,隐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且具创意精神。《虢季子白盘》铭文在章法上,兼具传统和独特的审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显示其表现技艺之炉火纯青。
  • 神传汉字还有许多妙解法,类似各种灯谜的作法。拆字、合字、妙会等等是汉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灯谜中常用,古代读书人也喜爱玩玩这种文字游戏,透过玩字、猜字也能预测考题,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大盂鼎》,被列为“四大国宝”之一,非但其铭文字数多、书法艺术精彩绝伦,它本身的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堪称一流的宝鼎。
  • 关于鸡蛋有个回旋不尽的问题——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考倒古今众生的问题,可以从汉字的起源中找到答案。就来看两个关键——存在。有神论与无神论结出的果实大不同。
  • 散氏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经典之作,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 我们可能天天在看字、写字、打字,然而我们真的懂得汉字内蕴的义涵吗?来一趟甲骨文和金文之旅吧,从文字的始初意义和生命的意义接轨,这是一趟又有趣又深刻的神传文化之旅!
  •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是特定礼器,高贵华典、古意盎然,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四大国宝。
  • 虽然现今“贫穷”常并列出现,“贫”与“穷”也都有缺钱少财之意,不过贫、穷意义并相同。生活清贫无须担忧,如果走到“穷”的境况,那才真正考验意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