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绘画神迹

史上指画第一人梦中学技 妙画如何显神迹?

作者:踏雪飞鸿
史上指画第一人清代高其佩的指画《庐山瀑布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5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康熙朝的侍郎、雍正朝的汉军都统高其佩是史上指画第一人,在世时扬名数十年。古代未闻有指画作品,也没有老师教,他是怎样学会这种绝技的呢?据说他从梦中习得,他的指画还具有灵性,又是如何展现的呢?

古人传下了画龙点睛的神技,后代也有类似的通灵神技再现,其中一人是指画渴笔[1] 元祖高其佩。高公字韦之,号且园,自称且道人,在清一朝以指画名重天下数十年,他勤学累积的学力、颖悟的天资、开阔的胸襟都在其指画中展现无遗。他是奉天辽阳人,隶籍汉军,在康熙帝之朝,因父殉于耿籓之难,荫官至户部侍郎,在雍正之朝,为汉军都统,卒于雍正十二年。

画有奇致  尤善指画

《清史稿》说高其佩“画有奇致,人物山水,并苍浑沉厚,衣纹如草篆,一袖数折,尤善指画”。晚年的他以指代笔纵横纸上游刃自如,因而将画笔束诸于高阁,指掌挥洒于丹青纸绢之间,反而让世人忘了他的笔画之佳妙。他的行书“逐迹寻源,思力交至”也被包世臣叙次在清代书人能品之列。

高其佩从八岁开始学画,学得很勤,很入心,满兜的心意和志趣都投在画上,只要能一亲画作一定不放过描摹的机会。就这样经过了十多年,他的勤勉劲儿丝毫不减,描摹的画作积了二个竹箱子,心中直恨自己还不能自成一家。

梦中得奇技 如有神助

有一次他染病,在假寐中梦中见到一老人对他说:前世你是一名画师,上天安排你今生将以画扬名。接着老人便引领他到了一奇异的土室,四壁尽是奇美之画,山峦叠嶂,瀑布飞泉,竹树烟云,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变幻出没,目不暇给。老人跟他说这是画中画也,并为他剖析画理画法,高其佩心中豁然顿悟。于是他想要临摹壁上的画,但那土室中空空荡荡的,无笔无墨让他摹仿不得。找呀找但见一盂水而已,于是他就以手指蘸水习画。老人告诉他,艺已成可以回去了,就让他寻原路回去,他很快就回到家。

一梦醒来,高其佩心中大喜,是梦其实非梦,土室之画的画理画法全然得之于心,奈何用笔却表现不出来。好些日子,心中闷闷然。有一天,他灵光一现,照亮了梦中自己用手指沾水作画的那一刻,触发他以手指蘸墨仿画,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如有神助,尽得其神。

从此高其佩就专心致志于指画。他倾注心力钻研唐宋元明诸大画家的成就,探讨各家出类拔萃的功夫。他汇得各家大成,全部融会贯通转化于指画中,以指代笔独步画坛,开创新局。他的布局章法不拘于前人之法,并能将自己阅历的情境转化为画境布局。

清代高其佩《山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他的指法技巧多元多变,一双手中的各指有单用、双用、灵活组合的,还有手掌、手背作画等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他灵活运用十指与手掌,能达到淋漓尽致的境界。比如运指在山水画中表现各种皴法,披麻皴、荷叶皴、斧劈皴等等,无不妙趣横生。画作的敷色浓墨重彩出人意表,青、赭、红、黄,丰富多彩,各有神味趣机,胆敢突破古人的界域,又自然天成,清人书画家曾衍东在《小豆棚》赞他“用墨至五色而无痕,于无痕而有象,尤觉自然”。

他的山水指画能兼众妙,人物尽得真神,至于翎毛花卉、梅柳丛树的表现,不论是没骨、白描或仿古,莫不精湛,写真传神。高其佩的指画推陈出新,卓卓自立,指画之能尽在其佩手中乾坤毕现!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中记载:高其佩“善指头画人物花木鱼龙鸟兽。天本超迈,奇情异趣信手而得,四方重之。余曾见扇上笔画散仙数种尤妙。”

指画第一人高其佩指画《驴鸣图》(美国马里兰州沃尔特斯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后来,他连画笔都不用了,《清史稿》说世人重其指画,“其笔画之佳,几无人知之”。高其佩自述:“笔画今为指画掩,须知指笔互相因。”他说指画的成就盖过了笔画的精彩,其实指与笔是相加相乘的结合,没有笔画的基础,哪能在指画中表现得酣畅淋漓,发挥尽致呢!

史上指画第一人清代高其佩的指画《庐山瀑布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画作神迹显现

高其佩的指画表现不仅止于画,还能展现神迹。他常画钟馗之画,画像不下二百余本,有文像有武像,神情善威喜怒尽有,状态壮老仙佛鬼怪具足,钩勒粗犷工巧兼融,神奇变幻。孝廉袁行川说:“己酉余于厂市购得且园(高其佩)先生《钟进士伏鬼图》一幅,见之能令人畏。”在当世就有很多神迹显应。

例如,曾经有一个天津人带着一幅高其佩画的钟馗画像,求售于查俭堂主事,查不相信是真迹。忽然他的妾发狂,就像中了鬼祟一般,说道:“眼中有长胡子绿袍大汉!”惊骇恐怖,几近昏蹶。查主事将画像移置到床榻被上,急急焚香默祷,妾的病真的就痊愈了。还有一位曾经当过宁国太守的翟宅厅事,一入夜就不安宁,后来悬挂高其佩所画的钟馗像,立即平静了。高其佩神乎其技的画神迹显应,宛若南梁张僧繇天竺二胡僧画显灵的再现[2] ,再传画龙点睛的神妙。

说画龙点睛,来看他怎么画龙。《清史稿》说他“画龙、虎,皆极其态”,独开生面。龙是神兽,在哪能得见呢?他曾在京口赴永宁观察时遇雨,在雨中他虔诚祈祷,因此真的得以一睹龙的真容,画出的龙有角有耳。他画虎头大而胯细,他说:“画工之虎,得其形似,不若吾虎之威也。”

高其佩在人间留下的画作不下数万纸,神采别开生趣,配戴指画一家桂冠,一点也不为过。[3] 当时他的指画成了康乾盛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供奉清廷大内,海内缙绅之家也无不来索求。从他开始指画创作那天起,历壮而老,从未有一刻释手。

高其佩的指画源自于那个奇梦,高其佩有一方印章刻字自叙:“画从梦得,梦自心成。”透露梦与心境相融造就画境的成就!梦境在另外空间,在梦中学画,来自神的安排。他诚心诚意的力量熔炼于画中,强大无边,感神灵、动鬼神,在他指画上再次证实了神传文化的神之彩。

注释:
[1]“渴笔”是中国书画技巧之一,指用含墨较少的笔书画,笔画间有露白的枯笔。
[2] 张僧繇曾画天竺二胡僧,因侯景乱,散裂为二,后来其中一僧为唐右常侍陆坚所宝。陆坚疾笃时,梦见一胡僧告诉他:“我有同侣,离坼多时,今在洛阳李家,若求合之,当以法力助君。”陆坚备了钱帛果然在洛阳李家购回另一胡僧像。天竺二胡僧画像得以复合,陆坚的重疾于是痊愈了。
[3] 清代李天涛之指墨焦笔小品,后来的朱伦瀚之山水、傅凯亭之人物,虽亦各有所长,都是学得高其佩的一体之长,或是具体而微的延展表现。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衍东《小豆棚》、王缄《秋灯丛话》、张庚《国朝画征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
@*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盖德克解释,户外写生有一个挑战,就是看到的风景有太多的细节令人不知从何下手。摩尔教他如何将场景分解为简单的图形来找到绘画的焦点,然后学习场景构图的明暗变化(value,即明度)。刚开始的时候,盖德克限制盖德克只能用黑色、白色和灰色来调色,用明暗来描绘形体。
  • 德拉克洛瓦热衷于描绘异国带有充沛情感的场景,以此凸显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张力。这些元素充分体现在他对大型猫科动物(特别是狮子和老虎)的描绘上。在他整个职涯中,他都在观察这些猫科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然后运用各种媒材捕捉猫科动物威风凛凛的一面。由此创作出知名的艺术作品也都成为他的杰作。
  • 几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厘清关于荷马的真相:是否真有这样一个人?如果有,这些著名的故事是否源于他的创作?他的神话故事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这些诗作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还是不同作者原始素材的累积,仍是有待商榷的问题,但大家都达成共识:这些诗最初是在希腊文字广泛发展之前,于公元前7、8世纪之交的某个时候创作出来并口耳相传的。
  • 至今马铃薯与黑面包仍是东欧人的主食。事实上到了18世纪末,马铃薯已成为“富人和穷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备菜肴”。马铃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于许多不同菜肴的特质而越来越受欢迎,到今天仍是德国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1582年,卡拉奇(Carracci)家族的三位成员——阿戈斯蒂诺(Agostino)和安尼巴莱(Annibale)兄弟及其堂兄卢多维科(Ludovico)共同创立了第一所强调写生的重要艺术学院:启程者学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旨在藉由重新研究大自然来复兴古典传统,以矫正样式主义(Mannerism,又译:风格主义、矫饰主义)对艺术界的不良影响。他们重新提倡写生,并从自然形态中寻找灵感,而非单纯模仿前辈大师的作品。
  • 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尔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义时期多产的艺术家。他的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光亮派画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尔德在建筑、波涛汹涌的海洋与航海相关细节的表现上独树一帜。
  • 《牧人来拜》为卡拉瓦乔的大型作品画上了完美的句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观众洞见这一场景,这是其他画家从未做到的。
  • 《野外景观》(A Wild Scene),托马斯‧科尔于1831至1832年间创作。油彩、画布,130公分×194公分。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收藏。(公有领域)
    艺术家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1801年出生于英格兰东北的工业区,年轻时移民美国。他发现这里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桀傲不驯的荒野国家。于是,他以精湛的光线处理、构图和空中透视,捕捉了美国荒野的壮丽景致。
  •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905年)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现代人们把他的作品称作是:“美的标准”。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无论各民族习惯和文化怎样差异,人们到了布格罗的作品面前,赞叹的语言“真美啊!”和一百年前是一样的。时代在前进,对“美”的感受却是不变的。人类心中有一种永恒的“美”的标准,通过艺术作品而产生共鸣。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