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成才.醒悟良方

【人生之钥】清代商人教子成材的巧方

作者:泰源
老父亲教子成材有一套,把沉迷青楼的儿子唤醒。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93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前一段时间,一篇关于济南女大学生留遗书后自杀的话题,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遗书直指亲生父亲。遗书中写道:“我觉得我活得像狗一样,高三的时候因为早恋(但我没有做过火的事情),我爸就坚持骂我姨子贱人妓女,一直骂一直骂,我承认早恋不对,但我想我罪不至死。”这位父亲还在学校门口当众对女儿进行暴打,用剪刀剪了她的头发。济南女大学生觉得父亲的种种暴行让自己难以承受,甚至还称“要是没死成,怕是又要骂我了吧”。

或许有的家长认为:父母打你骂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也有的家长把子女当作私有财产,认为想怎样处置就可以怎样处置;在他们心目中,以为严厉的管教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结果孩子离家出走,甚或闹出自杀等悲剧来,父母和儿女两伤,留下悲恸。

下面来看一个清代商人如何教子成材的故事。清朝时,怀庆地区(今河南省焦作市一带)有许多人出外经商,父传子,子传孙,教导后代做人、处世、经商的道理,以便能够将家族的生意延续下去。

教子有方的怀庆老商人

清朝时天下市镇之大者,莫如苏州,无物不有,无客不到。有一怀庆老商人,寄居在苏州,往来做生意,已有二代人了。到了他白发苍苍,齿牙都摇动的年纪,带了儿子一同前往苏州学习做生意。其子年轻力壮、血气方刚,初次到苏州,见到风月场所里的女子,禁不住与她们来往,不顾自己家门,终日流连,迷而不悟。

这位怀庆老商人父亲心知肚明,但没有去训责儿子;银子被花费了不少,他也不加查考。在苏州过了半年,货物已经售罄,和各商号算账收银后,即将返回家乡。于是他对儿子说:“我现在给你数百银,你去所爱的女子处照料一番,她需要衣服,你就照她所要的买给她;她需要吃的用的,你就满足她,使她能够对你一心一意,不要让她过后讥笑议论你。”

年轻人以为父亲怪他花费太多银子,低头不敢出声。父亲说:“我不是珍惜钱财而说这话,是要让你学会作客的才能。”随即给了儿子数百银。儿子取得了银子,为其所爱的苏妓买衣服,安顿其家,住宿了三夜,并将父亲交代的情况,一一告诉她。苏妓问:“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回答说:“大概半年吧。”

苏妓又说:“我今天得到了你,就不再接他客了。如果你再给我一百银,我当闭门自守,等候你回来。”年轻人答应了她。

到家后,父亲问他:“银子可够用吗?”
他说:“尚差一百银。”

父亲又将银子交给他,一面说着:“再过五日,即起程回怀庆,你可与她多住几夜,待我整治好行装,我们便一起返乡。”

年轻人又到苏妓处,将银子交给她,并说了确定的行程。苏妓随即泪下,似有不忍分离之情,摆酒饯别。过了五日后,两人大哭而散。

老父有醒悟良方教子成材,让儿子觉醒苏州青楼梦。 (pixabay)

约定的时间到了,怀庆商人已经上了停泊岸边的船,等到儿子来到后,随即开航。等到船出镇江,过金山。怀庆商人打开一个小箱子,拿出一套破烂的衣服和一双鞋头都穿了孔的烂鞋,然后叫儿子穿上,并令他返回苏州,仍回到那女子家。儿子看着烂衣破鞋,目瞪口呆,疑惧不决。父亲对他说:“我并不是气你花费了很多银子想把你赶走,也不是想让你出丑。你这样去做,就可以见识到世道人心是怎样的了。”此时,他们的船也停靠到岸边。

儿子不得已登上岸。父亲又对他说:“见到那女子后,对她说:‘船在扬子江遇到暴风,船破了,沉入水中,幸遇邻船救起,但是财物全都失掉了,家父存亡仍然未卜。’”

年轻人依照父亲所言,又去到了那苏妓家。她家守门人,见他这样落魄,把他挡在门口不让入内,双方争吵了起来。女子闻声,知道是他,大喜,以为他没有随父亲出发,仍在苏州坐守货仓,便让他进来。一见,看到他衣衫褴褛,女子面色遂变。他告诉她航程中遇到风暴,船破落水,财物全失,她也不听,立下逐客令,让守门人驱逐他。

心伤落魄的他不得已走到一家往来的销货商行,商行的人见他如此狼狈落魄,也不收留他,就将他赶走。

此时,迎面来了一位另一家商行的人,虽然很面熟,但不曾深交。对方问他:“相公几日不见,为何落魄到如此地步?”

他就说了遇风船破落难之事。此人把他带回商行,给他换过衣服,吃顿饱,并赠送他银钱,嘱咐他回去寻找父亲。

痛彻前非的儿子

年轻人回到怀庆家中后,由衷地告诉父亲说:“父亲大人!如今我知道世态炎凉了!女子之所以爱我,是贪图我的钱财;商行之所以逢迎我,是因为我的货物能让他赚钱。现在我知道改过了。古人说:‘患难见真情’,一点都没错。今后我知道怎样做人了。”

这次回到怀庆后,父亲对他说:“我已经老了,不能远行,今后你可以独自出外做生意了。”于是命儿子装货再到苏州售货。这一次,年轻人直接接洽了给他雪里送炭的商行销货,再没有去找赶他走的那家商行。那个苏妓知道了他上次遇难而来,乃是假装的,用来试探她,后悔莫及。自此后,这个年轻人再也不会受到色情的诱惑,一心向业,致富巨万。而当初给他衣食和银子的商行,也逐渐富有起来。

人之所以能成大器,必须先经过一番阅历而后成。世上教子之人,为什么一定要采用严酷的禁制方法才能成呢?严格的规则只能谨防于一时,不能绝患终身。若能随其性顺其情而加以引导,才能让人自己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就像这个怀庆商人,可算是善于教子的父亲了。@*#

资料来源:(清)慵讷居士《咫闻录》

──点阅【人生之钥】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