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爱发脾气?小心情绪化言语伤害亲子关系

作者: 金芝惠 / 译者: 丁睿俐

人气 400

有次我在医院电梯口看到一对母子,妈妈气得跳脚,儿子在一旁哭哭啼啼。妈妈说:“都是因为你一直哭,才害医生和护士阿姨那么辛苦。唉唷!真丢脸……”那孩子看上去大概小学二年级,他边跺脚边跟妈妈哭诉:“呜呜呜……好可怕!我讨厌看医生!”

那位妈妈双手抱胸盯着孩子,目光相当严厉:“到底有什么好怕的?生病本来就要看医生啊!你是男生耶!都这么大了还不敢看医生?”可能是因为妈妈一直生气,所以那孩子对妈妈的爱产生了疑惑。双方僵持了几分钟,儿子终于开口问:“妈妈,你讨厌我吗?你是不是不爱我?”

这时妈妈的回复相当重要,无论再怎么生气,面对这类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彼此关系的问题,一定要明智地回答。不过,怒气已经让那位妈妈的理智断线了,她沉默了一下,继续用强势的态度大吼:“你害妈妈这么辛苦,妈妈当然讨厌你啊!”

孩子原本急着想确认妈妈的爱,听妈妈这么一说,心都凉了半截。其实只要瞬间说句:“妈妈怎么会讨厌你?妈妈只是一时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至少能先消除孩子的疑虑,错过挽救的机会真的太可惜了,情绪化的言语一旦出口,不只没办法顺利带孩子去接受治疗,还会导致亲子关系出现裂痕。

生气跟发脾气不一样,生气是一种情绪,我们没办法选择,但发脾气是一种行动,属于可以选择的范围。人们每个行动的背后都有期盼能达成的目的,没有例外,当然发脾气的时候也是一样。

妈妈们会发脾气,背后通常都藏着两种正向的用意,第一种是想纠正孩子犯的错,让孩子长大之后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妈妈觉得孩子的问题越严重、越急着想改,生气情绪就会越强,表现的方法也越容易显得粗暴;而妈妈们会采取强势的手段,为的是希望可以立刻阻止孩子的错误行动。

第二种是为了自我保护。如果个人领域常被别人侵犯,没办法拥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无论是谁都会生气,就算对方是“自己的孩子”也一样。

妈妈毕竟也是人,不管再怎么爱孩子,当最小限度的个人时间和空间无预警被侵犯时,还是会生气。尤其是在太过疲惫的状况下,平常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会觉得碍眼,这时为了确保自己的休息和舒适,下意识就会选择发脾气。

重点来了,最初的正向用意真的透过发脾气达成了吗?我们稍微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最近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形吧!

‧我当时为了什么事生气?

‧我希望透过发脾气传达什么样的讯息?

‧根据那次对话的结果,孩子接收到什么讯息?

‧我想传达的讯息,跟孩子接收到的讯息一样吗?

‧假如我的用意没有传达给孩子,原因出在哪里?

可能没多少人能确实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大部分的人一生气就会直接发脾气,很少仔细反思,而生气情绪如果没有经过反思,就会一再地出现。

为了能好好表达生气情绪,发脾气前一定要先厘清生气的原因,我把这个动作称为“复盘”。复盘原本是围棋术语,意思是下完一盘棋之后,把双方所下的棋从头开始再摆一遍,针对整个对弈过程加以探讨、研究。

而我说的把生气情绪“复盘”,是指把当时的生气情形再重演一次,仔细观察“在那个状况中,究竟是什么刺激了自己的生气情绪?”、“当下自己心里发生了什么事?”,藉由这些问题跟自我产生共鸣,这个过程就是“复盘”。

(台湾广厦提供)
(台湾广厦提供)

这个复盘的工程一定要由自己执行,因为每个人对于外在刺激的反应,都具有非常大的个别性。大家面对同样的刺激时,产生的情绪不一样,呈现出来的反应也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相同刺激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情绪和反应。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在那个状况下为什么会生气?”

比起着重于孩子的问题行为,更要找出“生气的真正原因”,自己期待孩子做出什么行为?是不是因为太疲惫才生气的?是不是累积了其他压力(例如婚姻问题、经济问题、家族问题、职场问题等),才会连孩子无关紧要的行为都看不顺眼?

透过“复盘”的过程厘清自己真正的情绪和需求之后,因为了解了自己的心情,所以生气情绪马上就能减轻一大半。虽然问题还没解决,但光是负面情绪能被理解,就能让人轻松许多。如果想传达想法给对方,一定要像这样先自我整理过再表达,对方才不会沦为我们倾倒情绪垃圾的受害者。

我们把医院里那位妈妈的心情“复盘”一下,会发现她对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孩子胆小不敢看医生让她觉得失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在医院引起骚动而感到抱歉又丢脸。那位妈妈一定很希望能赶快安静地看完医生,然后开心回家、不要造成别人的麻烦。此外也可以看出来,她心里一直坚信:“再痛也要忍耐”、“男生应该要勇敢”。

那如果换成下面这个说法来跟孩子沟通,你们觉得结果会怎么样呢?“妈妈不想在公共场所打扰到别人,虽然有点不舒服,还是勇敢地看医生吧!看医生,你的病才会好起来嘛!”

对孩子失望、生气时,如果能掌握一下自己真正的心意,就能避免脱口说出单方面发脾气、指责或挖苦嘲弄的话。

还有,复盘时要注意别陷入自责。如果心里想着:“我竟然说出那么重的话,我根本没资格当妈妈。”这就不是复盘,而是自我折磨。

复盘的重点是要厘清:“当时的我需要什么?”然后找出答案。“我当时急着想做却没做到的究竟是什么,我才会那么生气呢?”关于这个问题,就由我们当自己的辩护律师来回答吧!

找到满意的答案之后,接下来也试着把对方的心情“复盘”吧!找出对方那个刺激自己生气的行为中,藏着什么样的正向用意。不管是孩子还是先生,他们会做出那些举动也都是因为他们本身有需求,而不是为了折磨我们,只是那些行为跟我们自己的需求不一样罢了。

有位妈妈来参加发火指导课程,她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这位妈妈是幼稚园老师,国小三年级的女儿每天一到下午三四点就会打电话给她,让她很生气。

因为下午三四点都是她最忙的时间,女儿却常抓着电话不放。一开始她还可以好声好气地跟女儿说:“妈妈现在得去工作了,晚上回家再聊吧∼”不过现在只要电话一响,她就会非常烦躁,而且孩子说的话大多都无关紧要。自己都快忙死了,还要听孩子讲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怎么可能不生气呢?

课程中我带着她找出当下的真实情绪及需求。其实她不是生气,她主要的情绪是焦躁与着急,脑中充满了“我得赶快去工作”、“其他老师会讨厌我”、“孩子们都在等我”之类的想法,所以女儿说什么她根本听不进去。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情绪,是因为她非常重视“在职场上要为自己的角色负责”。

在“复盘”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后,她也试着更深入女儿的情绪冰山一探究竟。为什么女儿会做出那些举动?是觉得无聊,还是想烦妈妈?这位妈妈把排在桌上的需求卡浏览一遍后,拿起了写着“爱、关心”的卡片。亮出那张卡的同时,她已经热泪盈眶。她对我说:“我一直嫌烦,但仔细想想,孩子一定是很希望被妈妈关心才会那样做吧?”

只要先让自己的心脱离深陷泥泞的状态,再把对方的心情“复盘”,就能清楚了解双方真正的期盼。彼此了解再进行对话,跟陷入胶着状态进行的对话相比,两者的层次完全不同。

当然不会因为“复盘”,就能马上知道自己真正的内心;虽然如此,还是建议大家花点时间观察自己的心。心里窜出来的怒气别一下子就发泄出来,就算只是在做出反应前稍微停顿一下,也等于是踏出了守护家人间亲密关系的第一步。⊙

<本文摘自《高情商妈妈的说话术:萨提尔模式×非暴力沟通,第一本教你将怒气转为正向教养力的亲子对话指南》,台湾广厦提供>

.为什么妈妈需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想法?
.如何避免职家冲突?职业妇女3个因应之道
.孩子不听话? 临床心理师授三招管教技巧

责任编辑:曾晏均◇

相关新闻
父母身教  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沟通
来自哈佛的亲子对话:情绪是同孩子沟通的关键
教养的真相:叫不动的孩子 父母先改变沟通术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