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八)

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著 嘉莲译
拉斐尔,《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 Duke of Urbino)局部,布面油画,约1518年作,97×79 cm,私人收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17
【字号】    

(接上文

受宾多‧阿尔托维蒂(Bindo Altoviti,注1)的委托,拉斐尔画了一幅他年轻时的肖像,公认卓越非凡;还有一幅圣母像,他送到了佛罗伦萨,此画现在科西莫公爵宫殿新建寓所的礼拜堂——寓所由我修建并绘画装饰,在那里作为祭坛画(注2)。

拉斐尔,《宾多‧阿尔托维蒂肖像》(Portrait of Bindo Altoviti),木板油画,约1515年作,59.7×43.8 cm,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画中,老迈的圣安妮坐在那里,伸出双臂将圣婴交给圣母;圣婴的脸庞及整体的裸身造型都如此优美,他的微笑让见者无不欢喜。此外,拉斐尔在刻画圣母时,描绘出了可以赋予圣女的一切美:眼眸贤淑谦卑,眉宇尊严高贵,鼻梁优雅秀美,唇间善良仁厚;更不用说她的衣服极尽端庄素朴。事实上,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这幅画作更值得观看了。画中还有赤身坐着的小约翰和一位同样非常美丽的女圣徒;背景是一座屋舍,窗前遮盖着亚麻布,透射的光线照亮了室内这些人物。

拉斐尔,《盖布的圣母》(Madonna dell’Impannata),木板油画,1513—1514年作,158×125 cm,佛罗伦萨碧提宫藏。(公有领域)

在罗马,他绘制了一幅大画,画的是教宗良十世和两位红衣主教朱利奥‧德‧美第奇(Giulio de’ Medici)与德‧罗西(de’ Rossi)。人物形象不像是出自画笔,而是从画面中凸现出来,具有饱满的立体感;画中有堆叠的天鹅绒(披风),教宗法衣的锦缎光泽闪耀、摩挲作响,衬里的毛皮柔软自然,金线和蚕丝仿佛不是敷色绘成,而是真材实料;还有一本羊皮纸的泥金装饰手抄《圣经》,比实物还要逼真;另有一个锻银的小铃铛,精美得无法言表。画中物件还包括教宗座椅上抛光的金球,明亮可鉴,映射出窗外的光线、教宗的肩膀和房间四壁。所有这些东西都画得如此精到,毋庸置疑,没有哪位大师能出其右。

拉斐尔,《教皇良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Portrait of Pope Leo X and his cousins, cardinals Giulio de’ Medici and Luigi de’ Rossi),木板油画,约1518—1519年作,154×119 cm,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教宗很满意这件作品,重赏了他;这幅画如今还可以在佛罗伦萨、在公爵的衣帽间看到。拉斐尔以同样的风格为洛伦佐(Lorenzo)公爵和朱利亚诺(Giuliano)公爵画了肖像,色彩之典雅独步天下,两幅画现在佛罗伦萨,为奥塔维亚诺‧德‧美第奇(Ottaviano de’ Medici)的子嗣所有。

拉斐尔由此荣耀大增、回报丰厚;为给自己留下些纪念,他在罗马新城区(Borgo Nuovo)建造了一座宫殿,由布拉曼特(Bramante,注3)饰以灰泥浮雕。

拉斐尔,《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 Duke of Urbino),布面油画,约1518年作,97×79 cm,私人收藏。(公有领域)

上述作品,连同许多别的作品,也让这位至为高贵的艺匠声名远及法国和佛兰德斯。顶尖卓越的德国画家、铜版雕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用自己的作品致敬拉斐尔,给他送来了一幅自画像。他在细亚麻布上用水粉画了一幅头像,从正背两面看是一样的;光线透过轻薄的画面,而不需用铅白颜料来表现,打底和上色唯一使用的材质就是水彩,布面的白色成为亮部的底色。这幅作品在拉斐尔看来妙不可言,他也寄去亲手画的许多素描,阿尔布雷希特收到这些画非常高兴。那幅头像后来归拉斐尔的继承人——曼图亚的朱利奥‧罗曼诺(Giulio Romano)所有。(待续)

丢勒,《自画像》(Self-portrait),1498年作,木板油画,52×41 cm,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拉斐尔,《三个站立的男子》(Three Standing Men),约作于1514—1516年,红粉笔素描,40×28 cm,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藏。画面右侧曾被早期收藏者剪裁,丢勒在画上写道:“1515年,乌尔比诺的拉斐尔,一个极受教宗推崇的人,作此裸体画送给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以展示其手法。”(公有领域)

译者注:
【注1】宾多‧阿尔托维蒂(1491—1557)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教宗银行家之一,也是一位艺术赞助人,此画完成时他年约24岁。
【注2】《盖布的圣母》(Madonna dell’Impannata)是拉斐尔受阿尔托维蒂委托所作,后来科西莫一世(Cosimo I de’ Medici)没收了这位银行家在佛罗伦萨的所有财产,将此画带到了碧提宫的私人礼拜堂。
【注3】多纳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又译伯拉孟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极富影响力的建筑师,著名作品有罗马的“坦比哀多”(Tempietto)小堂,他还参与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

原文Life of Raffaello Da Urbino, Painter and Architect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点阅【《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泰辛设计的斯德哥尔摩王宫正是所谓“泰辛金色巴洛克风格”(the Tessin Gold Baroque style)的典范,包含巴洛克风格必有的华丽装饰与对称的设计元素,特别是运用S曲线设计艺术品和家具的造型。再加上受到法国和意大利风格的影响,泰辛将王宫建成瑞典前所未见的巴洛克风格。
  • 巴西的萨尔瓦多(Salvador)是一座色彩缤纷的历史城市,以许多美丽的教堂建筑闻名。萨尔瓦多位于巴西东北部的临海地区,是巴伊亚州(the state of Bahia)的历史首都。在这座充满历史古味和殖民建筑的城市里有一座非常特别的教堂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与修道院,是结合18世纪葡萄牙和巴西艺术的最佳代表。
  • 什么比一座宫殿更好?当然是三座!到德国南部旅游除了欣赏[ascii]着[/ascii]名的新天鹅堡之外,千万别错过附近的施莱斯海姆宫(Schleissheim Palace)。施莱斯海姆宫殿群位于慕尼黑的北部,曾是维特尔斯巴赫王朝(Wittelsbach dynasty)的夏季行宫。这座庞大的宫殿包含三座独立的宫殿建筑:旧宫(the Old Palace)、新宫(the New Palace)和卢斯海姆宫(the Lustheim Palace),是巴伐利亚规模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宫殿之一,最初是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选帝侯建造的居所。
  • 想像有一个地方,其中寄托了航海大国海员和探险家们的希望与祈愿,这就是哲罗姆派修道院(Hieronymites Monastery,葡萄牙语为“Mosteiro dos Jerónimos”,又译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它是16世纪葡萄牙最[ascii]着[/ascii]名的修道院。
  • 美第奇宫(the Medici Palace)位于佛罗伦萨的旧市中心内,和其它建筑物比邻,在建筑设计上有许多独特的创新,堪称文艺复兴民用建筑的典范。从银行业起家的美第奇家族对托斯卡尼地区的经济和艺术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促使了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发展。
  • 构成一幅画面就像自己去组织一部交响乐队,演奏出谐和又带有变化的曲目。 如何把画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秩序、平衡、完整——带进画里,勾勒一座大山, 那就要有大师带路了。
  • 位处西欧的阿尔罕布拉宫,有着各式拱门、柱子、壁画、几何图形、迷人的花园、彩绘磁砖、拱形天花板、水景和装饰精美的墙壁。这座宫殿优雅而有活力,有着美丽的色调、装饰复杂的墙面以及不同的装饰元素层层交叠。
  • 音乐没有文字,却能传达情感与真理。乐曲《喜剧演员之舞》(Dance of the Comedians)正好是个绝佳例子。它是捷克作曲家贝德里赫‧史麦塔纳(Bedrich Smetana)在1870年创作的歌剧《交易新娘》(或译《被出卖的新嫁娘》,The Bartered Bride)第三幕中的演出曲目。
  • 《园中苦祷》是普桑刚到罗马时所绘,那是在他作为古典主义画家声名鹊起之前。他受到了最出色的前辈艺术家──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等的影响,也从古希腊和罗马艺术中汲取了营养。普桑在画中创造的场景是如此宏伟高眇,观看这幅画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痛苦”,而是信仰、希望,还有谦卑。
  • 西蒙‧彼得扎诺不但是艺术史学家,更是著名的巴洛克绘画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老师。然而,他却只被认定是一位有能力但不出色的艺术家。仔细检视可知,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的贡献着重在奠定基础,而让杰出的后辈得以在日后崭露头角成为大师。彼得扎诺可说是个绝佳例子,他迈出的第一步成就卡拉瓦乔日后的完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