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射箭中飞鹤 见证道人化鹤功夫

作者:怀忍忍
飞鹤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全宇/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47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的重阳节,玄宗前往沙苑进行猎狩。沙苑在冯翊县南(今陕西大荔县南)十二里,位于洛水与渭水间的一大片沙草地。这里是唐高祖时设立的牧养军马、牛羊的地方。

玄宗望向天空,看见有一只孤鹤盘旋,飞翔云间。玄宗拉满弓射出一箭,“咻—”,玄宗的那支箭精准命中了这只孤鹤。鹤带着身上的箭缓缓地向地面坠落,然而,眼见它就将要触地时,那鹤却猛然振起,向天空西南方飞去。

当时在场的有上万人,都望向天空,极目追望带箭飞翔的孤鹤,看了很久,直至那只孤鹤消失在益州城附近。

这个益州城外十五里远处有一座“明月观”。它坐落在山水之间,被浓密的松树和桂花环绕,静谧幽深,成为修行的好地方,然而,只有修行精诚的人才能住在这观中。

在明月观的东廊第一院中,景致尤其幽静绝美。有一位自称为青城道士的徐佐卿,每隔三四个月就会到访明月观一次。观中主事的人把第一院的正堂留给他,他一来会住个三五日,或十天左右。

徐佐卿风度高雅古朴,器量宽厚,仙风道骨素为道流中人所佩服、仰慕。有一天,他突然在道观现身,精神不似平日怡然乐爽。他告诉院中人,刚刚他走过山中,偶然被一支飞箭射中,不过当时很快就恢复了,身体无恙。这时,他取出一支箭来给在场的人看,并说这支箭不同于凡俗,不是人间的东西,请观中人好好保存,等到后年,箭的主人会来取回。

徐佐卿将那支箭留在中堂的壁上,并且取来笔在箭旁写下日期,这一天是天宝十三载九月九日。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起,十五载六月玄宗奔往蜀地避难。在一个空闲的日子,他命人驾车四处游览,偶然间出游的车队来到了这个明月观,见到此处风景雅致幽深不同凡俗,就进入里面观览。

玄宗走在东院正堂时,注意到一支悬挂在堂壁上的箭,觉得似曾相识。他让侍臣取下箭来把玩着,从而发现这支箭竟然是他自己的御箭。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不解为何自己的箭会落在这儿,就询问了道士这箭的来历。

明月观的道士把前年徐佐卿在此地说的话说给玄宗听。玄宗听后,更确认这支箭正是前年他在沙苑猎狩时射中孤鹤的那支箭。那只孤鹤把箭带走了,最终却是落脚在此处,奇的是孤鹤竟是道人的化身。当时,徐佐卿预言了到了后年,箭将物归原主,事情发展果然如其所言。

这一段传奇让玄宗将这支箭视为宝物,珍藏起来。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见到过徐佐卿的踪影,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个神秘的传奇。直到今天沙苑中草村(今名)的村民还流传着这个佐卿化鹤的故事。

【后话】

为什么徐佐卿此后就不再现踪了?笔者以为:从事情的发展来说,玄宗到了明月观后,佐卿化鹤之秘就会众人皆知了;而按“道理”来说,修道人的超凡功夫是不能在人前显现的,所以徐佐卿没有在明月观道出他化鹤之事;再说,修炼人也不能道破常人生命之“迷”。若此,他让自己从明月观“失踪”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了。

在这则记载中,人们知道了道人徐佐卿能够化身变鹤,能够飞翔,能够快速自我疗伤,还具有预知未来的宿命通功能,显然修炼能让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层次的说法的确不虚。当然,修炼还有更高更高层次的境界,偶然发生在徐佐卿身上的“意外中箭”故事,只是给世人在“惊鹤一瞥”的瞬间展现其中微小的一羽罢了。@*#

资料来源:唐 薛用弱《集异记》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