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射箭中飞鹤 见证道人化鹤功夫

作者:怀忍忍
飞鹤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全宇/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4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的重阳节,玄宗前往沙苑进行猎狩。沙苑在冯翊县南(今陕西大荔县南)十二里,位于洛水与渭水间的一大片沙草地。这里是唐高祖时设立的牧养军马、牛羊的地方。

玄宗望向天空,看见有一只孤鹤盘旋,飞翔云间。玄宗拉满弓射出一箭,“咻—”,玄宗的那支箭精准命中了这只孤鹤。鹤带着身上的箭缓缓地向地面坠落,然而,眼见它就将要触地时,那鹤却猛然振起,向天空西南方飞去。

当时在场的有上万人,都望向天空,极目追望带箭飞翔的孤鹤,看了很久,直至那只孤鹤消失在益州城附近。

这个益州城外十五里远处有一座“明月观”。它坐落在山水之间,被浓密的松树和桂花环绕,静谧幽深,成为修行的好地方,然而,只有修行精诚的人才能住在这观中。

在明月观的东廊第一院中,景致尤其幽静绝美。有一位自称为青城道士的徐佐卿,每隔三四个月就会到访明月观一次。观中主事的人把第一院的正堂留给他,他一来会住个三五日,或十天左右。

徐佐卿风度高雅古朴,器量宽厚,仙风道骨素为道流中人所佩服、仰慕。有一天,他突然在道观现身,精神不似平日怡然乐爽。他告诉院中人,刚刚他走过山中,偶然被一支飞箭射中,不过当时很快就恢复了,身体无恙。这时,他取出一支箭来给在场的人看,并说这支箭不同于凡俗,不是人间的东西,请观中人好好保存,等到后年,箭的主人会来取回。

徐佐卿将那支箭留在中堂的壁上,并且取来笔在箭旁写下日期,这一天是天宝十三载九月九日。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起,十五载六月玄宗奔往蜀地避难。在一个空闲的日子,他命人驾车四处游览,偶然间出游的车队来到了这个明月观,见到此处风景雅致幽深不同凡俗,就进入里面观览。

玄宗走在东院正堂时,注意到一支悬挂在堂壁上的箭,觉得似曾相识。他让侍臣取下箭来把玩着,从而发现这支箭竟然是他自己的御箭。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不解为何自己的箭会落在这儿,就询问了道士这箭的来历。

明月观的道士把前年徐佐卿在此地说的话说给玄宗听。玄宗听后,更确认这支箭正是前年他在沙苑猎狩时射中孤鹤的那支箭。那只孤鹤把箭带走了,最终却是落脚在此处,奇的是孤鹤竟是道人的化身。当时,徐佐卿预言了到了后年,箭将物归原主,事情发展果然如其所言。

这一段传奇让玄宗将这支箭视为宝物,珍藏起来。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见到过徐佐卿的踪影,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个神秘的传奇。直到今天沙苑中草村(今名)的村民还流传着这个佐卿化鹤的故事。

【后话】

为什么徐佐卿此后就不再现踪了?笔者以为:从事情的发展来说,玄宗到了明月观后,佐卿化鹤之秘就会众人皆知了;而按“道理”来说,修道人的超凡功夫是不能在人前显现的,所以徐佐卿没有在明月观道出他化鹤之事;再说,修炼人也不能道破常人生命之“迷”。若此,他让自己从明月观“失踪”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了。

在这则记载中,人们知道了道人徐佐卿能够化身变鹤,能够飞翔,能够快速自我疗伤,还具有预知未来的宿命通功能,显然修炼能让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层次的说法的确不虚。当然,修炼还有更高更高层次的境界,偶然发生在徐佐卿身上的“意外中箭”故事,只是给世人在“惊鹤一瞥”的瞬间展现其中微小的一羽罢了。@*#

资料来源:唐 薛用弱《集异记》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传统文化讲天人感应,佛家讲万物有灵,无神论者不相信,不过上天偶尔露一手,让人看到奇迹。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据就在于中华文化,在于道统。汉代董仲舒说了个非常著名的话“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注意,孔子这里说的“继周”,有特定的含义,是指继承周礼、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华文化的轨道上,有“因”有“损益”,“虽百世可知也”。
  • “现在传统凉茶铺好像越来越少了,凉茶会式微吗?”笔者带着疑问请教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他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举了几个趣味的例子,从凉茶品牌的兴衰史到当下的快餐文化,原来凉茶百年来都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饮品,在不同的时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期“凉茶趣谈”,就与大家分享凉茶的转型历程。
  • 拉菲尔《雅典学院》。(公有领域)
    100这个数字到底有什么秘密能引起多数人的共鸣呢?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不是随便就能说他是迷信或思考不严谨的人。然而,他选择了100。为什么不是98或47?而且,不是只有科学家喜欢100。
  • 钱穆对本章的解说,则非常高妙。他说:人类社会,有法律契约,有道德礼俗,所以为指导与约束者纵甚备,然使相互间无信心,一切人事仍将无法推进。信者,贯通于心与心之间,既将双方之心紧密联系,而又使有活动之余地,正如车之有𫐐𫐄。
  • 今年适逢香港电车120周年纪念,本栏目“纪载香港”制作特辑,在上两期介绍了电车百年间香港的城市变迁以及电车的特别型号,今期将走入张顺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历史天地,分享他们与电车的不解之缘。(大纪元制图)
    “为什么取名《叮叮与我》呢?就是讲我自己最喜欢、和我有切身关系的藏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收藏家张顺光从八十年代起开始收集与电车相关的纸品和物件,转眼已经过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写书的历史学者柴宇瀚博士补充道:“取这个名字还有另一层意思,电车作为一种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电车相关的故事,可以是700万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国人来到香港,认为这就是香港的特色!”
  • 儒家对孝的重视,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历朝历代都说“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汉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谥号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国正统之政,重点是讲“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统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师”,官员是“父母官”,家国同构。从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导性的伦理。
  • 黄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无独有偶,佛教和道教都有盛大的祭典仪式。佛教中有盂兰盆会;道教也有中元普渡;这些祭典仪式都是对冥间鬼魂的盛大祭祀普渡。那么,生灵在另外时空中是否也会轮回转生呢?
  • 今期继续讲述百年电车发展历程,尤其是当下仍然活跃在电车轨道上的古董派对电车以及仍载客中的古董120号电车,有幸搭乘,宛如穿越时空,回到旧时光。(大纪元制图)
    “叮叮——叮叮——”香港电车以特有响铃声得名“叮叮车”。自1904年来,在港岛区特定的电车轨道行驶至今,见证着香港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今年适逢香港电车120年,“纪载香港”栏目专访香港电车历史专家暨收藏家张顺光先生联同历史学者柴宇瀚博士,分享新作《叮叮与我——香港电车120周年图片集》背后故事。
  • 对于本章,明代大政治家张居正如是说:“季康子之问,专求诸民。孔子之答,专求诸己。盖人同此理,吾能自尽其理,而人岂有不感化者哉!”其实呢,孔子是要季康子以身作则、以上帅下、率先垂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