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小故事】

遭遇荧惑守心之象 攘灾延寿作法不同结果大不同

作者:允嘉徽
火星古称荧惑。“荧惑守心”被视为于君于国有大凶。(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739
【字号】    
   标签: tags: ,

“荧惑守心”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守”的现象。是古代中国被认为大凶的天象。李淳风《乙巳占‧卷第五》指出“火(星)所行之处留守之,皆为大祸,君死国亡。若其君修德,则不为咎而加福。”

宋景公三言退荧惑 延年益寿

春秋时代宋景公三十七年 ,公元前480年,出现了荧惑(火星)守心的天象。当宋景公知道荧惑星进入心宿的情况,感到非常担忧,于是召见了太史兼司星官子韦,询问此星象深入的意含和应对之道。

景公问道:“为何荧惑星进入心宿位置呢?”子韦回答说:“荧惑星代表着上天的惩罚,而心宿对应地上宋国的领土,这意味着祸患将临到君王身上。但是,这祸患是可以转嫁给宰相的。”

景公说:“宰相与寡人一起治理国家,有如我的手我的腿。”

子韦又说:“那也可以转嫁给百姓。”景公说:“如果百姓没了,那我要当谁的君主呢?宁可我一个人死。”

子韦又提出说:“那可以将灾祸转移到一年的农业收成上。”景公说:“一旦农作物受害欠收,人民将会饥饿而死。做一个君主,杀害人民让自己活命,这样的君主还有谁会跟随呢?还能是君主吗?既然这是寡人的命数,你就不要再说什么了。”

听完景公的话,子韦马上离开位子,郑重地向北方天帝所在的方向拜了两拜,然后对景公说:“臣下恭贺大王!天虽居于高处却可以听到地上的一切。君主说了至德之言三次,天必赏赐君主三次。今天晚上荧惑星将后退三舍(一座星宿为一舍),您将可以延寿二十一年。”

景公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子韦回答:“言出三善必有三赏。荧惑星后退一舍要经过七颗星,一颗星代表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臣说您可以延寿二十一年。臣请求今晚守候在宫殿外观察荧惑星,如果荧惑星不后退,臣甘愿一死。”景公同意了。

当天晚上,荧惑星果然后退三舍。

太史公云:“景公谦德,荧惑退行。”其后,宋景公又活了二十多年。

汉成帝移灾宰臣  最终无益

汉成帝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七年)春天,出现荧惑守心,当时的宰相翟方进非常忧虑,不知原因所在,不知如何是好。

郎官贲丽擅长星术,说大臣应当承担这场灾难。成帝随即召见了宰相翟方进。方进回到家后,尚未有来得及提出应对的建议,成帝的诏书就下来了,责备他未能有效治理政事,导致国家种种灾难都出现了,让人民陷入穷困之境。成帝又说: “不忍心退去君的相位,遣尚书令赐君尊酒十石和一头牛,建议君自己审虑怎样自处!”

方进在当日就自尽。成帝保密了此事,派遣九卿官员前往翟宅赠送印绶,赐与车轿和礼物,并亲临数次吊唁,给予极特殊的礼遇。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出对“移灾”的看法。他说古人晏婴有言:“天命不慆,不贰其命。”是祸是福有天命,怎能可以转移灾祸给大臣呢!昔日楚昭王、宋景公不忍移灾到卿相身上,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就像将内脏的疾病移到手足,毫无益处。假如其灾可移,仁君犹不肯为,何况是不可转移!

司马光还说,假使翟方进的罪不至于死而诛杀他来承担大变之罪,是欺骗上天;翟方进如果有罪当公开受刑,却秘密诛杀他又以厚葬来掩饰,是欺骗人民。

宰相翟方进死于二月。而后,就在三月,一向强壮无病的汉成帝崩于未央宫。

荧惑守心之星象是凶象,然而如李淳风所言“若其君修德,则不为咎而加福”。宋景公遇到荧惑守心之象,真心出三善言而得福,荧惑退三舍,景公得以延寿二十多年。汉成帝的作法则是给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司马光说,在荧惑守心的天象之下,想要瞒天欺人最终毫无益处,是不知命的表现。

由此可见,不论是对君王或一般人来说,修德都是禳祸的上上之策!

参考资料:《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 《史记·宋微子世家》《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五》《乙巳占》@*

─点阅【皇帝小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熹是理学家,认为: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 在成年礼的“加冠”这场生命礼仪中,德、礼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关系是以“德”为本,是“以德制礼”,以“礼”为末。因此,“德”是为成年礼的核心枢纽,养成一个具有良好品格,同时能够承担家庭国家责任的男子是成年礼的重要依归。
  • 祭礼本对鬼神而设,古人必先认有鬼神,乃始有祭礼。祭礼在东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过,信奉神明是虔诚、是感恩,而不是交换,不是说给神佛烧香磕头就能保佑升官发财、生儿子。人礼拜时的有求之心,是亵渎神明。
  • 毛子水认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说”,可以说是实话,亦可以说是托词。季路问事鬼神,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这章的话,也许有同样的意义。
  • 成语“杞宋无征”,就是由此而来,有前贤读此章说了四个字“无限感慨”。张居正对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说:盖孔子当时,欲斟酌三代之礼,以立万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为是叹息之词如此。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
  • 我们中国人常说“靠天吃饭”,朴素的道理背后是敬天信神的谦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人们的思想中第一个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老天为什么要惩罚我?”从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这样的想法。
  • 子夏从孔子“绘事后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学礼必须以仁心为基础,或者说虽有仁心善意,必有礼以成之。
  • 民间有“做七”习俗,“做七”意指在亲人往生后每七天举行超度法事,“做七”习俗行之久矣,由来为何?为什么不行作“五”、作“十”的习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据为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
  • 怎么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为例。射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很多,从“后羿射日”到春秋时的神箭手养由基百步穿杨、一箭射穿重叠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于古希腊的体育,古中国的射是与礼仪结合在一起的。
  • 这阕《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是苏轼在重九涵辉楼头饮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苏轼抒发了自己以顺处逆的胸襟怀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旷达乐观,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怅与哀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