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改朝换代关帝君显灵 天命不可违人算不如天算

作者:怀忍忍
关羽,关羽擒将图,商喜
义薄云天的关公。明代 商喜《关羽擒将图》。(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461
【字号】    
   标签: tags: , ,

三国时代的关羽,一生义薄云天,忠义著世,从东汉以降,受到历朝历代的封号,人间处处关帝庙,香火鼎盛。自古也有许多关公显灵的神迹流传下来。

关公显灵示天命

崇祯年间,有个姓邢的卜算人,在一关帝庙前边开店,持续十多年。明末乱世,内奸外患加上遍地饥民流窜成盗匪,社会剧变。甲申年三月初旬,卜人在庙门上写了一联:

汉封侯,晋封王,有明封帝,圣天子可谓厚矣;
内有奸,外有敌,中原有贼,大将军何以待之?

此话原来是左光斗(忠毅公)上奏皇上弹劾魏忠贤的话。上联讲的是关羽在历代受到皇帝多次加封,由“侯”加封至“圣”的封号。明朝崇祀关羽,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关公;明神宗万历十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四十二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楹联中称关公为“圣天子”就是由此而来。

下联反映当时的时局,丝丝入扣,并请问护国忠义帝关公大明朝的未来。那天晚上,卜人在梦中到了关帝庙前殿,看见关帝君坐在帐中,告诉他:明朝国运已尽,天命另有所归,不多久大圣人就会到来。

卜人醒来后,告诉他人说:“我在这关帝庙边开店十余年,转眼沧海将变桑田,我不忍看见大明朝遭逢这样的剧变啊!”次日,卜人自缢于庭树上。

到了清朝时,关帝庙旁有土地公祠,人们说祭祀的白须神就是那位卜人。

敬仰关帝君  治河得神力之助

《辛庐随笔》记载:

明朝的湖州官员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是浙江乌程槐溪(今湖州吴兴)人,一生最是敬仰关帝君。潘季驯是位著名的水利专家,从嘉靖四十四年到万历二十年,四次主持治理黄河,有出色的成绩。纪昀说:“季驯在嘉靖、万历间,凡四奉治河之命,在事二十七年,著有成绩。”

潘公督导南河(古代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南河)时,有二蛟为患。潘公梦见关帝君,助他神力,把二只蛟龙给斩了。二蛟的头被斩下,一个放在高家堰关帝庙中,一个藏在公家,每年在湖州毗山麓祭祀关帝君时,定会陈列出来祭祀。

当年毗山关帝庙落成之日,当地人想要撰写楹联但是作不成。忽然,一个素不识字的农夫入了座提起笔来大书“汉寿亭侯庙”五字匾,接着又写成一道楹联,云:“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农夫写成后,没有署款,就离座而去。有人追上去问他怎么得到的灵感,怎么写出来的。农夫却答说自己“不知所为”也。

据说农夫留下的书迹绝似唐朝楷书大家虞世南的书体。清朝时,那五字匾和楹联犹存庙中。当是往昔哪位敬仰关帝君忠义的书法大家借着农夫的身手,留下了衷心的赞颂!衷心敬仰神灵的人,也会得到神灵的关照!

人算不如天算

相传天启年间塑造关帝像二尊,一大、一小。当时有个卜算人很神验。熹宗心想试验他,就指着二尊关帝像,让他卜算。

卜人回答说,小尊关帝像福寿绵远,香火百倍于大者。熹宗于是将小尊关帝像弃置于正阳门左侧的一个小庙中,而把大关帝像供在宫中,要让卜人算不准。

谁知道不多久,闯王军队入宫,大关帝像毁于乱中,小关帝像真的香火日益鼎盛。

人算不如天算,人能见的时空极为有限,人为的蓄意安排扭不过天,反倒是启动了命运的按钮呢。而人世中精准的卜算者是能看到一些天命的安排结果,但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为何。在高层次的高级生命看到凡界看不到的真相,层次越高知道得越周全、越全面。真正的天命、命运掌握在高层生命之手,在这个故事中的展现也很明白了。

资料来源:《楹联丛话全编》@*#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