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间的最美倩影:采桑女之歌

作者:兰音
图为清《院本亲蚕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30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春日暖阳下,林间小路上,少女窈窕倩丽的身影,掩映在碧叶浓荫之间。她们展开一天的辛勤劳作,也演绎了许多感人的传奇故事。

若说泛舟采莲,是古代女子在水面上的诗意画面;那么提笼采桑,便是她们在陆地上的另一番风景了。自古采莲曲传唱不衰,而比采莲曲历史更悠久的,便是采桑诗了。

她从《诗经》中款款而来

古代社会里,男耕女织是传统的生活模式,其中采桑、养蚕、缫丝、织布等工作,是“女织”的主要内容。早在殷商时期,丝织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桑蚕产业是整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撑,采桑自然成了古代女子的本职工作之一。

图为清 陈枚绘《耕织图册》之“采桑”。(公有领域)

桑树对古人的意义不止于农业。先秦典籍记录了许多有关桑树的神话,桑林是古人祈雨、祭神的神圣场所。从实用价值看,桑椹可食、可酿酒,桑木可作弓箭木材,根、皮、叶均可入药。古人对桑树的重视,甚至超过荷花。因而文学源头——《诗经》中,早早出现描写采桑场景的作品。

比如农事诗《豳风‧七月》,其二、三章详细表现采桑女一年中真实的劳作生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夏历三月,春日清晨,阳光明媚,莺声呖呖。靓丽的农家少女,背着竹筐,结伴到田间小路上采摘桑叶。她们先用锋利的斧头修剪树枝,砍掉又高又长的枝条,将绳子系在细软的桑枝再轻轻拉下,摘取枝上最鲜嫩的桑叶。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热闹,采桑女却心生悲愁。她担心有一天会成为他人的姬妾,不得不远嫁他乡,即使对方是贵族公子,也无法化解她对故乡的眷恋。

另一篇《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这首诗则洋溢着活泼欢快的气氛。四字一句,每句用语气词“兮”字收束,形成了缓急交错的节奏感,传递出采桑姑娘结束忙碌劳作后,轻松、舒畅的心情。夕阳的斜晖,照耀在广阔的桑园,她们招呼同伴,一同还家,歌声、欢笑声仍久久在园中回荡。诗歌用明快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欢声笑语的采桑晚归图。

两大桑间美人——秦罗敷、秋胡妻

《诗经》里的采桑女,辛勤劳作又纯真痴情,她们在桑园中体验着人生百味,成为后代诗歌塑造多重采桑女形象的文学基础。汉魏六朝的乐府诗中,出现了两位鼎鼎大名的采桑女,她们美艳无双,不慕荣华,一个用智慧解决人生困境,一个用道义坚守人生信念,共同成为美貌与德行兼备的女子典范。

图为《画丽珠萃秀》册之“秦罗敷”,清赫达资绘,梁诗正题。(公有领域)

秦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第一位美人,就是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主角秦罗敷。诗中讲述了美丽的采桑姑娘罗敷,面对使君的爱慕及无理要求,盛夸自己的丈夫以拒绝对方,显现她坚贞及不畏权势的情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罗敷本是邯郸人,赵王家臣王仁之妻。因赵王心悦罗敷美貌而欲夺之,罗敷弹筝自歌《陌上桑》,表明心志,这首诗就是根据罗敷拒赵王的故事,改编而来的。

诗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罗敷“采桑城南隅”的日常生活。罗敷总是身着整洁优雅的服饰、携带精致美观的用具,在城南的田间小路上进行采桑工作。她的动作轻盈娴熟,仪态秀丽绰约,吸引了许多老少行人驻足观望。

这一节通过描写罗敷的穿戴和随身用品,突出她的美貌特质与审美品位。她梳着倭堕髻,配戴明月珠,穿着紫色搭配浅黄的丝绸衣裙,她还用青丝装饰络绳,桂枝做成笼钩。这些都说明,罗敷不仅善于妆扮自己,日常工具更是匠心独运。

更令人叫绝的是旁人的反应,行人整理胡须,少年换上帩头,想方设法吸引她的注意;农人更是忘记劳作,只顾呆看。诗歌通过他人种种滑稽态度,强烈而鲜明地烘托出罗敷震撼人心的美貌。

第二节进入故事的主体部分。使君偶遇罗敷,提出“共载”的无礼要求,却换来罗敷“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的严词拒绝。第三节全以罗敷的口吻写成,她盛夸夫君的优秀和风度,实为讽刺使君的卑劣和荒唐,从而使其自惭形秽,知难而退。罗敷不仅貌美,更具有机智果敢、端正高洁的美德。整首诗情节曲折,语言犀利,通过侧面描写和烘托的手法,增加诗歌趣味,颇具喜剧效果。

秋胡妻

另一位女子也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她是鲁国人秋胡的妻子,故称“秋胡妻”。她的故事出自《列女传》:秋胡妻与丈夫分别五年之久,一次外出采桑,像罗敷一样,严厉斥责了一个言行无礼的大官。后来她才知道,这人竟是自己多年离家的丈夫,于是大失所望,愤然离家,投水而亡。

秋胡妻作为一代节妇,被历史铭记,也被后世文人所称颂。影响力较大的应属魏晋时期傅玄作的乐府诗《秋胡行》。它根据本事,添加了对秋胡妻的相思之情与绝世容貌的描写,令秋胡妻的形象更加丰满,悲情色彩也更为浓郁。

“忧来犹四海,易感难可防。人言生日短,愁者苦夜长。”她愁如深海,难以平抑;当人们感叹人生苦短时,她却害怕深夜太过漫长。诗人用比喻和对比的方式,将离情闺怨写得生动可感,又细腻入微,突显秋胡妻思念之深切,令人动容。

秋胡妻也是勤勉持家的女子,在采摘桑叶的过程中,不经意流露出形貌之美。“百草扬春华,攘腕采柔桑。”桑林的环境是美的,花草缤纷生长,桑枝轻柔舒展。“素手寻繁枝,落叶不盈筐。罗衣翳玉体,回目流采章。”采桑的人是美的,素手玉体,清丽天然,眼波流转,暗含愁情。

这样的女子,像罗敷一般拥有让人一见钟情的“力量”,由此引发秋胡偶遇的情节。“烈烈贞女忿,言辞厉秋霜。”这首诗同样称颂秋胡妻贞洁清高的品德,她就像傲视秋霜的菊花,严厉回绝秋胡的诱惑。“清浊自异源,凫凤不并翔。引身赴长流,果哉洁妇肠!”当她知道秋胡的真实身份后,毅然赴死,诗人为她的命运感佩而惋惜。

情兼雅怨 文人的理想与寄托

东汉以来文人诗兴起,以民歌为主的采桑诗歌也有了新的面貌。较早的文人诗《董娇娆》,宋子侯作,以桃李芳菲比喻青春红颜,抒发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叹。

图为《列女图》之“罗敷采桑”,清改琦绘。(公有领域)

诗歌开篇描绘了桃李绽放、随风而舞的美景,既是起兴,也是营造人物活动的环境。“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不知名的采桑女出场了,她没有提着竹笼收集桑叶,偏去攀折花枝,弄得落英缤纷,一片狼藉。

采桑女反常的举动引起了桃李的诘问,她的回答是:“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她以四季变化规律为由,认为桃李终将在秋季飘零枯萎,何必顾惜眼前片刻的飘香绽放?花开花落,暗示着人生盛衰有时,采桑女实际在谈个人命运,容颜老去之时,享有的欢愉恩爱也会随之消逝。

桃李却反驳:“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花与人的差别,是采桑女真正难过之处。“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起初,她担忧青春易逝,自己就会被无情的男子抛弃,即使现在正当盛年、备受宠爱,又有什么值得高兴呢?

出于这种微妙而矛盾的心理,采桑女觉得绚丽夺目的桃李和自己无异,不知不觉伸手折损花枝。然而桃李和她的对话,又让她省悟到人不如花的现实。“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采桑女感到愁肠百转、怅恨难消,姑且用酒与音乐来抚慰心中的伤痛吧。

这首诗以花喻人,虚构花与人的对话,刻画了采桑女隐秘的内心世界。不同于民歌的朴素直白,诗歌语言精巧别致,情感一波三折,整体呈现出含蓄蕴藉,哀婉动人的诗风。

建安时期,以仙才闻名的曹植,笔下也有一位无名的采桑美人。《美女篇》中,在一片柔条冉冉,落叶翩翩的桑林中,一位妖娆而娴静的采桑女,袅袅婷婷出现在读者视野中。诗人这样描述她的美貌:“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相较于秦罗敷、秋胡妻这类民女,这位美人表现出高华尊贵的特点。她配戴的首饰,更为精美繁多,衣裙轻盈飘逸,更是质地上乘。她的美更在高雅的气韵,双眸顾盼生辉,啸歌气若幽兰。

她同样美得教人驻足、忘餐,更吸引人们纷纷打听她的住处。接下来诗人给出答案:“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她住在重门幽闭的通衢大宅,显然是一位贵族女子。然而这位佳人也有婚嫁之愁。是没有人求婚吗?是没有人做媒吗?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原来,采桑女仰慕德高望重的贤士君子,然而世上多是凡庸之辈,难觅志同道合的知己。“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她只能在盛年中虚度光阴,深夜无眠时留下一声声叹息。

曹植塑造了一个出身高贵的绝代佳人,其原型正是他本人。他身为皇室贵族,满腹才学,却没有机会施展才华,为国效力,成为他最大的人生悲剧。美丽端方的女子,乃是有志之士的化身;而采桑女盛年难嫁的困境,正如他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这首诗更具文人作品的华美辞采与隽永风格,为采桑女形象注入了几分典雅婉约的气质。

林间采桑女,或天真烂漫,或外柔内刚,或多愁善感,或心怀高义,她们展现出古代女子不同的美好侧面。虽然花容月貌会随着时间而老去,但是诗歌中的采桑女,定格了最经典的动作,留下了最优美的身影,让人永远记住了她们由内而外的才貌与德行之美。@*#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
  • 《世说新语》在品评东晋才女谢道韫时,用了一个简洁传神的词汇——林下之风。但是仔细想来却有了疑问,什么样的风韵能以林下譬喻,为何又要用林下风形容女子才情?山林清幽,人在其中自有一番脱俗出尘之气,这倒让人想起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那么,有没有一片树林,是古代女子的专场,演绎她们的高情远致?
  •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其实在孔子适陈之前,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话说孔子带着弟子们从卫国出发去陈国,在途中也遇到了一位仪态优美的采桑女。孔子见了她忍不住吟唱:“南枝窈窕北枝长。”采桑女对曰:“夫子行陈必绝粮。”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他一蓑烟雨,一杆风月,与桃花为邻,以鸥鸟为侣。摇橹清歌,他自沉醉青山绿水,任南北东西逍遥游赏。
  • 东晋时期的一场雪,因浸着那个时代的风流气韵,显得格外晶莹澄澈。那场雪降临在山阴,让出身世家大族的王子猷,蓦然生出了吟诗之兴和访友之心。
  • 青松岭下,是我寻寻觅觅、徘徊又伫立的背影。白云深处,是你潇潇洒洒、超然而飘渺的风姿。隐者,是一个愈是努力深藏行迹,愈是让人不辞辛劳地追寻的神秘名字。
  • 一花一木皆成字,一水一山可入诗。他是游走于江南形胜的贵公子,用审美的眼光游赏四季山川,用精美的妙笔勾勒天然画卷。南朝时期,山水诗初兴,他就是当时最为杰出的山水派诗人之一——谢朓。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正是夏季赏心悦目的风景。藕花深处,轻舟之上,一个个窈窕婀娜的采莲女,比那碧叶红葩更具诗情画意。
  • 春波秋水间,江南采莲女,描之成画,歌之成诗。一首首采莲曲,从两汉吟唱到南朝,它让人们领略到水乡的秀美风景,少女的纯美风姿,以及背后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