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自己吗?千万别活成他人眼中的人偶

作者: 巴小波

人气 506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情绪没有被好好地承认与接纳,需求没有被好好地看见与回应时,我们跟着学习到的态度就会是忽视自己。

《公主向前走》里将这个状态描绘成一个被锁在衣柜里的小女孩,因为她多话、吵闹、爱跳舞,公主爸妈认为有失体统,公主只好把这个象征着“自己”的小女孩锁在衣柜里,才能满足爸妈的期待,做个气质高雅、端庄得体的公主。

这也常是我们的成长环境,我们不被鼓励当孩子,而常被要求要像大人。为了讨人喜欢,我们惯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说出别人期待的话,尽管那可能是违心之论;做出别人期待的事,尽管那可能是违心之举……

当忽视自己久了,我们越来越熟练,不论是感受、需要、期待,只要是关于自己的事物,我们的感知都渐渐变得迟钝,直到我们感受不到、毫无意识,然后成为活在别人期待里的人偶,别人的肯定成为我们前进的唯一动力,因为我们已经舍弃了自己。

在我与朋友心心约定好进入相连关系后,我们开始紧密地联系,她会到我公司楼下等我下班,我们一起用餐、回家,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或是我的想法与感受,尽管明白自己对进入亲密关系感到恐惧,从过往创伤而来的窒息感并没有因为我的理解而消失,依旧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但既然知道那是假警报,我就坚持继续待在关系里。

有一天,心心说要加班,因此晚上不会和我碰面,我反射性地说了一句:“这样啊,真是可惜!”当我预期她会被这样的甜言蜜语感动时,她却问了我一句:“你真的觉得可惜吗?”

突然被反问的我愣住了,仔细思索内心的感受,发现我并没有觉得可惜,甚至是如释重负,因为我可以不用绷紧神经,也能有自己休息独处的时间,但我竟然不经大脑,反射性地说了违心之论,这让我觉得惊讶。

同时,心心也向我反应先前她问我,我偏好用什么方式联络,当时我回答视讯,但她却在之后感受到我其实不喜欢视讯。

我惊讶地发现我对自己感到有点陌生。偶尔也有我不晓得自己为何愤怒,或为何掉泪的时刻,但我却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和回应。我自以为了解自己,但在与心心的关系里,这些理解却一一被推翻。

我觉得自己界线很清楚,因为会跟厂商据理力争地吵架,但其实我连跟心心说我要忙工作、先不回她讯息都做不到;跟心心说我喜欢的联络方式,却与实际喜好不符;晚上不会碰面,明明觉得如释重负,却说了违心之论,想讨好心心;我以为了解自己,但其实没有。

如果心心没有那么敏锐,她甚至会被我误导,假如我无法承认我其实没有那么认识自己时,当心心提出她对我的困惑,我可能会把原因归咎于环境、事件,或觉得是心心误解我而拚命解释。

我对自己的认知开始崩解,原来我选择性地只凭某些单一事件来让自己相信我为自己打造、我所喜爱的人设。我喜欢自己有能力、独立自主、聪明坚强,但这才发现那是我选择看见的面向,在我不愿意看到的面向上,我会因为害怕不被喜欢而无意识地讨好别人,这与我所相信的人设实在大相径庭。

当我把对自己的认知放到所有情境里检视,错愕地发现那不是我,因为在许多情境下,我的反应并不那么一致。

那么真实的我到底在哪里?

在那之后,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拆掉武装,剥除精心打造的人设,尝试在每个时刻看见自己。

透过感知自己的情绪,来确认当下的状态是否与理解的一致,惊讶地发现自己习惯性地对别人的要求说好,但其实内心充满愤怒;发现在关系中即使不开心,却因为害怕激起冲突、失去关系而选择沉默;发现我很少主动开口说关于自己的事,因为担心别人对我有负面观感。

在我细心观察与体会自己以后,我看见一个充满恐惧、在关系里退缩的孩子。我努力体会这个孩子的喜欢与不喜欢,在过程里慢慢地找回自己。至今快十个年头过去了,我仍然很难在当下就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常会需要藉由身边人的提醒,才发现自己焦虑、恐惧了。

最先感受到我不同的,往往不是我,而是周遭的人,尽管我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但回头看见自我状态的反应速度与一开始相比,已经快了许多。

与自己相连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麻烦,比如我必须正视自己的感受,无法再待在有毒的工作环境或是关系中;必须正视心中真正在乎的事物,而无法再随从主流文化,选择高薪、体面但却难以认同的工作。

这是我极度愿意为自己做的事,因为看见自己,就是爱自己的方式。⊙◇

<本文摘自《找回自己,找回亲密》,圆神出版社提供>

书封。(圆神出版社提供)

●讨好别人委屈自己 这样做值得吗?

●逃离孤独 5个方式让脆弱心灵变得勇敢

●“改天再聊”面对刺耳问题不必勉强自己回答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孩子觉得学习很累!身为父母必须做这件事
一封迟了四十余年的来信 道不尽感谢之意
信念造就一生:在湖中桥上学英文的年轻学子
左抱婴儿右牵男孩 站上演讲台的勇敢身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