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备受推崇的风景画家:克拉克森‧斯坦菲尔德
当我在翻阅查尔斯‧狄更斯旧故事集《教堂钟声》(The Chimes)时,书中一幅精美的插图吸引我的注意,那是钟楼与门口上的木刻。插图底部有艺术家斯坦菲尔德(C. Stanfield R. A.)小小的签名。
事实证明,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尔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义时期多产的艺术家。他的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光亮派画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尔德在建筑、波涛汹涌的海洋与航海相关细节的表现上更独树一帜。
克拉克森成为艺术家的人生历程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
航海绘图员
1793年12月3日,斯坦菲尔德出生于英国港口小镇桑德兰(Sunderland)。他的父亲詹姆斯‧菲尔德‧斯坦菲尔德(James Field Stanfield)是著名作家、演员,且曾经当过水手。父亲以他的朋友反奴主义者托马斯‧克拉克森(Thomas Clarkson)之名为儿子取名为克拉克森。斯坦菲尔德的母亲是一位艺术家,斯坦菲尔德从小就展露艺术天分,可惜母亲在他8岁时就去世了。
斯坦菲尔德在职业生涯早期曾当过马车装饰学徒。由于深受大海吸引,他改行当水手,接着又加入英国海军。原本可以一直当水手,但1814年不幸受伤而退役。不过,身为航海绘图员,他在航行期间已经培养出相当高超的绘图技能。
斯坦菲尔德返回伦敦后,在伦敦王家剧院(London’s Royalty Theatre)担任风景画家。不久后转职到兰贝斯(Lambeth)的科堡剧院(Coburg Theatre),在那里他遇到苏格兰画家大卫‧罗伯茨(David Roberts)。1823年,斯坦菲尔德成为伦敦德鲁里巷王家剧院(Drury Lane Theatre Royal)的风景画家;而罗伯茨也很快就加入德鲁里巷剧院与斯坦菲尔德一起工作。他们在1820年代和1830年代合作,绘制八幅大型可移动的透视画(dioramas)和环景图(全景图),描绘了战争场景与欧洲游记。这些巨大的画布安装在滚筒上,搭配戏剧性的灯光和音响效果,呈现给欧洲各地的观众欣赏。威尼斯全景图长300英尺、高20英尺,就像巨大的卷轴一样,摊开需20分钟。在煤气灯的照明下,透视画里还可见唱歌的船夫。
斯坦菲尔德与罗伯茨以可移动的环景画迅速走红,之来又投入英国传统的圣诞童话剧(Christmas pantomimes)。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作品在伦敦渐受欢迎,博得“圣诞节之父”(Father of Christmas)的美名,他和斯坦菲尔德因此成为朋友。1834年开始,斯坦菲尔德辞去风景画的工作,仅接受友人和赞助人委托,一位是狄更斯,另一位是舞台演员威廉‧查尔斯‧麦克雷迪(William Charles Macready)。
壮丽的海景
当斯坦菲尔德以英国多产的风景画家的身份闻名之际,他的绘画技巧也达到优秀艺术家的水准,他的画布作品也更加完美。他在王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展出自己的艺术作品,也协助成立英国王家艺术家协会(Royal Society of British Artists),并在1829年担任主席。几年后经遴选成为王家艺术学院会员,在1835年成为正式院士。
1831年斯坦菲尔德的画作《康沃尔郡圣迈克尔山》(Mount St Michael, Cornwall)获得国王威廉四世(King William IVs)青睐,于是委托他绘制两幅作品:《新伦敦桥开幕》(Opening of New London Bridge)(1831─1832年)和《朴茨茅斯港》(Portsmouth Harbor)(1831年)。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斯坦菲尔德精湛的风景画得力于他对色彩和构图的掌握。
斯坦菲尔德绝对是一位有实力的海洋画家,他的作品不单局限在海景。当过水手的他画过莱茵河、荷兰风车、法国庇里牛斯山的南奥索峰(Pic du Midi d’Ossau)和无数岩岸风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收藏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他可算是文艺复兴画家在19世纪的化身。事实上,像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也译作达芬奇)这样杰出的艺术家也经常接受委托,为买家创作戏剧性的场景以供娱乐。
原文:Clarkson Stanfield: England’s Cherished Scene Paint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鲍勃‧基希曼(Bob Kirchman),建筑插画家,与妻子帕姆(Pam)居住在弗吉尼亚奥古斯塔。目前在奥古斯塔基督教育自学小组(Augusta Christian Educators Homeschool Co-op)教导学生工作室艺术(studio art)。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