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一得阁”墨汁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近140年的生产历史。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位姓谢名松岱的书生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不想身边盘缠又已用尽,不得不流落北京街头。正值穷愁潦倒之时,他忽然想起当时在考场上研墨的情景,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既然在考场上研墨既费时又费力,能不能有一种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墨汁呢?于是,谢松岱亲自动手试验,经过多次的选料研制,终于摸索出用油烟加上其他辅料可以制成同墨块效果相同的墨汁。他将自己精心研制出来的几瓶墨汁拿到考场外面兜售,结果深受考生欢迎。
  
于是,这位书生放弃了考试做官的念头,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在北京琉璃厂西街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自书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并取上下联的头一个字“一得”,亲手书写匾额“一得阁”,悬挂于门前。自此,一得阁的声誉不胫而走,蜚声京城。
  
谢氏身后无子,在他去世以后,店铺传给学徒。后来,“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当然,“一得阁”其后的大规模生产墨汁 ,已经改造制墨原料和工艺 , 而非早期的制墨之法了。
  
现今“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自贡的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四川自贡的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冰片、麝香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所以,“一得阁”墨汁具有书写流畅、色泽乌黑光亮、香味浓郁、写后易干、耐水性强 、适宜揭表等特点,得到了书画界的一致好评。@(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亚地区,收受嫁妆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即结婚时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赠送金银首饰或其它值钱的东西。尽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这种做法,但该传统在民间仍然盛行。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随着近几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的不断提升,印度陪嫁之风却愈演愈烈。
  • 元宵之夜,长安城内灯火通明。一群小伙儿身着橙衣手执黄色灯笼出场。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和管弦,他们在月光下跳跃腾挪,灯笼上下翻飞,
  •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顾真正的民族风情,那么欣赏一只传统民族舞,听一首美妙的神韵交响乐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阵阵锣鼓、声声唢呐、鲜艳的手帕,那东西方乐器的完美和声,呈现热闹欢腾、 幽默欢快的民族风情, 一定会赶走你的乡愁,让你陶醉在雅俗共赏的艺术享受之中。
  • 在那长城以北的塞外之地,深蓝的天空下,广阔的草原上,近处风吹草动,远处雄鹰飞翔。蒙古草原上,一位身着皮草的年轻女子款款走出帐篷,她头顶一碗热腾腾的奶茶,递给远道而来的宾客,这是神韵作品中发布的一首经典交响乐《顶碗舞》描述的优美画面,相信如果你去大草原,途径蒙古包前,也一定会停下脚步。
  • 奈及利亚
    乌邦(Ubang)是奈及利亚南部一个很奇特的农村,这里的男性和女性使用不同的语言,形成相当罕见的“两性语言”。尽管男女使用的语言有别,但他们都能理解对方在说什么,没有沟通上的障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