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风行(3) 折腰长袖映两汉舞影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日讯】(大纪元记者岳芸综合报导)长袖飘拂,细腰轻扭,罗裙拽地,摇曳生姿;表演者五官清秀,把那且歌且舞时最传神的一瞬间,定格在美玉之上、在画像石上,再现了汉代乐舞艺术的神韵。

在河南南阳石桥镇的汉画像石上,有一舞人施展长袖,翩翩起舞。江苏沛县栖山的汉画像石,有两个女舞者甩长袖对舞;她们身体倾斜,两袖对称,腰肢柔缓,袖长及地,挥舞不乱。

安徽淮南市汉墓出土的玉舞人,雕出了一个摆头翘足、娇态可掬、长袖起舞的舞人形象,充满灵气。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圆雕玉舞人,右臂上举,抛长袖高扬过头,又顺左肩垂拂而下;左手扶腰,长袖顺裙边卷曲向上,纤细的腰肢向右扭去,衣裙下摆飘向左方。(如下图:站立玉舞人)

“舞袖”与“舞腰”是汉代乐舞的两个特点。战国时代有句名言:“长袖善舞。”汉代乐舞以长袖作舞居多,凌空飘逸,行云流水,曼妙灵动,千姿百态。腰是牵动人身的枢纽部位,“舞腰”时既舞动了上身,又带动了下肢,使动作前俯后仰,丰富善变,绰约多姿。“举袖”“折腰”所组成美妙的舞姿,一直传承至今。

致力于整理中国五千年舞蹈文化的76岁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孙颖表示:“中国舞蹈的历史很长很丰富,仅仅汉代画像与墓葬中发掘的舞蹈图像就非常可观。”

〈垓下歌〉与〈大风歌〉

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七国的乐舞汇集京都,加强了交流,从而促进乐舞的发展。

随着秦汉大一统时代的到来,经济日益繁荣,中外交通道路开辟,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乐舞艺术逐渐进入繁盛时代。

史上著名的项羽和刘邦争战,也是两个具代表意味的乐舞符号,他们奏响了汉乐舞时代的第一支乐曲,拉开了汉乐舞兴盛的序幕。

公元前202年,楚汉垓下决战,项羽陷入重围,四面楚歌,夜饮帐中,面对宠妾虞姬、骏马乌骓,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以此宣告他们的失败。

一统天下时,刘邦击筑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歌中刘邦感慨于人的渺小,能登上帝位是好运道。他对于能否找到捍卫四方的猛士,自己的天下能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也深感忧虑和不安。

败者项羽曾经悲叹于人定无法胜天,胜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着类似的悲音,所以刘邦在和歌而舞时,不免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乐府诗集:自汉以后,乐舞渐盛

统治阶级上层对歌舞的爱好和支持,有助于汉代舞蹈的繁荣兴盛。汉武帝曾组织大规模的歌舞百戏,招待各国使节,藉以夸耀汉王朝的强大与富有,轰动了周围三百里老百姓聚集观看。

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汉武帝、宣帝、元帝、成帝等,对乐舞都情有独钟。历朝各代不乏可见以声伎乐舞入宫的女子,而专宠后宫并位及尊贵者,可能要以汉朝为最。汉高祖宠爱的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妙丽善舞”;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更是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

汉代宫廷乐舞之盛,宫廷女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专治秦汉史的历史学博士生杨舒眉(1977~)说:“汉代乐舞繁盛状况最突出的表现,是乐舞已经渗入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汉代,乐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文化景观。”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师陈庆元(1969~,女)认为:“商朝乐舞展现的是尊神文化,到了周朝发展为尊礼文化。纵观中国古代乐舞中,有三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是周代,二是汉代,三是唐代。三个朝代是乐舞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唐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乐舞史上的顶峰期。”

乐府诗乐:〈陌上桑〉〈木兰诗〉

汉武帝扩充“乐府”机构,大力采集民俗乐舞。汉代从民间采集来的长篇叙事歌曲很多,其中以〈陌上桑〉广为流传。〈陌上桑〉来自汉代民间,是首五言诗,共265个字。描写一位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的摆脱一位权贵五马太守。

诗人藉由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的美丽动人: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髭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美人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

以下对话表现了诗歌的道德主题:“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太守问罗敷能不能跟他一起走。)“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作于公元5世纪末期的〈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12年,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以下描写木兰出征前的心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有评者认为:“作者在诗中不仅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忱,也通过充宫还乡表现了她不羡慕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活的高尚情操。”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指出:“诗中描写的木兰,确实表现了中国妇女的英雄气概和高尚道德。”

乐舞受百戏影响,有很强的技艺

为了展示汉帝国的广大富饶,汉武帝举行百戏(也称角抵戏),综合了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乐器演奏、歌唱等多种民间技艺的表演形式。其中武术、杂技的跳、转、翻、滚等技巧被吸收到舞蹈来,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形成了舞蹈与技艺并重的特点。

《盘鼓舞》就是汉代博采众长,技巧很高的一种乐舞。它既有“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的飘逸曼妙舞姿,也吸取了“百戏”中的跳剑、走绳索等技巧,使舞蹈动作的难度大增。《盘鼓舞》在表演时,舞伎在盘鼓之上纵跃腾蹋,蹈击出有节奏的鼓声,还要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在松弛舒缓之时,轻歌曼舞,徐蹈鼓面。

起源于汉末的《白纻舞》,也是对舞蹈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轻躯徐起”“体如轻风”是基本特色。白纻制作的丽服美饰颇具特色:“质如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它的舞姿多以修长的两臂挥舞那洁白的双袖,摹拟鸟飞鹤翔之态,寓寄当时人们羽化登仙的愿望。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孙颖认为:“汉唐舞中可以看出,一般是快乐的,表现一种达观的精神。”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师陈庆元表示:“我们对‘乐舞’的溯源,就是重新审视并更加珍惜自身的文化渊源,同时也为这种人类精神的伟大结晶、积累了千百年来民族和个人的文化智慧与创造的才能而深感自豪。”(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岳芸综合报导)甫于五月中结束全球巡回公演的美国神韵艺术团,向世人揭示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一台大戏。七月上旬将在纽约举行的“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其背后深远的文化意蕴或许可藉由回顾中国古典舞在神州大地风行盛况的片段来略窥堂奥。
  • (大纪元记者岳芸综合报导)今年上半年风靡全球20多万观众的美国神韵艺术团,以及将于七月上旬在纽约举办的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都是以民间之力把中国古典舞推向国际舞台。而远古时代的中国乐舞自三皇、五帝至夏商周三代时期,其风行则是国君起了带头的作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更是对乐舞推崇备至。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