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没有升起,阳光怎能灿烂

西风独自凉

人气 3

【大纪元9月27日讯】不打算看《太阳照常升起》,因为你很难对顺利通过中共文化官员审核的影片抱有太大期望。而且,花两个小时看一个自己喜欢的导演在艺术家的良心和电检尺度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

衡量才华横溢的姜文是否拍出了优秀的电影,有一个直观的办法,不是看它拿了几个国际大奖,而是看它能否在大陆公映。《鬼子来了》深入检讨国人愚弱的特质,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小日本为何能够打得大中国落花流水。可惜结尾为了讨好观众,或为达到某种平衡,刻意拔高主人公,破坏了整部影片令人又气又笑又莫大悲哀的黑色幽默氛围。但即便如此,《鬼子来了》仍称得上是一部难得的华语优秀电影,未能公映为它的优秀做了最好的注脚。《盲井》等片子也有类似的遭遇。

在配合姜文新片公映的宣传中,《阳光灿烂的日子》竟然被《南方人物周刊》誉为中国人十多年来共同的文化记忆,不知道媒体是嫌中国人太愚昧接受不了优秀、深刻的文化,缺乏艺术鉴赏力,刻意降低标准,还是嫌中国人不够愚昧,必须得到伪劣文化的惩罚。

大陆反映文革时期青年生活的影视片,除了多年以前的《枫》较为真实地反应了那段历史时期年轻人的狂热和幻灭的悲剧,其他均刻意回避历史真相、青年人的迷茫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受到的残酷打击,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近期的《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内,只是让后来人加深对那段历史的错误认识,如果这些垃圾算是文化,只能说是可耻、可悲的阉割了艺术家创作良知的太监文化。

别说现在的中学生,就是大学生,又有几个知道大陆发生反右、文革的根源在哪里?经济至上导致物欲横流和普遍的政治性冷淡,而历史教育的蒙蔽和文化对权力的极度献媚,又加剧了遗忘和背叛。

“有人说,经常吃苦的人经过锻炼,就会不怕苦不怕累,这是一种混蛋逻辑。大家都是人,干了牲口的活都会吃不消。”王小波的小说《最灿烂的阳光》针锋相对,通过同名同姓的马小军艰苦的知青生活,辛辣地讽刺了着意模糊时代背景、回避尖锐的社会冲突和政治斗争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省得后来人以为马小军们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除了泡妞和争风吃醋就没时间干点别的。

同样是表现懵懂少年迷恋成熟女性,在结合时代的背景、挖掘人性的高贵与残酷,以及整体的艺术表现力方面,背对苦难营造浪漫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与《西西里岛美丽的传说》相比,是多么贫乏和苍白。如果人们就是通过这种矫情的奶油蛋糕来认识一段残酷、荒诞的岁月,进而成为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周宇新:“四人帮”犯的是“反革命罪”吗?
李洗尘:天安门毛像四部曲
[文革]时代的“善恶现世报”
绝不能象他们一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