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感恩——《瑞典森林散步》自序

茉莉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9日讯】记得那个冬天,我们一家从温暖的香港来到寒冷的瑞典北方。面对一片白雪黑森林,还有因语言障碍难以沟通的瑞典人,我有了一种“失根”的寂寥之感。

不久,这里发生了一个黑人小女孩失踪的事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天上的直升飞机、地上的警车包围了失踪地区,还有四百个瑞典志愿者手拿长棍子,在积雪的森林里排成扇形,不分昼夜地搜索寻人。这个北欧国家就以这样的方式,给我这个新移民上了有关“人道主义”的第一课。

在这个具有新教背景的国家,传统基督教所主张的博爱、平等和人道主义,已经不仅是借上帝之口宣扬的宗教信条,而是国家制订政策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知识份子批判社会、维系思想的重要尺度,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读书时,我曾受欧洲现代文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现在,来自专制国家的我有了机会,在这块和平的绿洲上扎下根来,仔细地观察一个公义与宽容并存、民主和自由实践的社会。

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我在异乡的山野海滨,寻找一些美丽的石头。我一向不屑自诩为“爱国者”,因为那可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别名词,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句中国古训,我却没有忘记。

一篇又一篇,我用中文写下自己在瑞典寻而有得的感想,并把其中的一部分汇集成书。心里企盼着,我那故国的同胞也能够读到此书。我的同胞会在字里行间发现,去国多年的我,是如何满心诚挚地为他们写作。

※ ※ ※

一位德国记者在采访我时,曾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不少中国流亡者在西方皈依了宗教,为什么你没有去寻找信仰?”我想,这可能因为我从小所受到的无神论教育,也因为我自由不羁的个性。

在长期流亡的失落和寂寞之中,不信神的人怎样承受生命的虚无呢?这是那位记者追问的本意。其实我一直相信,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神圣的存在,只是我不在意它的名字叫上帝还是叫佛陀。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各大宗教教义中的一些共同的精神,例如爱、仁慈、平等与公义。从这个角度看,我可以说是有信仰的。我信仰的可以称为“普世宗教”,或者叫做“普世价值”。这即是我在母国没有找到,而在我的第二祖国———瑞典寻求到了的价值。

到瑞典之前,我曾在香港的杂志社做过编辑,接触到一些中国流亡者及其作品。那时“六四”过去才三年,一些八九民运的流亡者在轰轰烈烈之后,忍受不了异国的清苦,开始向中共当局表示悔意要求赦免,以各种方式回国了。至今,回国的流亡者仍骆绎不绝。

我很理解人性的脆弱。被迫的异域流亡,很难成为一种快乐的安居,古往今来,“流亡”一词通常意味着与故园亲友人为地隔离,意味着漂泊、流浪、彷徨、踯躅和徘徊。即使是到了一个更好的国度,即使是离开专制走进民主,对很多人来说,流亡仍然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比较幸运的是,我在中国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师,因此不必像俄国作家布罗茨基所说的那样:“流亡作家时时刻刻处心积虑地力图恢复他的重要性、他的影响作用、他的权威。”在瑞典,我和因战争、政治迫害以及饥荒而逃来的十几个国家的难民一样,从最简单的瑞典文字母学起,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

就是这样的普通人的心态,令我在十五年的流亡生活中保持了心理平衡。前东欧国家的流亡知识份子是我的榜样。他们认为:每当祖国发生了什么,流亡者都有道德义务,去表示他们的态度。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他们充当了国内无法发出声音者的代言人。

※ ※ ※

按照萨义德的看法,在许多知识份子成为各种权力结构中的一员时,“反而在去国离乡的移民逐客中,在甘居异端的‘业余者’、‘圈外人’中,我们方能得见知识份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风骨典型。”

这就说明,只要摆脱自哀自怜的情绪,甘居“边缘人”的地位,善于学习的流亡者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身上带着母国与移居国的两种文化,有了双重的视野。在异国吸取了新的文化营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母国的现实。不和任何权力结成利益联盟,这能使我们的精神更独立,立场更超然。

当年,鲁迅先生曾想在本国文化中寻找能担当社会革新重任的“精神界之战士”,失望之余,只好“别求新声于异邦”。今天,有机会移居他国的人,应该把传播异邦“新声”视为自己的责任。这就是我出版这本书的目的。

我因此常怀感恩之心。这个位于波罗的海之滨的国家——我亲爱的第二祖国,不但给我提供了安全的避难之所,而且给了我新的视野、新的价值观,使我能够从专制和民主两种社会的经验对比之中,获得写作的动力与源泉。

和去年出版的《山麓那边是西藏》一样,这本书也只能在享有民主自由的台湾,由允晨文化出版。对于文字被中共当局查禁的我,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一个中国流亡者从北欧拾起来的他山之石,台湾人会有多大的兴趣?这是我所不知道的。不管怎样,“瑞典模式”这种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特殊发明,以及我个人用心记录的北欧经验,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分享。

原载香港《开放》杂志2008年11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天一个朋友来电说,这次奥运开幕式令他忆起可怕的文革。当年他作为北京的小学生,被迫参加大型团体操或舞蹈表演,用花环组成各种图案,向毛泽东敬献忠心。这种将政治艺术化的表演形式,体现的是失去个性的绝对服从,以貌似崇高的气氛展示党国的权威。
  • 欧洲到底怎么啦?政治精英们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好不容易在葡萄牙里斯本签署了这个条约,结果这个条约的命运,却如2005年《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荷兰的公投中被否决的结局一样。爱尔兰的公投令欧盟一体化进程再次遭受挫败。
  • 2005 年5月,我受“德国之声”和波恩中国学会的邀请,在莱茵博物馆参加了一个题为“文革——强制的遗忘”的研讨会。当时做我的德语翻译的,是一位风度良好、待人友善的年轻女性,她,就是最近因发表关于中国的言论被停止播音,从而引起轩然大波的“德国之声”电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
  • 那一天是法国人的嘉华年。八月十五日,巴黎隆重纪念从纳粹铁蹄下解放六十周年。一系列激情四射的活动,如重现当年人民夹道欢迎的入城仪式,大型演出、阅兵授勋、诗歌图片展览以及为死者鸣钟仪式,把人们带回到六十年前重获自由的狂欢时刻。
  • 有关德国之声的争议方兴未艾。9月中旬,包括仲维光、王容芬在内的八位旅居德国的华人学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要求议会彻查德国之声是否遭中共渗透。此后,又有,“联邦共和国作家圈”59名作家联名向德国联邦议会写公开信,要求不仅对德国之声中文部进行审查,而且对德国之声所有涉及“极权国家”的编辑部门进行审查。
  • 由张丹红言论引起的有关德国之声的大争论,在德国引起广泛的讨论,进入更深层的思辨阶段。
  • 最初,胡佳的名字是和可哥西里的旷野,奔跑的藏羚羊联系在一起的。而后,我们看到这位年轻的牛仔走下青藏高原,走入千疮百孔的人间,和那些患病的、挨冻受饿的、含冤受屈的、遭受政治迫害的人们在一起,分担他们的疾苦并为之抗争。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他抛下他所挚爱的妻女,带着日趋严重的肝硬化,走进不可测的黑暗囹圄之中。
  • 一百多年前,诺贝尔的遗嘱继承人拜访瑞典文学院,希望瑞典文学院按照诺贝尔的遗愿,承担颁发文学奖项的任务。那时,文学院内部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一些院士反对接受这个额外任务,其理由之一就是,他们担心文学院成为一个世界文学法庭,因为不能胜任从而遭受很多批评,引出许多麻烦。
  •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容屹台北报导)海外民运人士茉莉在台湾抗议陈云林。在接受本台访问时茉莉说,要尽一己之力要求中国大陆重视人权。
  • 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台北报导当台湾国旗因中国代表来台而取下,台湾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当有人以回归中国为荣,却有人因提倡民主被迫离乡十余年,两者为何落差之大?被中国判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的流亡作家茉莉,今天出版《瑞典森林散步》一书,从流亡者的角度提醒台湾读者记取历史教训,不要对中国过度乐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