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史《相声现挂》( 下 )

即兴创作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现挂例举一︰
相声演员上台表演,常常结合前场演出情况随便议论几句,以便稳定观众的情绪;有一次,前场演出的是“单弦”《杜十娘》,侯宝林就来了这样的“现挂”︰
“甲︰刚才唱的是《杜十娘》,这个段子好。
乙︰好在哪儿呢?
甲︰当初作者为几个主要人物起的名字好,起的有意义。
乙︰对,杜十娘…
甲︰姓杜的那个娘子,心眼太实诚。
乙︰李甲。
甲︰姓李的读书人,里边全是假的。
乙︰孙富。
甲︰那孙子富裕俩钱儿。
甲︰作者把它改编成戏剧、牌子曲,就是为了让人们分辨愚贤好歹。
乙︰是。
甲︰我就喜欢研究戏剧。…”
接着转入相声“正话”——《戏剧杂谈》,可以说完全是顺理成章、十分自然。

*现挂例举二︰
有一次,前场是“京韵大鼓”《桃花庄》,侯宝林的即兴“现挂”是这样的︰
“甲︰刚才演唱的是鲁智深拳打小霸王。
乙︰鲁智深是英雄,小霸王够不上江湖好汉。
甲︰不能那么说,古人嘛。英雄都是有缺点的。
乙︰怎么?抢男霸女还算英雄?!
甲︰他爱上那个姑娘去求婚,人家一个劲儿的不答应,那就只好抢呗!
乙︰抢人还是好事?
甲︰这正说明他武功上有两下子。
乙︰去你的吧!
甲︰你看戏台上唱武戏的,都得有真功夫。…”
随后转入相声“正话”,以相关武术的话语紧接着演出。

*小结现挂︰
即兴创作的“现挂”反映了相声的“现实主义”传统。相声必须爱观众之所爱,急观众之所急,代表他们的意愿,反映他们关心的时事问题和生活问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而“共鸣”,正是一切艺术形式特别是喜剧艺术,取得成功的前提。

从传统相声的繁衍成长看,“现挂”一直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劳子卫《梨园旧事拉杂谈》中指出︰“名角随意抓哏,恰到好处。”还另外注明“‘抓哏’者,即是逗趣。”观察相声的“现挂”常常紧扣着人民一举一动的市井生活,表演开来具有特别的感染力。

例如先前提过的刘赶三,每逢清末考场会试,刘赶三就会演出《连升三级》,常常即兴抓哏。有一次试题是“君子坦荡荡”,他却解释成“君子常当当”﹙常上当铺典当东西﹚,结果很快的流传开来,穷苦艺人更常常以此解嘲。

“现挂”,反映了相声演员的机敏和智慧,发扬着“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创新精神,应予充分肯定。

以上,从传统相声的繁衍成长来看,“现挂”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现挂”成为“垫话”,再形成整段相声。一些传统的相声段子都经历了这样的创作过程。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长期“撂地”作艺,相声场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场子比邻挨肩,艺人之间经常切磋交流,为相声艺术的繁衍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营养之源。一些优秀的传统相声正是博采众长的结晶;像《大保镳》、《开粥厂》、《拉洋片》等传统相声,最初只有提纲式的草稿,台词十分粗糙,“垫话”与“正话”之间的衔接也较牵强附会。然而经过历代的“拆洗”,逐渐成为主题鲜明、捧逗严谨的完整段子。
  • 拉洋片,又名“拉大片”、“西洋镜”或“西湖景”,是清末兴起的民间杂耍,经常在天桥或庙会的地场上表演。艺人把各种彩色画片﹙每张约三尺长、两尺半宽﹚用绳子栓放在木箱中,箱子中间装有四、五个凸透镜。
  • 清末,在天桥场子附近常常有变戏法的。一般是师徒二人合演,为了招徕观众,敲锣打鼓,有时也说些对白。过去北京有句歇后语︰“天桥的戏法——又说又变。”足见变戏法时说白的重要性。
  • 旧时,演唱“数来宝”的都是乞丐,连“下九流”都不包括他们,卖艺的也不承认他们是江湖艺人。他们始而沿街乞讨,后来才转移到天桥及庙会“撂地”做艺。
  • *“什不闲”︰
    清代康熙年间,“什不闲”已在北京流行。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什不闲”注云︰“凤阳妇人歌也。设一桁﹙横木﹚,若椸枷﹙类似衣架﹚然,上铙、鼓、钲、锣各一。歌毕,互击之以为节,名打“什不闲”。演员五至八人,演唱群曲《四喜》、《八掌》、《架子曲》等,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莲花落”合流,成为“莲花落”的开场群曲。
  • “太平歌词”是用两片竹板伴唱的北京民间小曲,是从“莲花落”的曲调演变而来的。金受申﹙人名﹚《北京风俗曲》中指出︰
    “‘莲花落’与‘什不闲’腔调相同,实有分别,一个人手敲竹板唱的为‘莲花落’。几个人分唱,加上插科打诨的为‘什不闲’,又名‘拆唱莲花落’,有时还可以加锣鼓。”
  • 太平歌词”里面有一段《虎不拉诉功》,据说腔调受了北京“夯歌”的影响。“夯歌”也叫作“打夯歌”,是瓦匠头儿领唱的小曲,边劳动边歌唱,自娱娱人。
  • 相声号称语言艺术,传统相声里除了《俏皮话》专门用俏皮话组织成“包袱”外,其他段子里也常常使用俏皮话。俏皮话,又叫“歇后语”,是民众群体从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动中萃取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民间幽默与智慧。
  • 以上我们介绍过各种被“相声”艺术汲取营养的表演形式;包括评书、拉洋片、变戏法、数来宝、什不闲、莲花落、太平歌词、练把式、俏皮话…等等。其实对“相声”艺术繁衍成长具有重大影响的还有“现挂”﹙即兴发挥、即兴表演,临时现场抓哏﹚和“抓哏”﹙抓取引发笑料的题材﹚;此二者是直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也可说是更广泛的“博采众长”。
  • 相声里的“现挂”有两类;一是根据时代背景,事先略作准备,上台加以发挥。另是事先没有准备,台上见景生情,即兴编演,艺人称之为“撞出来的包袱”。此外,甲或乙临场发现对方出了差错,即时予以提醒或弥补,也属于现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