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奇人指书家:唐怀岳〈上〉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吴丽丽东京报导)在日本提起书道,可谓家喻户晓,全国各地“书道教室”比比皆是。可见日本人热衷书道犹如饭后品名茶,传统又时尚。常言道:一件事的兴旺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围环境因素的综合整合状况了。有人说日本人既有自古以来承传传统文化的天性,又有猎奇创新的个性。的确在日奇人指书家唐怀岳先生的指书的成功经历,便是佐证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又一佳作吧。

指书就是用手写字,眼前这些作品不可思议。

距东京105公里的枥木县宇都宫市,一位中国青年指书家唐怀岳被他的日本人爱好者们如众星捧月般地呵护有加。唐怀岳先生高兴地对记者介绍自己在日本成功举办指书个展情况时说:“我在日本这么六年之间,我总共办了48场个展,其中大型的有一个礼拜的,那个小型的是三天,最少是一天”。


唐怀岳先生高兴地对记者介绍自己在日本成功举办指书个展情况时说:“我在日本这么六年之间,我总共办了48场个展,其中大型的有一个礼拜的,那个小型的是三天,最少是一天”。

1964年唐怀岳出生在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大学毕业后曾就职旅行社,担任过部门经理,谈起他指书的由来,他说:我是五岁开始,我的爷爷开始教我用毛笔写字,但是呢这个只是一种爱好而已。只是到了我大学毕业以后,进入到了旅行社工作就接触到了很多的客人,有时在谈话过程中就说到你的爱好兴趣是什么?我就说我喜欢书道。他说我有一个老师,是在中国很有名的,他是用手指写字。我觉得哎?这个手也能写字吗?我说希望你能够介绍我。我跟他约好以后,这个朋友就带我去了。

来到指书老师家里,展现在我眼前这些作品不可思议,我不敢想像这是用手写出来的。然后呢,这个老师说你不信的话我现在就给你表演。我这个老师为人很亲切的感觉,很慈善的一个老人,所以当时他就给我演示他的指书,那时老师有78岁。虽说他曾是一个市委书记,他也是高干子弟,也教了很多徒弟。后来被打成右派,所以他持有的这种艺术也一直得不到发展。可惜他在十年前已经去世了。

而且他写的指书啊,他夫人用绣花针把它秀出来,给人感觉就像那个字写在丝绸上面一样感觉。但是因为我是男孩子,所以我觉得把字学会就可以了,这么五年期间,我是用心去学,打下了很好的指书基础。

满脸感激老师对其教导的唐先生,拿出他的作品,向记者介绍:像这种大的字,是用我的这个大拇指写的,那小的字,就用小拇指的指夹写的。他说日本人喜欢的内容如杜甫、李白的诗,还有如“元气”、“热情”、“千客万来”、“温故知新”、“笑”、“忍”等。现在我的字体风格,是在承传我老师的传统风格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意,再利用日本书道上的一些法规,改动一下,所以这样的话很受日本人欢迎。


“元气”、“热情”、“千客万来”、“温故知新”、“笑”、“忍”等指书作品(摄影:吴丽丽/大纪元)

一次偶然的机会,唐先生的指书如水落石出。

唐先生回忆:原来我在旅行社工作,知道来中国的客人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些中国,也有些客人想我既然花钱了,想比较愉快些。所以我在做导游的时候给他们讲解中国历史,有一部分客人是很高兴的,但是一部分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客人基本上是睡觉了。这样我就想,大家都是同样花钱来的,应该给他们同样的感觉,所以说我除了介绍中国历史以外,我也介绍自己的这个一技之长──指书。

一年冬天,一台大巴士坐着30来人左右,我站在前面,当我看到有一部分客人没有兴致听我讲解的时候,心里就想,这样的气氛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将会有更多的客人睡着。因为冬天外面很冷,汽车玻璃上都是水蒸汽,于是我就用手指在玻璃上给他们写字,啊!他们都感到很好奇,用这手指写能写字,这样就使整个汽车里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这些客人他们一回到日本后,马上给我写来感谢信,一些客人兴奋地说:我来中国这么12次或者18次了,“我这次是最有意义的一次”。

唐先生自豪地表示:通过我这样的方式,能用工作的时间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无形中传授给了日本人。所以日本人说:“你唐先生如果有机会的话到希望你能到日本来,亲自来教我写。”

柳暗花明又一村,东瀛之征

日本在97年的时候经济不景气,所以说我们旅行社的客人也减少了。当时大家都知道在国内年轻人除了工作之外就是打麻将打朴克。我想自己现在还很年轻,如果每天,我把时间就这么随大流浪费掉的话,我就会青春尽费,马上就完了。

于是我想到日本来,学习日本的一些具体的文化,因为日本他也是一个使用汉字的国家,但是这些汉字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来的。而且像我这种用手指写字我想在日本肯定是没有人知道的,所以我就跟我的这些朋友说了我的想法。但是在很多的朋友中有的把我拒绝了,但是也有很多的朋友说希望你能到日本来。

在2001年的时候,我接受了宇都宫大学的一位老师的邀请,就这样来到了日本。到日本以后,先是留学,后来就职了。来到日本大约半年之后,我就在日本第一次办书展,而且这一次书展办的就很成功。

给我这次书展赞助的日本社长,他是一个搞摄影的,他很多次办个人影展,但没有什么客人来。他想去中国拍摄中国的这个风土人情的照片,然后通过朋友知道我曾经是在旅行社工作,他说正好,希望我能够帮他,这样呢我就带他去了一次我的故乡,然后去了中国的少数民族的云南省,这样一下来十天,拍摄了很多有意义的照片。

然后呢经过了一个月的整理,然后我跟他第一次在日本的福岛县いわき市办了一个礼拜的书画和摄影展。当天就有福岛日本NHK记者、地方的电视台的记者和报社的记者来了。按照当天计划说给他们现场表演,但是很多记者采访我,很多的客人都在等着我表演,所以我跟记者说我来的目的并不是要来被大量的采访,我要把握真实的东西要告诉日本人。


日本人爱好者们向唐先生求指书作品


一位中国青年指书家唐怀岳被他的日本人爱好者们如众星捧月般地呵护有加。

当我用手指沾墨写字的那一瞬间,在场客人都给我热烈的掌声。同样一个手指能写出这样的字,不可思异,有些客人竟然跟我说,你的手指的指夹里面是不是放了什么东西在里面?于是我给他们展示我的手指,仔细看了以后,他们感到中国人了不起!在这一个礼拜办书展期间,将近来了二千多客人,没想到第一次办书展就给我一个很成功的感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日本提起书道,可谓家喻户晓,全国各地“书道教室”比比皆是。可见日本人热衷书道犹如饭后品名茶,传统又时尚。常言道:一件事的兴旺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围环境因素的综合整合状况了。有人说日本人既有自古以来承传传统文化的天性,又有猎奇创新的个性。的确在日奇人指书家唐怀岳先生的指书的成功经历,便是佐证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又一佳作吧。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