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韵

文/天雪
font print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这里想说的诗词韵,不是格律与押韵,而是诗词背后的内涵。一个对仗押韵完好的诗词,未必具有极佳的“韵”味。

其实,古人写诗,着重的是其韵味,而不是它表面上的押韵。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后人不解为何大多数的古体诗并不规范格式上的押韵。

修行的人,大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常人的观念越重,条条框框越多,相应的,就越会局限我们的思维。

而一个优秀的诗人恰恰要具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独到灵性。也只有具备这样的灵性,千古绝句才会在顷刻之间跃然纸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朝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后人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色。

试问妙笔生花的太白居士,若非灵性使然,又怎能有如此超人气魄呢?这是咏物的。

再看咏情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作于李白在安徽泾县一带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汪伦也因而名留千古,妇孺皆知。

这里要说的是,李白虽名列旷古诗杰之首,但他却是一个最不恪守押韵与格律的诗人。但为什么千百年来,世人把他尊崇为“诗圣”呢?

很简单,一言以蔽之,他的诗韵境界是后人无法超越的。

“浪漫飘逸,豪情满怀,嗜酒成性,一生都不会刻意逢迎、不事权贵。”提起李白,后人不仅会对他做类似评价,还会说他又有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像力和脱离实际。

其实,所谓的“脱离实际”,恰恰是太白诗圣高居榜首的独特素质。

另外,一首好的诗词,是可以打动人的灵魂的。选用难懂的文言文,未必可以堆造出它深远的意境来。李白的诗词,大多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比如他的妇孺相传的〈静夜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提起强调尽量在诗词中采用白描手法来表达内涵的人杰,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体”了。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文雅,易读,典重,故实……”

她的词擅长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浅显而音节和谐、词意婉转,清新怡人。经常在寻常词语中创出新意,在文学词坛中独树一帜,在词的内容上,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使两宋以来的婉约雅词的题材、意境更加深化、细腻,将婉约词派推向了新的高峰。

后世对李清照的词评价非常高。宋代朱熹说:“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明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郑振铎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像她那样的词,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由此可见,易安体白描手法其惊人的生命力及世代相传的感染力。因此,好的诗词,用简单的白描,也可以世代颂扬。家喻户晓的〈声声慢〉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简简单单的汉字重复,但每每读此词句,一个孤孤零零,泪眼汪汪的女子便浮现眼前……

修炼人常谈论“内涵”二字,或常提及“向内找”,诗韵的升华即在于此,但是有多少世人深谙其中之理呢?

其实,所谓的“韵”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最不能掺假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肢体语言都可以把你平时的修养暴露无遗。

“韵”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人们内在修为的体现。古人的思想简单质朴,所以也就韵味十足。字里行间,衣着打扮无不透露着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底蕴──神韵。常有人说,我们现代人身上穿着古人的衣物,看着总是感觉差一点。差在哪里?其实就是这个“韵”不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创作一首好的诗词,当然离不开作者的文学功底,但更重要的,是要对周遭的万事万物有非凡的洞察力,而这种能力却来自于我们先天的灵性与人格修养。只有不断的净化我们的心灵,所谓“灵性与修养”才会渐渐的被提升并开发出来,好的诗词也会因此而“得来全不费功夫”,深远的韵味也就跃然纸上了。诗友们,试一下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细雨纤纤江南曲,红尘霭霭芳涯许。
    两情依依叹别离,泪珠滴
    旷古别情今朝遇。

    岁月悠悠多情女,魂断凄凄独离去。
    旧梦渺渺似相识,与君诗
    问君可识鬓中菊?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苏诗诗中的熏香可不是为了所谓的“附庸风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气的能量场是纯阳的,吸到肺部后,阳气足。古代将病毒、细菌通称为病气、邪气,它们是属阴的。所以,用传统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 宋‧梅尧臣《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一诗,作者以淡泊的心态,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红尘中的几处场景;而尾联的言外之意,表达的是作者身在其中,心不在俗世的修行感悟。换一种方式说,如果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红尘百态,那么作者就是静观红尘的画外之人。
  • “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这句话有自我解嘲的意思,睦州刺史为上州刺史,从三品。工作了几年,所有的家当也就是书籍千轴,酒百缸。这酒是带不走的,能带一缸在路上喝就不错了,说不定这百缸酒也是历任的刺史积累下来的,有多少是杜牧自己酿制的就不得而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