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與人體生命之正見(十四)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第三章 人體的奧秘

前面一章主要討論的是人類社會的一些現象,這一章我們來看看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一些奧秘。在前三個小節中,我們將重點討論人的精神領域的一些奇異現象,後兩個小節分別討論人體的一些特殊的功能和結構。

1.思維來自大腦嗎

一般人認為人的想法來自大腦,大腦的思考產生了各種思維、意識或感受。不過早在1980年,科技界最著名的雜誌《Science》(譯為:《科學》)就發表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醫對數百個正常生活、甚至高智商的無腦人的觀察研究。《科學》雜誌在1980年12月發表了列文(Roger Lewin)寫的這篇文章,並講述了謝菲爾德大學神經學教授約翰‧羅伯(John Lorber,1915~1996年)的一個研究成果。當謝菲爾德的校醫在診斷一個數學系學生的一點小病時,意外的發現他的頭部比正常人略大一點兒,於是校醫把他介紹到羅伯教授那做進一步檢查。這位學生成績優異,智商IQ高達126,當羅伯教授用CAT掃描檢查他的頭部時,驚奇的發現該生竟然沒有大腦!由於病情在西方被視為隱私,文章沒有透露學生的姓名。

在羅伯教授眼裏,這樣的案例雖然特殊,但並不少見,因為僅他個人就確定了幾百例大腦半球都非常小、而智力正常、生活學習跟普通人沒有差異的「無腦人」,他形容這些人有著一個「看不見的大腦」。

如今隨著腦外科技術的成熟,被切除了半個腦子而存活的人越來越多。河南八歲男童鄭小寒,因患癲癇而在2010年11月成功切除左腦。後來他的病情改善,學習能力增強。為了防止右腦偏移,醫生在鄭小寒的左腦注入生理鹽水,並以擋板隔開左右腦。醫學顯示,90%以上的癲癇病人在腦部手術後都能正常生活。

美國弗吉尼亞州有個無腦嬰兒,他整個顱腦只是一個水囊,醫生斷言他活不了幾星期,可事實上他快樂的活了五年。他喜歡看電視,會隨著電視節目的有趣情節發出咯咯的笑聲。這個無腦嬰兒的意識來自哪裏呢?

精神與大腦的分裂,從其他科學試驗中也能得到證明。1966年當醫生打開人的頭顱用微小的電極去刺激大腦某一區域時,發現從刺激開始到人體作出相應的反應,中間竟有長達0.5秒的間隔。如果意識是大腦的機能,那麼刺激與反應應該幾乎是同步發生的。要解釋這種滯後效應,只有一種可能:意識和大腦並不是一體的,意識獨立於大腦。

曾在1963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澳大利亞神經生理學家埃克爾斯爵士(Sir John Carew Eccles,1903~1997年)於1978年總結他多年的研究經驗,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新觀點:大腦的興奮並不等於精神和意識。他認為人有一個獨立於大腦的「自覺精神」,大腦只是它的物質工具而已。這個自覺精神是獨立於大腦的,難道不是很像我們傳統所謂的「靈魂」嗎?

另外,瀕死體驗、催眠等領域的研究也可以得出類似的結論,近年來,此類研究異軍突起,成果頗豐,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學科。這裏限於篇幅,不再贅述。(待續)

--摘編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