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明朝大医家李时珍

文/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人气: 462
【字号】    
   标签: tags:

李时珍,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生活于公元1518-1593 年(明正德十三年─万历二十一年)。祖父为铃医,父亲李言闻,字子都,号月池,为当地名医。李时珍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以后放弃科举决心从医。

李时珍钻研医理,汲取百家之长,而且医德高尚,所以声名鹊起。曾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正,并掌管良医所事务。后又被荐举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但其任职仅一年多便托病辞归。

李时珍的著作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在他行医救人期间,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李时珍多次上书朝廷要求重整医书的资料,可惜并无回应,于是他便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的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亲自对中国历代有关药物学的著作进行了整理。

(大纪元图片库)
(大纪元图片库)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

于是李时珍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除了不辞劳苦到各地采药及以自身试药,他还遍访名医宿儒,并到处访问渔夫、农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间验方。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

李时珍的著作中,经常引诗咏药,描绘药物特性。如薤是韭蒜一类蔬菜,性味有人说是温,有人说是冷。李时珍说明薤时,引杜诗其中:‘按杜甫《薤诗》云:“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亦言其温补,与经文相合。则冷补之说,盖不然也。’薤性温补的特性,读后令人印象深刻。

百合,其根如蒜,《名医别录》注明它有止泪功效。李时珍引用唐代王维诗云:“冥收到百合,真使当重肉。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名人诗句,验证百合止泪之功,格外生动。

车前子则可治眼病。唐朝诗人张籍的诗被李时珍引用。诗云:“开州五月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文君怜病眼,三千里外寄闲人。”此诗表明:(1)车前子有治眼良效;(2)以开州产者最佳;(3)以五月采收为宜。

萝卜,又名莱菔,可治大麦面毒。《本草纲目》引用一首民间歌谣来证明:“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萝卜火吾宫。”犯大麦毒作病,以药及萝卜治之愈。李时珍特别引用,以备医家参考。

《本草纲目》的《鹿茸‧发明》一条,引用《澹寮方》所载一首道人所唱的民歌,着明“斑龙丸”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运虚痢之效。歌曰:“尾间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漫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当年此方一出,朝野遍传。李时珍在《鹿茸‧附方》中详载斑龙丸的构成药物,主要成分为鹿茸、鹿角胶、鹿角霜。

李时珍为描述菊花的特点及药用功效:“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盅,骚人餐其落英。”

文中揭示菊的生长特点、气味特性、药用价值,旁及菊的多种用途,字字珠玑。

《本草纲目》的《枸杞‧发明》中关于枸杞根、苗、子药用价值的记述:‘则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但根、苗、于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津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

李时珍可同汉代张衡、晋代葛洪、宋代沈括媲美。张衡精通天文和机械制造,同时又是才华横溢的词赋家;葛洪长于医药、方剂研究,在医药学上贡献突出;沈括可谓样样精通的人物,对古代科学技术无不娴熟。李时珍这样杰出的人物诞生于16世纪的中国,让中国的神传文明更加辉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