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習慣用語第526講

font print 人氣: 305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0年11月24日訊】今天要學的幾個習慣用語都和數字有關。大家知道數字的英文是number。第一個習慣用語是:go by the numbers。 Go by the numbers,這個習慣用語的出典可能是這樣的:有些商店在過節的時候顧客盈門,櫃檯前排成長龍,商店為了維持秩序、按照先來後到的次序為顧客服務,就把寫有數字的票子發給排隊的顧客,以便嚴格遵守次序,防止插隊和爭先恐後的混亂。

我們聽個例子來領會go by the numbers這個習慣用語的意思。這是一位領導在指示手下一名工作人員如何改寫一份工作報告。

例句-1:John, I think you’d better start all over again with your report. I like your ideas but not the format. Let’s go by the numbers this time and follow our standard procedure.

他覺得John最好把報告重寫一遍。他喜歡John的那些想法,只是不喜歡報告的結構佈局。他建議John這回按照標準形式來寫。

換句話說,就是要John循規蹈矩地寫這篇報告。顯然習慣用語go by the numbers意思是按照一定的形式,也就是循規蹈矩。

******

美國有許多麵包糕餅店按照傳統向顧客提供優惠,就叫做:baker’s dozen。 Baker是做糕點的師傅,而dozen是一打的意思,也就是,十二個,所以這個短語直譯就是麵包師的一打。

這個短語其實起源於英國的一種老傳統。當年的糕點師用杓子把一小堆、一小堆做餅乾的麵糊舀在烤盤上,舀出十二堆後,再加上第十三堆,這是烤給自己享用的。所以baker’s dozen實在是十三。我們聽個例子。這是個顧客在告訴我們他跟一家麵包圈專賣店發生的誤會。

例句-2:The ad in the Sunday paper clearly says it’s only $2.99 for a baker’s dozen. But the store clerk insisted on giving me only 12 doughnuts. So I finally had to call the manager. I was right – a baker’s dozen is 13.

他說:星期天報上的廣告明明說麵包圈是二美元九十九美分十三個,但是那售貨員卻堅持只給我十二個。我終於不得不找經理。結果還是我對,麵包師的一打確實是十三個。

這裡的a baker’s dozen是指十三個糕點或者麵包。

******

今天要學的第三個習慣用語是: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這個習慣用語聽來又長又複雜,其實意義簡單易懂。six當然是六,half a dozen是半打,也是六,所以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可不就是一個是六,另一個也是六嗎?

換句話說,相當於中國俗語「半斤八兩」。我們通過例子來進一步領會它的確切含義吧。這是個數學老師在啟發學生Tommy解一道數學題。

例句-3:Tommy,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which way you solve the problem. It’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The important thing is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here.

他說:Tommy, 你用甚麼方法解題其實並不重要。這種或那種方法都沒區別,而重要的是你得理解其中的原理。

顯然這裡的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用來描述兩者之間相同、沒有區別。

******

最後再學個習慣用語: a perfect ten。 Perfect意思是「完美的,」 ten在這兒指十分。這個習慣用語來自體育比賽,尤其是體操、跳水或者花樣滑冰。這些比賽的最高分或者滿分就是十分。這是非常難得的,除非你的表現完美無缺,所有的裁判員都對你滿意,你才能得到十分。所以a perfect ten意思是完美的成績。好,我們來聽個例子。這是花樣滑冰運動員Jane的父親在說話:

例句-4: Jane has set her heart on winning the gold medal. If she can score a perfect ten in at least one of the last three figure skating events, I bet she’ll be the champion.

他說:Jane立志要贏得金牌。要是她能在最後三個花樣滑冰項目中至少得到一個滿分,我想冠軍就非她莫屬了。

這段話裡的習慣用語a perfect ten意思是完美的成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要講的習慣用語共有這樣一個關鍵詞: skeleton。 Skeleton是人類或者動物死去後留下的骸骨。換句話說是去除了肌肉和內臟之後剩下的一付骨架子。不少人見到骷髏會覺得不寒而慄,因為它使人想起死亡的不可避免。每個人總有一天都會變得跟眼前的骷髏一樣。
  • 今天要講的習慣用語都有這樣一個關鍵詞彙: gum。 Gum雖然是個只包括三個字母的簡短的詞,但是它的意思可不少。比方說,gum可以指嘴裡嚼的口香糖,或者是像口香糖那樣粘膠似的物質。這時gum是名詞,然而gum也可能是動詞。比方說在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裡:gum up the works。 Works在這個習慣用語裡指某種機械裝置。想像一下要是把粘膠之類的東西灌進馬達裡去,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齒輪皮帶之類機件會粘在一塊兒,運轉肯定會受到影響,甚至乾脆就停滯不動了。其實gum up the works這個習慣用語出典就在這兒。當然作習慣用語的時候gum up the works往往和機器無關,而是在說人和事了。
  • 今天要學的習慣用語都用來描繪發火。發火是人之常情,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難以抑制憤怒心情的時候,所以這是幾個常用語。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lose one's coo。 Cool 在這裡的意思是冷靜,鎮定。保持冷靜鎮定也就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lose one's cool想必有相反的意思,是情緒失控、冒火了。 好,我們聽個例子來看看這個習慣用語用在什麼場合吧。
  • 今天要講的習慣用語共有這樣一個關鍵詞 :jump。大家都熟悉jump這個詞。它是跳躍的意思。你有沒有看過馬戲團裡訓練有素的小狗聽到馴狗師一聲令下立即跳躍穿過鐵環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的出典。這個習慣用語是:jump through a hoop。
  • 今天要接著講兩個帶有jump這個詞的習慣用語,我們上次學了jump through hoops, 意思是俯首帖耳、唯命是從;還學了jump out of one's skin, 它既可以解釋為大吃一驚,也能說是嚇得魂不附體。
  • 今天要講的習慣用語原來出自演藝界,但是如今卻被各處借用來指失敗。第一個是:bomb。Bomb這個詞大家不會覺得陌生。它在字典裡有十多條解釋最常用的一條是炸彈,然而最初是演藝界的人借用bomb來指一部失敗的電影,現在bomb可以用來泛指任何以徹底失敗告終的事情了,包括出版的一本書或者一個業務項目。我們聽唐本森先生怎麼談論昨晚看的一場電影。請大家特別裡面用到的bomb這個詞的特殊意義是什麼。
  • 今天要講的習慣用語共有這樣一個關鍵詞 : boat。 Boat這個詞大家早就知道是「船。」 它是個極其普通的詞,它被普遍應用而組合成不少習慣用語。
  • 今天要講的習慣用語都由這樣一個關鍵詞發展而來 : powder。 大家一定知道powder是「粉,」 可以是撲臉的香粉,也可能是治病的藥粉或者爆炸的火藥,種類繁多。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take a powder。 習慣用語take a powder含義是出於自身的意願或者聽從他人的命令而急匆匆地離開某處。它表達這樣的意思實在令人費解,不知從何而來,然而有一種解釋是,這裡的 powder指瀉藥,服下瀉藥的人一到藥性產生作用的時候,難免得急不可待地離開原地,去解決個人的迫切需要。
  • 今天要講的習慣用語共有這樣一個關鍵詞 : shake。 Shake這個詞最常用的意思是「搖動」或者「震動,」而且shake既可以當動詞也可以作名詞。例如,在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裡shakes就是名詞,而且根據習慣這個短語裡的shake還帶有複數詞尾-s。這個習慣用語是: no great shakes。 No great shakes這個習慣用語聽來意思是沒引起多大的震動。換句話說也就是平凡普通、中不溜秋的東西或者事情。
  • 今天要講的兩個習慣用語裡面都有這個詞:lick。Lick這個詞大家也許都很熟。它最普遍應用的意思是「舔」但是lick在習慣用語裡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而且lick既是動詞又是名詞,在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裡lick是動詞:lick the habit。Habit也是個常用的詞,解釋為習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