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孩子叛逆是為了更多的隱私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如慧編譯報導)大多數的父母都經歷過孩子的叛逆期,越不希望他們做什麼,他們越是要做什麼。其實孩子並不總是叛逆,他們只不過想要擁有一些他們可以自己作主的私人領域。 專家表示,孩子們非常重視他們的穿著、交友和閑暇活動。如果父母能給予適度自主,對於培養其身份認同感,保持健康心態十分重要。

據每日科學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和加拿大Brock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60名4-7歲的兒童,通過「角色扮演」的類比方式,聯合開展了這項研究。他們讓一部份兒童扮演「父母」,一部份兒童扮演「孩子」,要求「父母」制止「孩子」參與他們想要參加的活動,並讓所有兒童預測「孩子」在這種情形下的行為和感受。在某些情況下,「父母」制定的規則侵犯了「孩子」的私人領地(比如,不允許孩子和某個朋友交往,不允許孩子參加某項活動,或者不允許孩子穿某件衣服等),而在另一些情形下,「父母」只是在道德領域內設定規則(比如,不允許打人或者盜竊等)。

在所有4到7歲的孩子中,年齡越大的兒童,預測「孩子」會遵守道德規則並對此感到快樂的比例顯著上升,這表明,在這一年齡段,孩子對叛逆的法律界限意識越來越強。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父母」的規則侵犯了「孩子」的私人領域時,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都預測「孩子」會經常違背父母的規則,並以此為樂。特別是當「父母」禁止「孩子」參加對他們的身份認同感至關重要的活動時,這種叛逆的快樂尤其強烈。 這一點證明了為何父母愈反對,孩子愈叛逆的原因。

已有研究指出,儘管不同的文化背景對私人領域的定義有所不同,但是,允許個人擁有自主選擇和隱私卻沒有文化差異。 如同研究的結果顯示,孩子在面對一些決定和喜好時,他們知道哪些是他們想擁有的私人領域。一旦他們認定想要擁有的隱私,而父母不同意,就可能走向違背父母的叛逆一途了。

這項研究提醒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除了告訴孩子什麼是不可以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什麼是他們可以自己說了算的。面對孩子的叛逆,與其一直反對,不如尊重他們想要擁有的隱私,給予適當的輔導,幫助他們有正確的道德判斷,如此,孩子就不會繼續違背父母,也許還會跟父母分享他們的隱私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想要對方「聽話」,委婉的方式、柔和的態度,往往比強制的命令、疾言厲色更為有效。無論我們是想跟難以溝通的伴侶、叛逆的孩子,還是冥頑不靈的同事從零開始重新建立良好關係,都沒有例外。方式錯了,事倍功半;方式對了,事半功倍。
  • 台北市士林警分局今天表示,警務佐歐宗勳處理失蹤人口案時追查發現,叛逆少女和父親意見分歧,導致雙方失和鬧上法院,歐宗勳努力化解後,父女泯恩仇,過年團聚吃火鍋。
  • 網上有篇文章在海外中學生裡流傳很廣:「Attention: Overbearing Asian Parents,注意了,霸道的亞洲父母們」,作者Philip Guo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的博士生。有感於一些具有叛逆心理的亞洲學生對父母的不滿和怨恨,由此引發的吸毒、酗酒等愚蠢行為,作者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給父母們發出忠告:不要把上名牌大學看得那麼重要,一味強調學業的優異,而忽視孩子的天然素質以及情感健康。非要強為,只會破壞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負面作用遠遠大於其所謂好處。
  • 曾是叛逆飆車族的鍾正偉,國中畢業後隻身到台中市1 家五星級飯店當學徒。他熬過多年的學徒生涯,成為燒烤達人。他今天表示,堅持下去的理由,只為感謝母親包容的愛。
  • 在中國,誰的博客最火爆?答案是韓寒的博客。韓寒以叛逆和反體制著稱,何以能夠在中國生存? (Han-Han-Way-of-Survival-20100324-89064322l)
  • 懷孕的準媽媽們請注意了!最近新的研究指出,母親懷孕期間的抑鬱情緒,會反應未來孩子的叛逆行為上,尤其是從小在城市中長大的小孩反應更為明顯。不僅如此,在青少年時期就比較激進反叛的人,懷孕時期也比較容易表現出抑鬱的情緒。
  • (據台視新聞報導)不顧養育之恩,冷血殺害養母的嫌犯,七歲被余家收養之後,養父母就對他疼愛有加,甚至上學放學都由養母接送,只是上國中之後,個性叛逆,又交上壞朋友,國中就經常不回家,甚至年紀輕輕就向地下錢莊借錢,養母還一度向親戚交待,如果遭逢不測,房子不要給凶嫌養子來繼承。
  • 修杰楷、賴雅妍、王以路的身材在王牌製作人王偉忠的慧眼下,像照X光全都原形畢露,在劇中必須飾演叛逆角色的修杰楷,更是直接被點名需好好健身一下;而賴雅妍才試鏡就被偉忠哥說是大白腿,需多練腿部肌肉的線條,才能當個鬼靈精怪的女人;不過最慘的莫過王以路,她不好意思的說:「第一次定裝,我還被嫌內衣穿不對勁呢!」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