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八卦田

翔龍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很多人都知道在北京的先農壇中有俗稱「一畝三分地」的「籍田」,其實在杭州也有一塊叫作「八卦田」的「籍田」。

所謂「籍田」就是皇帝向天下百姓借的田,為了號召百姓重視農耕、種糧,並表示對農事的尊重和對豐收的祈禱,皇帝要在每年春耕開犁時,親率文武百官在「籍田」中行「籍禮」、祭先農,然後再親自執犁開墾這塊「籍田」。

北京的先農壇中那「一畝三分地」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先農的「籍田」,而杭州的「八卦田」則是南宋皇帝行「籍禮」、祭先農的「籍田」。

杭州「八卦田」位於玉皇山腳下,只有從玉皇山半山腰的紫來洞往下觀看,才可以清楚地看全、看清,在山下那塊有著整整齊齊八隻角的八卦田。這八卦田占地總面積約有90餘畝,整體形狀呈九宮八格的八卦狀,田的週邊是一個有著等距八邊八的角形,正中有一個半陰半陽的一個太極圖狀圓形土墩,從圓形土墩往外輻射8條田陌將田分成「八卦」,所以整個田呈現出一幅八卦圖的樣子。

由於在「八卦」各位都種植有大豆、小豆、大麥、小麥、稻、粟(小米)、糯(糯稻)、黍和稷等九種農作物,在春夏秋冬各季節這些均勻分布的農作物表現出不同的顏色來,登高俯瞰時,其景色各異、別有情趣。

有關這塊八卦田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明代,據《西湖遊覽志》記載:「南山勝跡中有宋藉田,在天龍寺下,中阜規圓,環以溝塍,作八卦狀,俗稱九宮八卦田,至今不紊」。

而在民間這塊「籍田」的開闢還有這樣一段傳說:相傳,南宋軍隊吃敗仗丟掉汴梁京城後,高宗趙構皇帝帶著一大群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選擇風水好的鳳凰山腳下營建宮殿和花苑,每天不問驅逐韃擄恢復中華的國事,仍舊只知吃、喝、玩、樂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

百姓見皇帝昏庸無道極為不滿,街頭巷尾議論紛紛,很快這百姓不滿的風聲就傳到皇帝那裏,心裏著慌的皇帝為了穩住人心、「河蟹」社會,在與文武百官商量後,想出了開闢一塊籍田而「河蟹」百姓的辦法。

於是下一道聖旨:「寡人深念民間疾苦,開闢籍田躬耕,與庶民共嘗甘苦……。」

隨後,就在這在玉皇山下開出這一塊「八卦」籍田,每年春耕與秋收之時都要在這「八卦田」的週邊立上八根粗柱大樁,在柱子與柱子之間掛起厚厚的牛皮帷幕,說是皇帝在裏面耕田種地、收穫莊稼,具體是皇帝親耕還是他人代勞就不得而知了。果然有了這「八卦」籍田,議論就慢慢少下去了。
明代以後,這一塊齊齊整整的「八卦田」已不再是籍田了,只是一直保存原貌作為良田,由附近居民繼續耕種。

由於形狀及景色漂亮,這八卦田逐漸成為杭州城著名的景點,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時幽賞錄》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記錄了當時美麗的景象。明嘉靖年間,提學使阮鄂在八卦田的中阜規圓上曾建有太極亭一座,只是現今早已蕩然無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