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完璧歸趙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69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1),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2),倚柱,怒發上衝冠(3),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4)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驩(5),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6)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7);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8)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9)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10)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11)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捨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批注】
(1)璧:和氏璧。戰國時代,楚國人卞和在山中挖到玉璞,楚文王時整理此玉璞,發現是難得的稀世珍寶。後為趙惠文王所得。
(2)卻立:退後幾步才站定。
(3)怒發上衝冠:形容盛怒的樣子。
(4)布衣之交: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
(5)驩:音「歡」,歡心、友好。
(6)齋戒:在祭祀或重要典禮之前,嚴守戒律,以示誠敬。
(7)倨:音「句」,傲慢無禮。
(8)睨:音「逆」,斜著眼睛看。
(9)有司:專職官員。
(10)詳:通「佯」,假裝、偽裝。
(11)九賓: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古時候朝會大典設九賓。

【故事闡述】

戰國時代,趙惠文王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後,很想得到這塊玉,便派人捎信給趙王,願意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趙王左右為難,送的話擔心秦王不守信用,不送的話又擔心強大的秦軍來侵略。於是大臣繆賢建議趙王請藺相如前來商討應對之策。

藺相如對趙王說:「秦國強而趙國弱,我認為大王不答應也不行。」趙王說:「但是如果秦國拿了我的璧玉,卻不把城池給我,該如何是好?」藺相如馬上接口的說:「秦國要用城池換和氏璧,假如趙國不答應,那是趙國的錯。反過來說,若秦王得到和氏璧卻不把城池給您,那錯就在秦王,所以我認為還是將和氏璧送到秦國,交換十五個城池比較好。」

趙王說:「你說的有理,那麼派誰出使秦國比較好呢?」藺相如毫不遲疑的說:「大王您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願意出使秦國。秦王如果守信把城池給趙國,我就把和氏璧送給秦王。如果秦王食言,我會負責將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趙王手中。」於是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西行到秦國。

藺相如見到秦王,一眼就看出秦王沒有誠意,因為言談中一直不提交換十五個城池的事。藺相如便挺身走到秦王面前說:「這塊和氏璧雖是稀世珍寶,但卻有小瑕疵,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信以為真,將和氏璧拿給藺相如。

藺相如從秦王接過和氏璧後,馬上退後好幾步,走到大柱子旁,生氣的瞪著秦王說:「大王根本不想割城池給趙國,如果大王硬要強迫我交出璧玉的話,我就把頭連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藺相如說完後就擺出要撞牆的樣子。秦王害怕藺相如真的把和氏璧撞碎,連忙道歉並請人拿地圖來,劃出十五個城池給趙國。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便再要求秦王需齋戒五日,以示慎重,到時他會將和氏璧呈上。

秦王為了得到和氏璧,只得按照藺相如所說的去做。藺相如趁著秦王齋戒這五天,派人將和氏璧從小路送回趙國。五天後,秦王知道璧玉已經送回趙國,心裡雖然生氣,但為大局考慮後,不但沒有殺藺相如,還以禮相待送他回趙國。

後來大家就用「完璧歸趙」來比喻物歸原主。

【討論】
1、藺相如冒著生命危險前去秦國交涉,最後不辱君命,完璧歸趙。你認為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
2、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將危機變轉機,使得事情的後果不致於嚴重,請分享你的經驗。

【造句練習】
例: 小明的媽媽在渡船上遺失了現金10萬元,幸好被好心人撿拾,送到警察局去供人認領,失物得以完璧歸趙。
例: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廣為流傳,人人都對藺相如智勇雙全的表現感到佩服。

【相似成語】
物歸原主

【課後時間】

一、 有關「工具」的成語,選出正確答案。
I. ( )請君入□(1、磚 2、斧 3、弓 4、甕 )
II. ( )拋□引玉(1、磚 2、斧 3、弓 4、針 )
III. ( )杯□蛇影(1、磚 2、斧 3、弓 4、劍 )
IV. ( )班門弄□(1、磚 2、斧 3、弓 4、刃 )
V. ( )鐵杵磨□(1、磚 2、斧 3、弓 4、針 )

參考答案:4、1、3、2、4。

二、 有關「數字」的成語,填一填。
I. ( )牛( )毛。
II. ( )字( )金。
III. 才高( )斗。
IV. ( )嘴( )舌。
V. 舉( )反( )。

參考答案;九牛一毛、一字千金、才高八斗、七嘴八舌、舉一反三。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家中父母如果從不鞭打孩子,孩子的頑劣叛逆就無法禁止;國家如果沒有刑罰,百姓間的相互衝突就無法禁止;天子如果不行討伐,諸侯間的暴力相爭就無法禁止。所以家庭、國家及天子規定的一些必要的懲處是不能廢止的,但要技巧的運用。
  • 魏公子叫無忌,是戰國時代魏安厘王的異母弟弟。魏安厘王即位後,便封魏公子為信陵君。魏公子為人仁愛,對待賢士謙恭有禮,因此來歸附他門下的食客有三千人。那時各國諸侯因魏公子賢德,連續十幾年都不敢發兵侵犯魏國。
  • 孔子說:「『見到別人的善處,要急起直追,好像害怕趕不上似的,見到別人的不善處要遠遠避開,就像用手去試探熱湯,惟恐避開不夠快似的。』我看過這種人,也聽過這種話。『避世隱居以成全我的心志,出仕行義以達成仁道的理想。』我聽過這種話,卻沒有見過這種人。」
  • 孔子說:「君子有九件該用心思慮的事情:看事物要力求分明;聽人言語要力求聽得清楚;神色要力求溫和;說話務必忠實;做事務必謹慎敬重;有了疑惑要問清楚;忿怒時要想到事後的禍害;見了財利要想自己應不應該取得。」
  •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的是色慾;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的是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的是貪慾。」
  •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知道天所賦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輕視高位的人,戲侮聖人的話。」
  • 孔子說:「生下來就知道的,是上等資質的人。經過學習而知道的,是次一等資質的人。經過困頓才學會的,是更次一等的。經過困頓後卻怠惰不學習的,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和正直的人交友,和誠信的人交友,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便是有益的。和慣於逢迎的人交朋友,和工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 季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子路去見孔子說:「季氏快要攻打顓臾了。」孔子說:「冉求,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他主持東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經在魯國的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啊,為什麼要討伐他呢?」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個人都不願意。」
  • 陳亢問伯魚說:「你有沒有聽到你父親特別的教誨呢?」伯魚答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