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民水火 增福延壽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古人說:「上蒼不可欺,下民不可虐。」又有一副古聯說:「欺人即欺天,豈可欺耶?負民乃負國,何忍負之!」這些,都是教人愛國愛民,積德行善的金玉良言。凡是按古人的善言諄教,做到了都有好報。

下面舉兩個古代的真人真事,以為佐證︰

五代時,蜀國的一個軍官名叫程彥賓,奉命帶兵去攻打遂寧。他勇敢義氣,身先士卒,攻下了遂寧城以後,在搜索殘敵的過程中,從敵方獲取三個處女,長得十分漂亮。

有人教他把這三個美女帶回家中使喚,他正色說:「救民水火,義也;趁火打劫,賊也。」他吩咐將這三個女子安排到另一個房間居住,不許外人入內。

過了十多天,三家女子的父母,帶著籌集來的金錢贖救女兒。程彥賓把如何從敵人手中救出她們,又如何保護好她們的情形告訴對方,並退回他們金錢,讓他們領回孩子。

這三家父母和孩子,一齊向程彥賓下跪致謝,並祝願程長官早日升為節度使。程彥賓扶起他們,笑著說:「我征戰沙場,奔波動盪,只希望全家平安,無疾而終就好了!」他後來真的闔家吉祥,本人高壽,無疾而終。

此外,唐朝的范明府,精通術數。一次,他將從京城調赴外地擔任縣令,他為自己算了一卦,知道自己在明年秋天,祿壽俱息。

有一天,遇到一位卜者,請他再為自己算一下。卜者說:「你將遠行做官。但你明年七月,大壽將盡,那又何必要去遠方為官呢?」范明府說:「先生講對了。我有一女,尚未出嫁,這次外出赴任,只為得些俸祿,以為嫁女之資。」

范明府到任之後,買回一個婢女,詢問她的家境,婢女說:「我姓張,父親曾任堰官。因遭兵寇之亂,父母喪生。我被掠賣至此。」范明府聽後十分痛心,問起她父親的名字,原來竟是昔日至交。

范明府便與妻子商量:「我們的女兒,不愁嫁不出去,先把這個可憐的孩子嫁了再說。」於是他們夫妻,把為女兒辦的嫁妝全部拿出來,作為婢女的陪嫁,選擇縣裏幕僚中一個老實善良的人,做了婢女的丈夫,使那位婢女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光陰荏苒,范明府任滿之後,回到京城。

當年那位卜者見到他,大為驚駭,道:「你過去為甚麼騙我?幾年前算你的祿壽都將結束,可如今你還安然無恙。如果不是你的生辰八字報錯了,就是你積了陰德。」范明府便把如何嫁婢女的情形講了。卜者說:「這就是了!你的福壽未可限量。」後來,范明府歷官數任,全家吉順,又過了多年他才去世。

以上,程彥賓和范明府二人,都是在任職期間,憑著一顆善心,於困苦境地救助人民所積的陰德。他們施恩不圖報,盡心竭力。故而感天動地,得到福報。正是:

行善者得祥,
作惡者遭殃;
誰斟下苦酒,
誰自己喝光!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天夜晚,他夢到縣城隍到省城南門,撤走隨從,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駕駛馬車,並告訴農夫說:「你暫且跟我去參加會議!」於是,農夫便跟隨他,來到一個省府縣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和」一向是中華民族推崇的傳統道德,是涵蓋自然、社會、內心等層面與各領域的基本原則,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質規定,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
  • 古人學習始終以致用為綱,重在實踐,講求無倦與精進,學貴有恆,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對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看似一個簡單的「德」字,卻緊密聯繫著朝代的興衰。明君有德而國興,昏君無德而亡國。歷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見證德的價值何其威嚴。
  • 古人所謂「和」,是「異」中之「和」,無「異」就無「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與否作為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一個標準。
  •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時,桓榮被任命為議郎,教授太子讀書。桓榮博學敦厚,光武帝對他十分滿意。
  • 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過遷善,所以他才偉大而英明。
  • 書生余某,浙江鄞縣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夢見自己進入文昌宮,見文昌帝君親自送一位身材魁偉的男子走出殿閣,前有旌旗儀仗開路,後有節幢長隊護擁,真是威儀萬方,十分氣派。
  • 楊溥,明朝湖廣石首,授以翰林編修,後為當朝首輔,以有雅操、質直廉靜而出名,被後人譽為一代賢相。
  • 劉君良,是唐朝瀛州饒陽縣人。劉家幾代人都遵循孝義同住一起,兄弟之間雖已到了四代,但還如同親兄弟一般,無論是一尺布,還是一斗米,每個人都沒有私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