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盆景之美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方林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在咫尺空間,盆景集中表現出山川地貌和園林藝術之美,成為富有詩情畫意的案頭清供和園林裝飾,常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中國盆景是以天然的山石、活的樹木花草為素材,通過匠心布局、造型處理、置陣布勢、養護管理等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特定的盆盎中塑造以樹木、山石等為主體的自然景觀。


(clipart.com)


盆景的設計如同中國傳統的行文、書畫,有一定的起承轉合、結構布局的章法,如呼應、曲直、疏密、聚散、形勢、剛柔、巧拙、粗細、輕重、增減、反復、爭讓、穿插、掩映、離合、變形、寫實與留白、光潔與殘損。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盆景的設計與中國書畫之法可謂一義相承。

中國盆景一般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前者以樹木為主要材料,又可分為觀形、觀葉、觀果和觀花四類;後者較多地應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為主的為水盆景,以土、石為主的為旱盆景,植物、石、水、土兼有的為水旱盆景。

樹樁盆景具有天然神韻


(clipart.com)


樹樁盆景多選用枝葉細小、盆栽易成活、生長緩慢、壽命長、根幹奇特的樹種,兼有豔麗花果者尤佳。樹樁盆景千姿百態,可分為直幹、斜幹、曲幹、臥幹、懸崖、枯乾、連根、附石、叢林等形式。由於盆景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自然物,具有生命特徵,所以樹樁盆景能夠隨著時間推移和季節更替,呈現出不同景色,具有天然神韻。

盆景設計中,凡作景樹,須大枝與大枝間顧盼呼應,小枝於大枝間隨勢而安,前枝後枝遞相映帶,左枝右枝伸縮挪讓,如是方能神完氣暢,精妙和諧,產生「枝裏精生,葉間氣潤」的效果。

整樹不論布枝大小多少,須一氣以貫之。所表現的輕重、虛實、疏密等的關係各得其宜,做到輕中含重,重中寓輕,輕重相衡;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生;疏中知密,密中顯疏,疏密相形。

如古之名將排兵布陣,首尾相應,奇正相生,進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諧統一。而又在和諧中生變化,形聚而不塞,勢放而不亂。牝牡其相銜,脈絡其相注。

山水盆景互有咫尺千里藝術效果


(clipart.com)


山水盆景則須事先選定主題,並精心設計,根據主題選石、加工,或因石制宜,隨類敷彩。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質鬆軟)和硬石(石質堅硬)兩類。松質石料可用特製的錘在石上琢出溝壑、洞穴、峰巒、崗嶺;硬質石料則用切割、鋸、截等法達到去蕪存菁的目的。在石上留有種植穴,便於栽植草木。

盆中景物布局須主次分明,層次豐富,有變化而不雜亂。同一盆中宜石種相同,石色相近,紋理相順。同時運用近大遠小、低大高小、近實遠虛的透視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橋、鳥獸、人物等,用淺盆襯托,達到小中見大、咫尺千里的藝術效果。

中國盆景的五大流派


(clipart.com)


中國盆景始於唐代,至今大約有一千三餘年的歷史,至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緻的描述和讚美。明清時代,盆景發展得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槃餘事》 。

由於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中國盆景形成了較多的盆景藝術流派,總的可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以嶺南派為代表,北派可細分為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各具風格,也被稱為中國盆景的五大流派。

嶺南派風格雄渾蒼勁,流暢自然。其創作手法獨特,師法自然,突出枝幹技巧,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跡,各種造型一如天成,巧奪天工。


(clipart.com)


川派的樹樁盆景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見稱,高、懸、陡、深,典型地體現出巴山楚水的自然風貌。

揚派又稱蘇北派,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派有相似之處。其特點為蒼古清秀,靈巧飄逸。揚派講究粗紮細剪,以剪為主,以紮為輔,型態自然,狀若雲朵,構圖簡潔,意境深遠。

蘇派盆景以古雅拙樸見長。布局構思精細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絕少斧鑿之痕,富有藝術情趣。蘇派盆景著重意境的創造,運用中國繪畫的畫理,在處理虛實,曲直、疏密、開合、明暗等關系上,脈理清晰,卓具匠心。

海派盆景則廣泛吸取各流派的優點,也受日本盆景的影響,師法自然、蒼古人畫。在布局上海派盆景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因勢利導,隨類賦彩,按照國畫理論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備。技法上也另闢蹊徑,紮剪並重,細修細剪,以保持優美形態:剛柔相濟,流暢自然。

盆景是一種活的藝術品,盎尺之盆,竟尺之樹,可藏天地。盆景突出地展現了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極富生命活力,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山水畫。可以說是:一盆之景,以抒胸臆,是自然美和藝術美有機結合。所以,清代文學家張潮說:「居城市中,當以畫幅當山水,以盆景當苑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陸玉珍家中有兩個婢女,有一天,準備吃午飯時,婢女來喜端著湯送進來,結果一不小心將碗摔到地上,熱湯撒在陸玉珍的手上、衣服上,來喜害怕受到責罵而哭了起來....
  • 許容,是清朝浙江人,文章很出名,為人寬厚謙虛,有一次考試,許容的一個朋友盜用他的一篇文章,結果考了第一....
  • 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以寬宏大度的態度去對待別人,是一種美德、風度、仁愛無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寬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寬以待人。
  • 兩漢末年紛爭四起之際,漢光武帝劉秀,順天意應民聲,平息群雄,以柔術治國,統一分崩離析的中華民族,開創「光武中興」的盛世。
  • 中華文明是以水治為開端的。從原始先民虔誠的海河崇拜、奇異的神話傳說,到先秦諸子以水喻道的洞見,以及外師造化,終得心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無一不浸透著流水的神韻和大道的空靈。
  • 古今中外的無數先賢、學者對「水」的體悟,都和老子的理論大體一致。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據說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學習觀察洪水,很有心得。
  • 楊萬里,南宋傑出的詩人。他自幼讀書勤奮,博學廣聞。他為官清正廉潔,人們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這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
  • 當天夜晚,他夢到縣城隍到省城南門,撤走隨從,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駕駛馬車,並告訴農夫說:「你暫且跟我去參加會議!」於是,農夫便跟隨他,來到一個省府縣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和」一向是中華民族推崇的傳統道德,是涵蓋自然、社會、內心等層面與各領域的基本原則,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質規定,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