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礴 光彩照人——三大九龍壁

單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75
【字號】    
   標籤: tags:

影壁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建築形式,也稱照壁,古稱蕭牆,是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由壁座、壁身、壁頂三部分組成。影壁是由「隱避」演變而成,影壁可位於大門內,也可位於大門外,門內為「隱」、門外為「避」,以後就通稱影壁。

龍壁是以蟠龍為主題圖案的影壁設計,是中國照壁建築的進一步發展,有磚雕、泥塑、彩繪、琉璃等多種形式,而以琉璃燒製的色彩最豔麗、藝術價值也最高。龍壁有一龍壁、三龍壁、五龍壁、七龍壁、九龍壁等多種形式,而以九龍壁最為尊貴。九龍壁通常建在帝后、王公居住或經常出入的宮殿、王府、寺院等建築正門的對面。

在中國現存的九龍壁中,以北京紫禁城(故宮)內的九龍壁與山西大同九龍壁、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最為著名,合稱「中國三大九龍壁」。

山西大同九龍壁


圖:山西大同東大街路南的九龍壁被譽為「九龍壁之首」。(Fotolia.com)


山西大同九龍壁被譽為「九龍壁之首」,位於山西大同東大街路南,為明代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

代王府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進裕門依次為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長春宮、廣智門;東邊由南向北依次為廣贍倉、長春宮、望宗樓、清暑殿、宗廟、燕居之殿、後殿等;西邊進戟門,左有社稷壇,右有風雲雷雨山川壇、大成之殿,過穿廊為謹德等殿。整個王府建築金碧輝煌,豪華壯麗。

大同九龍壁是中國規模最大、建造最早、最巍峨壯觀的九龍壁,建於明代洪武末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比北京北海九龍壁約長一倍,建造時間早300年;比故宮九龍壁長1/3、早400年。

大同九龍壁長45.5米,高8米,厚 2.02米,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砌拼而成,分為須彌座、壁身和廡壁頂三部分。壁身為主體部分,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九條巨龍,以飛騰之勢躍然壁上,活靈活現。

正中一條龍是九龍的中心,黃色的主體,鱗光閃爍,其龍頭向前,龍身盤捲迴旋,龍尾擺動。主龍兩側依次相對排列著四組游龍,分別為淡黃、中黃、寶藍和黃綠色,構圖對稱而形態各異,又有奇山異石相通,畫面構圖獨具匠心,富於想像力。九條龍的造型雄壯有力,氣勢磅薄,為雕塑藝術中的傑作,這是北海和故宮兩座九龍壁所不及的。

大同九龍壁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整個九龍壁構圖協調,比例適當,風格古樸、穩重、端莊。壁前還設有映壁池,玉欄碧水,九龍壁倒映池中,龍影隨波舞動,躍躍欲出,十分壯觀。

北京北海九龍壁

北京北海九龍壁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的北岸澄觀堂東北,面對太液池,遙望瓊華島,翠柏掩映,石徑相通,優雅的環境和獨有的建築藝術,好似珠聯璧合,使北海九龍壁極負盛名。
北海九龍壁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即西元1756年,雄渾壯觀,雖歷經200多年風雨侵蝕,顏色依然十分鮮豔。

北海九龍壁長25.5米,高6.9 米,厚1.42米,體魄巨大精美,用當時中國獨一無二的七彩琉璃磚424塊砌築而成。北海九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昇」、「明月當空」的圖案。南北兩面各有蟠龍九條,體態矯健,龍爪雄勁,戲珠於波濤雲際之中,色彩明快,造型生動。

縱貫壁心的山崖奇石將九條蟠龍分隔於五個空間,蘊含「九五」之數。黃色主龍居中,前爪作環抱狀,後爪分撅海水,龍身環曲,將火焰寶珠托於頭下,瞠目張頷,威風凜然。左右兩側各有藍白兩龍,白為升龍,藍為降龍。

左側兩龍龍首相向;右側兩龍背道而馳,四龍各逐火焰寶珠,神動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側雙龍,一黃一紫,左端黃龍挺胸縮頸,上爪分張左右,下肢前突後伸;紫龍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龍尾前甩。二龍動感十足,爭奪之勢活靈活現。右端黃龍弓身弩背,張馳有度,騰挪跳躍之體態刻劃生動;紫龍昂首收腹,前爪擊浪,風姿雄健。

北海九龍壁頂呈「廡殿式」,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正脊前後各有9條龍,垂脊左右各有一條龍,正脊兩側有兩隻吞脊獸,它的身上前後也各有一條龍,這樣五條脊上就有30條龍。從正脊、垂脊到簡瓦、隴垂都飾有形態不同的龍,總數達635條之多,這在九龍壁中可謂首屈一指。

清人唐魯孫在《前清舊王孫南北看》一書中記載有這樣一個傳說,北海九龍壁的龍是有靈性的,第九條龍曾經動了起來。乾隆二十一年的一天,北海九龍壁前佛光普照,空場上擺放著香案、香爐,香案前有一黃色的蒲團,一高僧端坐在蒲團之上,數百人在虔誠觀看,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原來,西藏密宗高僧正在給九龍壁開光。當滿天祥雲繚繞、晚霞映紅了半邊天際時,奇跡出現了。有人把手帕丟到第九條龍的頭部,就見此龍通了靈性,龍眼、龍鬚都動了起來,把手帕吸著不放,彷彿要從壁上騰飛到天空。

北海九龍壁色彩絢麗,古樸大方,是清代琉璃結構建築中的傑作。
 
北京故宮九龍壁

北京故宮九龍壁建於清代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2年),位於故宮東路皇極殿皇極門前,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皇極殿是乾隆退位後頤養天年之地,傳說乾隆十分喜愛北海九龍壁,遂在皇極門前仿建了一個,供裝飾、欣賞之用。故宮九龍壁是中國唯一與原建築一起完好保存下來的九龍壁。

為了顯示皇極殿的宏偉氣勢,故宮九龍壁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改進,其正面共由270塊燒製的琉璃塑塊拼接而成,壁長29.4米,高3.5米,這樣通過增加長度和減低高度來襯托廣場的寬闊和宏偉。

故宮九龍壁上的九條龍形象獨具特色,形體有正龍、升龍、降龍之分,每條龍各戲一顆寶珠,翻騰自如,神態各異,背景是山石、雲氣和海水。為了突出龍的形象,工匠們採取浮雕技術塑造燒製,富有立體感,並採用亮麗的黃、藍、白、紫等顏色,利用色彩補償原理,使得九龍壁的雕塑極其精緻,色彩甚為華美,令人讚歎。

故宮九龍壁的壁面上從東數第三條白龍的腹部,是用木料雕鑿成型後釘上去的。這條龍腹為啥是木頭的,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

傳說當年在燒製這座九龍壁的時候,由於工藝要求極高,燒製難度極大,廢品率很高。工匠們一不小心,把這條白龍龍腹燒壞了,但當時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再燒一次了,顯然,大家的殺身之禍即將來臨。有位木匠師傅冒著欺君之罪,連夜用木料雕刻成那塊龍腹,釘補上去,刷上白色油漆,使之同原來的白龍腹顏色相同,終於瞞過了前來檢查的官員,並使工匠們免去一場災難。

故宮九龍壁與另兩處九龍壁渾厚粗獷的風格不同,這裏龍身纖細委婉、婀娜多姿,顯得玲瓏可愛。此外,九龍壁的須彌座為漢白玉雕琢而成,使故宮九龍壁更加光彩照人,堪稱中國琉璃工藝中的珍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