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醫界憂「醫療分心」釀悲劇 籲回歸人本核心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余湘薇綜合編譯)近來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迅速發展,美國許多醫療院所也大量購置這類設備,讓醫護人員即時掌握病患資料,減少醫療疏失。但許多人卻因此緊盯螢幕、怠慢病患,甚至在危重症醫護期間分神,釀成悲劇。醫護專業人員應如何取科技之所長而避其短?專家強調根本解決必須回到醫療照護的核心,真正用心對待病患,建立信任的醫病關係。

據近期《紐約時報》報導,紐約上州洛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危重症照護主任暨麻醉醫師帕帕達克斯醫師(Peter J. Papadakos)表示,在醫院看到醫生、護士和其他醫護人員過於專注於手機、電腦和iPad。

醫院原本為了提升效率,推動使用電子設備來建立醫療記錄,但許多醫護人員卻辜負這份美意,反而用電子設備上網或玩臉書(Facebook)。帕帕達克斯覺得病患的生命正備受威脅,因此針對這種他稱之為「電子分心」(electronic distraction)、又稱「醫療分心」(distracted doctoring)的現象,日前在《麻醉醫學通訊》(Anesthesiology News)發表文章,呼籲醫界重視。

該現象在全美各醫院和醫學院已引起益趨熱烈的討論。報導中指出專業人士表示,「醫療分心」其實在醫界相當常見。據專門研究心肺分流術的期刊《血流灌注》(Perfusion)去年也刊載,在一項共有439位醫療技術人員參與且經同行評審的研究中,約240人承認在監看心臟分流機器時曾撥打手機,其中半數人也曾傳簡訊。40%的受訪者表示,無論如何,在手術中講電話是相當危險的舉動。該研究作者總結,上述醫療分心的情況所引發的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從擅長醫療糾紛訴訟的艾德瑞吉律師(Scott J. Eldredge)近期受理的一件案子便可知,「醫療分心」可能造成病人無法彌補的遺憾。他的當事人在接受神經手術時,因主治的神經外科醫師分心,用無線耳機打私人電話,術後造成他身體部分麻痺。根據電信公司的通話紀錄,被告醫師撥打的電話中,至少有10通打給家人或業務相關人士。這個案件後來私下和解,所以沒有留下任何法庭紀錄,包括病人、醫師姓名,及施行手術的醫院等。

長久以來,醫師和專業醫護人員工作時總是被傳呼器和手機打斷,同時間處理多件事情更是許多醫護人員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隨著科技進步,年輕醫師的壓力更大,他們必須熟悉各種新進設備的操作;同時,他們因為成長於網絡時代,習慣隨時上網,也特別容易受到電子設備的吸引和干擾。現代醫學由於深信所有醫護行為必須依據醫檢數據進行,而數據必須是最新資料且可立刻取得,因此醫院和醫師每年投資數十億元在電子設備上。從許多方面來看,科技能讓醫師隨時掌握病人資料和詳細處方,確實減少了醫療疏失。

然而,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主席卡莫(Dr. Peter W. Carmel)表明,科技大可使醫療照護更加完善,但專心面對病患應是醫師的第一優先。為降低醫療分心造成的風險,部分醫院已開始對醫護人員在危重症醫護期間使用電子設備有所限制,醫學院的教學則提醒學生,即使使用的設備再多,也必須將專注力放在病人身上。事實上,醫療人員在關注細微的線索以期能找出病因時,越來越需要仔細聆聽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並展現同理心。

史丹佛大學醫學中心教授菲吉斯醫師(Abraham Verghese)表示,人們透過電腦可以得知結果並和其他人溝通,就防範醫療疏失的角度來看,電腦是個有力的工具。但於此同時,由許多數據統合而成的病歷,即他所稱的「電子病人」(iPatient)卻反客為主,獨享醫護人員所有的關注。iPatient在全美各地都受到相當妥善的照料,但真正的病人卻得不到應有的醫護。

對此,前述呼籲醫界正視電子設備導致醫療分心問題的帕帕達克斯醫師,2012年1月9日應隸屬於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的非營利組織「內部健康國際組織」(IntraHealth International)之邀,在其部落格(http://www.intrahealth.org/blog)發表文章,題為《教育醫護人員如何平衡科技與人文》(Educati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the Balance of Technology and Humanism),其中提出他認為解決電子分心問題所需的思維和具體做法,可供關心醫護品質的專業人員和讀者參考,以下為該文部分摘要:

1.醫療照護病患的工作最重要的核心是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關係。這份關係在建立信任和病患療癒康復的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病人有時認為醫護人員比較關心病歷資料,也就是所謂的iPatient,而不是關心坐在診間有血有肉的病人。要解決電子設備導致醫療分心的問題,關鍵在於教導醫療照護人員,如何在使用高效電子設備與專注妥善地醫護病患之間取得平衡。

3.在手機和全球網絡出現後,醫療照護人員應如何與病人互動,並保持從病人的角度提供適當的醫療照護?首先,醫護人員必須學會將私人生活與專業工作隔離開來。例如,工作用的電腦上不要安裝社交軟體,只存放工作相關的資料,以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4.在我們為病患進行醫療照護且使用智慧型電子設備或電腦時,我們需要發展出一種新的人際互動方式。這種科技使用禮儀(technology etiquette)對於維護專業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

將電子設備視為診療間裏的第三個人。我教學時會透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模擬自己進入診療間、向病人自我介紹、與病人交談、詢問病人病史,然後才為病患做檢查。若需輸入病患資料,我建議跟病患做說明,例如:「我現在把你的資料輸進電腦,這樣今天檢查的結果就會記錄下來。」

5.資料輸入完後,回到病患身邊,這時可與病患分享你從電腦中得知的任何重要資訊、有關病患疾病的相關文獻、實驗室數據、電腦造像或其他會診結果等。

6.與病患討論和解釋科技如何協助醫護人員提供更妥善的醫療照護,是非常有用的。與病患談話或詢問病情時要保持目光接觸。醫護人員身為電子設備與病患之間的仲介者,在使用電子設備時,若能有意識的遵循某些以病患為主體考量的禮儀規範,將有助於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醫病關係。

7.將電子設備視為醫護團隊中的一份子,並遵循使用電子設備的禮儀,就能降低電子設備造成的分心干擾,同時提供病患更妥善的醫療照護。

(責任編輯:吳育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