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學德語:硬麵包和液體麵包

作者:吳茵
font print 人氣: 182
【字號】    
   標籤: tags: , ,

德國人最重要的主食就是麵包,就好像米飯是中國人的主食一樣。一些德文的表達方式中帶有麵包這個詞,比如德國人用ein hartes Brot(硬麵包)來形容一件事情做起來非常困難。比如,本版另一篇文章裡提到的麵包房打官司,對於麵包房來說,這個官司很難打,就可以說:Dieser Gerichtsprozess ist ein hartes Brot.

德國人早餐和晚餐都吃麵包,所以晚餐除了可以說Abendessen之外,還可以說Abendbrot。但是早餐雖然也吃麵包,卻不能說Fruehbrot,而只能說Fruehstueck,也不能說Fruehessen。午飯只能說Mittagsessen。

啤酒還有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就是液體麵包(fluessiges Brot),這是德國人開玩笑時的一種說法,特別是用諧謔的方式弱化啤酒的壞處時,有可能這麼說。說起啤酒,人們會聯想到醉酒、鬧事、酒駕等等,或者啤酒肚、酒精中毒,總而言之會產生一些不好的聯想。但是「麵包」聽上去就好多了,麵包沒有任何危害,吃多少都沒有關係。實際上,啤酒是穀物釀造出來的,說是液體麵包,也不能完全算錯。

(責任編輯:文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秋節將至,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德文中幾個有關月亮和一個有關螃蟹的德文俗語:
  • 我現在已經很少再向德國人抱怨德語的四個格是多麼難學了,因為我每次說的時候,得到的答案經常是:「你知道嗎,俄語有六--個--格」,他們拖長了聲音說。這還不算,有的人還會同時把一隻手的食指指向天空,睜大眼睛比劃著,讓你覺得,哦,俄語,那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語言吶!這時我通常會說:「是啊是啊,我知道,很多德國人都跟我說過,可是我們中文只有一個格:主格」。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看到德國人的眼裡掠過一絲疑惑,他們的潛台詞是:這個世界上真有這樣的語言?
  • 有些德國俗語不能說是德國的,因為在很多歐洲國家都有相應的俗語,它們要麼出自聖經,要麼來自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故事。因為基督教的流行,很多聖經裡的用語被引入了各種歐洲語言裡,而古羅馬帝國的興盛,也讓拉丁語走進了歐洲的千家萬戶。
  • 「Geschwindigkeitsbeschränkungsregelungen」,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超長的德文單詞時,我差點暈了過去,我終於勉強打起精神,數了數,一共39個字母!以我當時捉襟見肘的德語水平,我是絕對沒有可能看懂的,不過我想測試一下我到底能看懂多少,於是我拿起這個詞橫看看豎看看,絞盡腦汁地猜著,希望能看出些端倪。
  • 如果一個德國人說:「Das ist fuer mich Fachchinesisch」(對我來說這是專業中文),其實這和中文沒有甚麼關係,這裡的「專業中文」指的是非常難懂的事物,並非真的指中文。他想說的是: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這太難懂了。
  • 「Er fühlt sich wie im siebten Himmel」(他覺得像在七層天上一樣),這個表達方式在德國人點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意思是,他幸福極了,好像在天堂一樣。還可以說:Er schwebt im siebten Himmel或者Er ist auf Wolke sieben。
  • 像各種語言裡有關骨頭的俗語都挺多,比如中文裡有懶骨頭、軟骨頭、賤骨頭、雞蛋裡挑骨頭等等,這次我們介紹兩個和骨頭有關的德國俗語:
  • 像各種語言裡有關骨頭的俗語都挺多,比如中文裡有懶骨頭、軟骨頭、賤骨頭、雞蛋裡挑骨頭等等,這次我們介紹兩個和骨頭有關的德國俗語:
  • 經在歷史上繁盛於整個歐洲的基督教直至現在仍然對歐洲人的生活影響深遠,一些具有宗教背景的詞語已經成為了德語裡約定俗成的話,不管是不是教徒,都會這樣說。
  • 使和復活節兔子對望,中間是聖誕裝飾球。復活節和聖誕節之間差三四個月,本來是碰不到一起的。Petra Bork/pixelio.d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