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少年太學生

作者﹕慧勉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尚書還鄉

兵部尚書吳琳,在明代洪武六年改任吏部尚書,曾與詹同(人名)輪流主持吏部事物。第二年,吳琳請求辭職,退休回到家鄉。

對此,明太祖朱元璋有點不能理解,便派使者前去暗查實情。使者來到吳琳的老家湖北黃岡,悄悄借住進一個素不相識的的農戶家中,看到一位老農,坐著小凳子,在田間拔起秧苗,撒向沒有插秧的稻田,樣子十分細微認真。

使者上前問道:「此地有個當過尚書的吳琳,他住在何處?」

這個拔、撒秧苗的老農,停下手裡的活計說:「我就是吳琳。」

使者回到朝廷,把見到吳琳的情況,稟報給朱元璋。朱元璋對吳琳讚歎不已:「真是一位高人啊!」(事據《明史》)

【附言】

倚靠著欄干欣賞月亮,心思早已飄向銀白無瑕的境界;打開山居的門扉,坐看山間自由舒展的雲煙,別是一番情趣。

難道真要看到一切都煙消雲散,宴殘狼藉,直至累倒、忙死在名利場上,才肯閉眼嗎?

少年太學生

王充小的時候,是個文靜的孩子,而且有點孤僻,他喜歡一個人待著,不喜歡好多人在一起打打鬧鬧。

他的父親見他這樣,感到很奇怪,就問他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一起玩,多熱鬧啊!你怎麼不跟大家在一起玩呢?」

王充說:「他們總是上樹逮鳥,要不就是捉蟬,還耍錢,沒多大意思。我不喜歡跟他在一起玩。」

「那你喜歡幹甚麼?」父親又問。

「我喜歡看書寫字。」王充回答。

父親聽了很高興,就開始教他認字。那時候,王充剛六歲。

過了兩年,他八歲了,父親就送他進書館去念書。

有一回,老師給他講《論語》和《尚書》這兩部書。講完以後的第二天,教師讓他背誦。他一字不錯地背了出來。教師又驚又喜,問他:「別的學生都怕背這兩部書,你怎麼這麼快就背下來了?」

王充回答說:「你講一段,我就背一段。一天就能背下一千多字。所以,你講完後,我也就背下來了。」

因為王充學習進步快,十五歲的時候,他被送到京城洛陽,進了最高學府:太學,當了一名「少年太學生」。(事據《後漢書》)

【附言】

程子教人以靜為本,朱子教人以敬為本。靜的人,心中沒有妄動的念頭;敬者的心中,則常常保持覺醒的狀態。而且靜能使人延年益壽,敬能使人日益強大,做學問的功夫在此,養生之道也在此。靜與敬,對人有很大的益處,學者們不可不在此下功夫。王充便是得益於靜敬二字。

宋代和明代,有許多文人,受佛家影響甚深。靜敬二字,遠遠不只學者在這上面獲益匪淺。就是一般人,只要學、做到這兩個字,也能得到不少好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知道大難即將臨頭,不等於沒有災難,這是沒有預見性的可悲,此之謂「燕雀之智」。
  • 正當他得意地航行時,天氣驟然變化,巨浪互相撞擊,發出震天動地的轟響。
  • 從前齊國有一個人,整天貪戀著金子。一天清早起來,他把衣服穿得整整齊齊,趕到市上,走進一家金店裡,伸手拿了一塊金子,回頭就跑。
  • 從前有個叫吳生的人,很勢利。有一回,他偶爾赴宴,見稍後到來的一個 人,身穿樸素的粗布衫,,便有幾分輕視。
  • 在鄭縣這個地方,住著一個名叫卜子的人。他的褲子穿得又髒又破,便買來一塊布頭,叫妻子為他做一條新褲子。
  • 古時候,趙國有一戶人家,老鼠成災。老鼠吃掉了這家人的糧食,嗑漏了箱櫃,咬壞了衣物。這戶人家想了許多辦法,始終沒能消滅這群老鼠。
  • 田野裡有一種小動物,名叫「梧鼠」,毛色青黃,頭像兔子,尾上有毛。也有人把它叫做「鼬鼠」或「五技鼠」,因為它有五種本領:會飛,會走,能游泳,能爬樹,又會掘土打洞。
  • 錢若賡把自己判斷的根據講出之後,那個狡猾的旅舍店主,頓時臉色煞白,只是一味地磕頭認罪。
  • 李厚被貶斥降職後,高興地上了路。他說:「我怎能隨便地同意死刑案件,來討好皇上呢?」
  • 王藍田坐在下席,說:「丞相又不是堯舜,怎麼能每件事都做得對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