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維光: 談中文閱讀愛因斯坦(下)

——對三部關於愛因斯坦的讀物的推薦與思考

仲維光

人氣 58

【大紀元2014年08月04日訊】本文概述:

本文第一部份:閱讀愛因斯坦中文讀物的遭遇:從閱讀愛因斯坦碰到的翻譯問題入手,談了在中文介紹愛因斯坦中,思想方式、語言問題,以及政治統帥,意識形態化的翻譯帶來的問題。

第二部份:閱讀愛因斯坦的六個問題:從六方面具體描述了時下閱讀愛因斯坦讀物存在的問題。1.愛因斯坦是個孤寂的文人;2.愛因斯坦為甚麼厭惡德國文化傳統;3.愛因斯坦與叔本華;4.愛因斯坦對東方文化的看法;5.愛因斯坦的音樂傾向;6.愛因斯坦和女性。

第三部份:對三部最值得閱讀的書籍的推薦和思索:通過推薦這三部讀物討論了介紹與閱讀愛因斯坦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本文希望通過在時下的中文中如何閱讀愛因斯坦,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個案例,刺激讀者進一步探究,在現今中國的知識領域中如何閱讀最近半個世紀中文世界的翻譯作品、傳統作品研究等著述這一更普遍的問題;奧威爾《一九八四》中的真理部的「新話」問題是否在你的生活現實中存在。

四.閱讀與思考——推薦三本重要讀物

4.1.對於非科學和科學思想專業者,有三本深入淺出的讀物可以說是瞭解和閱讀愛因斯坦必讀的讀物。這三本書分別是杜卡斯和霍夫曼編著的《愛因斯坦談人生》,(註解A)卡拉普萊斯和戴森編纂的《愛因斯坦語錄》,(註解B)以及瓦倫坦著述的《愛因斯坦傳》。(註解C)

(1)《愛因斯坦談人生》,英文原名為《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作者杜卡斯女士從一九二八年開始擔任愛因斯坦的私人秘書,直至一九五五年愛因斯坦去世。這二十七年可謂是橫跨愛因斯坦中年老年,經歷則從德國到美國,從希特勒上台前的歐洲到二次大戰勝利後的美國。杜卡斯女士可說是這個世界對愛因斯坦最為瞭解的人。霍夫曼教授則曾經和愛因斯坦一起工作過。在編著這本愛因斯坦談人生之前兩人已經合作出版過一本愛因斯坦傳記,《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造者與反叛者》,這本書可說是很具權威的關於愛因斯坦的傳記之一,曾經一九七三年度的美國物理學會科學著作獎。

翻譯成中文《愛因斯坦談人生》不過百頁,但是在如此袖珍的篇幅中它所包括的內容之廣泛,材料之豐富讓人歎為觀止。它幾乎涉及了愛因斯坦關於人生的看法及生活態度的所有方面。應該說在這方面其後所有有關愛因斯坦的研究和內容,超越這本書所涵蓋內容的很少,它們更多地是增加了一些佐證材料。

筆者在上面談到的愛因斯坦的六個特點,在這部小書中都得到清楚的展現。兩位編纂者雖然都和愛因斯坦有著私人關係,但是這並沒有使他們過度神化愛因斯坦。相反讀這本書你會有一種愛因斯坦活在你旁邊的親切感。此外兩位作者自己對於思想和人生的理解也讓這本書在思想史,文學史中味醇道正。所以我以為,如果不談愛因斯坦的科學思想,關於愛因斯坦的人性方面,對人生的態度,大約很難再有比這本書更為清楚簡潔的了。這實在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瞭解愛因斯坦必讀的書。

(2)《愛因斯坦語錄》是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管理愛因斯坦檔案的卡拉普萊斯女士編纂的一本書。這本書首版於一九九六年,包括九百條語錄;二〇〇〇年出版了第二版增訂版,二〇〇五年再次出了第三版《新愛因斯坦語錄》,增加了三分之一到一千二百條語錄;二〇〇九年又繼續擴展了三分之一到一千六百條,推出第四版,《愛因斯坦語錄最終版》。事實上這本書可以說基本上延續了前書,《愛因斯坦談人生》揭示的思想線索,不過是在資料上增加了很多而已。其中增加較多的應該說是愛因斯坦談女人,與女性的關係。這大約是受媒體和社會大眾口味的影響,其漲潮落潮也反映在這本書的編排上。第一版在整個編排中有了這方面內容,第三版則專門在附錄中設立了標題、增加了篇幅,但是最終版又重新回到了第一版的體例。

這本書在所有的方面都繼續了《談人生》一書的特點,內容更為豐富,但是由於增加了科學思想、哲學以及一些政治歷史內容。所以這本書更獨立成冊,成為不僅是關於愛因斯坦的人性和人生態度,而且涵蓋他的科學及哲學思想,可以單獨較為全面地參考引述愛因斯坦的一本簡明讀物。

這本書和七十年代以來大陸出版的中文編纂的《愛因斯坦文集》以及其它一些文選相比,不談譯文質量只談編選體例,我以為最大的區別就是這本書給出的是純正的愛因斯坦的方方面面。讀這本《語錄》和《談人生》,你絕對不會誤會愛因斯坦。

(3)瓦倫坦的《愛因斯坦傳》是我最為推薦的第三本書。

和前兩本書相同的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一位女士,也是和愛因斯坦相熟,並且與他的第二個妻子愛爾莎,以及愛因斯坦家庭的其他成員來往密切。而瓦倫坦更獨具的特點是她是波蘭人,曾經在德國和法國學習工作過,專業是藝術史。

儘管這本書成書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沒有五十年後的那種開放,但是整部書中滲透著經典傳記所固有的濃厚的生活氣息,而不是說教及教條的神化。除了在女性問題上,作者沒有那麼具體直接地揭示愛因斯坦曾經愛過的其他女子,及愛上愛因斯坦的一些特殊的女人,所有我前文所述的值得注意的六個方面,瓦倫坦在書中都伴隨歷史的進程、具體事件清楚地展現出來。

從愛因斯坦活著的時候到至今他去世後的六十年中,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的愛因斯坦介紹和傳記出版。但是如此充滿生活氣息,充滿文學性、思想性和歷史性的經典傳記,這部著述可說是首屈一指。

這本書尤其令我驚奇的是,瓦倫坦對於科學、科學思想和哲學問題的把握,對於她也親身經歷的二次大戰前後各種複雜的歷史現象的把握和描述竟然如此準確和簡練,至少可以說在中文世界中至今甚至沒有一位研究科學思想的人能夠達到這種程度,如此準確全面地把握愛因斯坦。

在中國大陸出版的有關科學家的傳記中,居里夫人女兒寫的《居里夫人傳》是一本影響了半個多世紀,中國幾代人的傳記。我認為,與其相比,瓦倫坦的《愛因斯坦傳》無論就思想還是歷史,還是人格的豐富性的揭示,都超過了《居里夫人傳》。我甚至以為,倘若在更多的愛因斯坦和女性的關係的材料公佈後,也就是在今天讓瓦倫坦來描述這些故事,肯定會比時下那些作者的文字更具有浪漫詩意,更跌宕起伏,也更有深度。

因為在我看來,經典的傳記描述了人的神性那一面,追求那一面,雋永的那一面。現代的傳記揭示了人的豐富的人性那一面,對生活,對人生,對他人,男人和女人的熾熱的物性的愛的那一面。

現代的傳記破除的是那種化經典為殭化的教條,也就是把愛因斯坦教條化,臉譜化,非人化。可如果把人的追求,精神上獨特享有的雋永的一面否定掉,愛因斯坦為人類帶來的巨大內容,豐富多彩的情趣就全沒了,如此剩下的就只是常人都有的酒色財氣。然而,愛因斯坦是個「人」,卻又超越「常人」。他不是「常人」,不平常的原因如果去掉經典內容就無法理解。所以真的理解愛因斯坦,真的通向愛因斯坦的靈魂不容易,只有經典作品,經典作家,瓦倫坦那樣的作家才有可能接觸到帶有傳統經典精神的愛因斯坦。

瓦倫坦的這部傳記雖然塵世慾望的實體性、複雜性不如最近二十年的一些書籍,可它的確是從塵世邁向了愛因斯坦的精神和靈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

4.2.在中文世界對於愛因斯坦的介紹和研究中我曾經做過三方面的工作,翻譯出版過瓦倫坦《愛因斯坦傳》;卡拉普萊斯編纂的《愛因斯坦語錄》第一版;以及對於愛因斯坦早期量子思想做過一個較為全面的八萬多字的探究。前兩個工作直接涉及到一般讀者如何從中文讀物中閱讀愛因斯坦,所以在此簡略談幾句。

我所翻譯出版的瓦倫坦的《愛因斯坦傳》,原書名直譯應該是《愛因斯坦戲劇性的一生》,、(The Drama of Albert Einstein) 。工人出版社出版時為了突出「科學傳記」和「文學傳記」的區別,出版時名字改成了《愛因斯坦的私人生活》。我由於專注於內容,沒有對此作更多的思考。但是現在看來效果不好,因為這實際上削弱了它的學術價值與思想意義,讓人感覺不到本書的份量。這讓我非常後悔。

事實上,如果你不是搞專業物理和思想研究的,這本書是一本非常適合一般讀者的書。它可說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具有經典特點的作品。工人出版社為這本書的中文版插圖和設計也堪稱是第一流的。加了豐富的插圖和照片的這本中文本,無論就豐富性還是美學感都比這本書原來的法文版,後來的英文版和德文版要好。

如前所述,就我對思想、藝術和歷史的理解,它實在是應該在當代中國人的生活中擁有比那本在中國暢銷半個世紀的《居里夫人傳》還要高的地位。之所以沒有如此,我感到慚愧和心痛。倘若能夠再版,我希望書名改為《愛因斯坦傳》,因為這本書工人出版社編輯得太漂亮了,如果不能夠更多地到達年輕人的手裡,是不應該的。

4.3.我所從事的第二個工作是翻譯《愛因斯坦語錄》第一版。這本書在二〇〇一年在杭州出版社出版。在這本書出版四年後,零五年出版了英文增訂版,第三版《新愛因斯坦語錄》,五年後二零一零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范岱年先生翻譯的中文本。但是大約與此同時,二〇〇九年英文版又推出了第四版,《愛因斯坦語錄最終版》。為此,在中文讀者面前就有了兩個《愛因斯坦語錄》的版本:《愛因斯坦語錄》和《新愛因斯坦語錄》。這兩個版本大約四分之三是同樣的內容。范岱年先生翻譯的《新愛因斯坦語錄》,我因為寫此文剛剛托人帶給我,因此沒有時間做進一步對比。初步瀏覽後我願意談幾個不同,供讀者自己判斷。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偶然出現的現象。這兩本愛因斯坦語錄的翻譯出自兩種截然不同,或者說截然對立的思想傾向的譯者。為此,它就為我前所述的介紹愛因斯坦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具體對比的案例。我想,細心的讀者從譯文的「文本」到譯後譯者感言都能感覺到這種不同。

首先這反映在對這本語錄的評價上。我們認為,原書一本編纂的非常好的,不可多得的讀物,這本語錄篇幅雖然不大,文字不多,給人的卻是一個立體、豐富的愛因斯坦。但是第三版的譯者范岱年先生,以及我研究生時的導師許良英先生對這本語錄的編纂有很多不滿。(見第一版中文本序及第三版譯者後記)他們認為一些該選的,如愛因斯坦一九四九年的「為甚麼要社會主義」,以及一些「有震撼力的心聲被遺漏了」。據許良英先生自己說,他在六十年代初之所以接受黨的任務——翻譯愛因斯坦著述,就是因為「發現愛因斯坦終生信奉社會主義,政治上是我們團結的對象,才心安理得的編譯他的著作,介紹他的思想。」(中國青年報,2013年2月6日)

關於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首先是我們不覺得語錄的編選有這種缺憾,其次我們認為必須要說的是,在這裡愛因斯坦說的「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社會說的「社會主義」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這在一般社會是一個常識。
「民主社會」不等於「純資本主義」,愛因斯坦說的社會主義是民主社會解決社會問題,主張正義的一種傾向。正是為了消除這個混亂,所以西方後來從來不稱共產黨國家為「社會主義國家」。為此,愛因斯坦語錄的編選者沒有選這些政治言論是有根據的。因為愛因斯坦對於西方,對於現代社會的更為根本性的批評和反省在語錄中已經存在。而在中文世界到二〇一〇年還這樣使用「社會主義」這個概念,這實實在在地讓我們看到,奧威爾《一九八四》中的意識形態化再造「新話」的一個具體案例,也就是新的語言方式的實行和灌輸,政治和意識形態統帥一切的結果,使得人們已經忘記了這些語言原來的意義。

其次對於愛因斯坦的私生活,我們不稱之為他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是缺點(D,《新愛因斯坦語錄》,476頁),我們認為那是他豐富具體的人性,或許在這之中才更顯他的偉大。其實戴森在這本語錄的前言中就已經明確地談了這個問題。他說,發表愛因斯坦的情書,不意味著對愛因斯坦的背叛,它「描述出一個充滿魅力和質樸純真的愛因斯坦,……比那個溫和的哲學家更加偉大和更令人景仰。當人們瞭解了愛因斯坦生活中隱秘的一面,就會對愛因斯坦在科學和社會領域中的貢獻更加驚奇。這本書表明,真正的愛因斯坦不是一個超人的天才,而是一個人群中的天才,因此對我們來說,他甚至更加偉大。」(B,13頁)

4.4.第三,也是帶有根本性的問題:譯文的文風問題。

如果閱讀愛因斯坦,你沒有感到愛因斯坦的言論及文字清楚、明確、簡單並且銳利,那麼要麼是作者或者譯者還不理解愛因斯坦的語言或文字的思想,要麼就是作者或者譯者的文字能力有問題。因為愛因斯坦的過人之處,他的精神和思想的最根本的特點就是簡潔、銳利。這和那種油腔滑調,充滿晦澀黑話的馬克思主義及黑格爾式的所謂辯證思維是完全對立的。不然就不會有本文開頭所述的雅斯貝爾斯的故事。事實上,任何接觸過愛因斯坦文字的人都會立即感受到愛因斯坦思想的簡潔、銳利,甚至某些時候可說是入木三分、刻薄。因為他是一位曠世天才,一位絕對的滑稽人生的智者。

其次,進一步探究愛因斯坦的這種清楚、銳利,我們就會發現科學思想有著自己的語言、語言規範。這種語言方式和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對立的方式——從概念到敘事,說到底也就是思維方式。例如,愛因斯坦談到的「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宣傳工作者,乃至黑格爾主義者們所談到的「理論」完全不是一種東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樣的命題方式在愛因斯坦那裏根本不會出現。因為這裡無論「實踐」,還是「真理」,乃至這類思維的「檢驗」在科學思想中都是專斷的、本體論的偽概念。

然而,還不僅如此,科學的、經驗主義的敘事方法不僅是一種方法,而且根本就是一種做人的氣質。這不僅在愛因斯坦身上,而且在羅素、石里克、波普身上都是如此。波普曾經直接斥責過法蘭克福學派的晦澀黑話,從帽子裡變出兔子來的騙人的辯證法;以及那類知識份子的油滑、不負責任。

為此,在翻譯愛因斯坦傳記和語錄的時候,我們佔有一個順理成章的合法位置,那就是,在我從事這兩個翻譯工作的時候,我們自己的思想自己早已從馬克思主義的窠臼中解放出來,成為一個經驗主義者。所以對於愛因斯坦早期的經驗主義傾向和中期後的唯理主義——康德主義傾向非常共鳴,而我們對藝術、對於生活,對於神秘主義,乃至對於女性的理解都亦步亦趨地可說是圍繞在愛因斯坦的左右,所以對比這兩部書的翻譯質量,我們可以說的一點是,在我們的譯本中,可能會有理解深淺及孤立的錯誤,而完全走味的可能性很小。

我這樣說絕不是沒有根據,因為可以肯定地說,一個意識形態工作者很難理解愛因斯坦對於雅斯貝爾斯的態度,用馬克思主義教科書概念無法表述愛因斯坦思想。例如,在《愛因斯坦談人生》中文本中文序言中竟然稱愛因斯坦是一個「唯理論的唯物論」。在《新愛因斯坦語錄》中稱愛因斯坦是「唯理性的唯物論」。須知,在哲學史上唯理論就意味著一定不是唯物主義——物質主義。這兩個詞絕對不能連接在一起。在科學哲學及思想中的「理性」與馬克思主義的「理性」也根本不是一種意思。愛因斯坦的唯理論的「理性」,是人的一種想像與構思能力,而非唯物主義的反映世界的能力。愛因斯坦對於理性的運用,對於理論的理解從根本說是徹底地反唯物主義的。

再例如「本質」和「思辨」這兩個概念在愛因斯坦那裏從來是否定性的。在認識論問題上,他從來不會正面使用這兩個詞。這在科學思想傳統中是基本的常識。而這類由於對科學思想的不理解在翻譯譯文中出現的語義不清在《愛因斯坦談人生》出現多處,在其它一些重要的愛因斯坦中文文集中也經常出現,它讓人讀了不知所指。而這肯定不可能是愛因斯坦的思想及風格了。

對我們來說,值得我們欣慰的是,我們在翻譯中對於愛因斯坦的論述和行文的理解毫不感到困難。而對於愛因斯坦和康德,愛因斯坦和叔本華,愛因斯坦和馬赫的關係的有關論述和描述,愛因斯坦對於雅斯貝爾斯這類思辨哲學的斥責,我們甚至感到快感,興奮、充滿渴望地接受它們。

這樣的喜好厭惡的分歧當然也反映在愛因斯坦對於德國文化、德國社會,對於音樂,對於東方文明,乃至神秘主義的東西的看法上。由於我們和愛因斯坦有同樣的思想傾向、同樣的感覺,因此在翻譯中感到熟悉並且受到很多啟發。這也使得我們在翻譯介紹愛因斯坦幾乎沒有任何難以理解的東西。

我們不需要通過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來理解解釋愛因斯坦,這就決定了至少在思想氣質上我們的譯文離愛因斯坦更近。更因為在翻譯這兩本書的時候幾乎在所有我在第三部份談的問題上,我們都和愛因斯坦的思想有著強烈的共鳴,並且從中汲取了很多的思想養分,正因為此我才肯定地對讀者說,我們翻譯出版的那本《愛因斯坦語錄》在氣氛上一定更接近愛因斯坦。也正因為此,對愛因斯坦的這些思想在翻譯時,我們從內心底處促使我們努力更好、更充分準確把他們翻譯出來。

沒有這種愛,我相信譯者是很難較為接近地翻譯出愛因斯坦的思想和精神來的。半生不熟、囫圇吞棗式的對西方的認知和介紹不可能把握到理解介紹愛因斯坦的真諦。

4.4.關於能否準確翻譯出愛因斯坦的思想和氣質,我還想強調的一點事,我們的翻譯對照過愛因斯坦的德文原文。這個對照當時就讓我一下子明白,德語翻譯成英語後的文字,德語本和英文本,表達相去竟然如此大。
愛因斯坦的母語是德語,他的很多文字,尤其是中期以前大都是德文原文,而德文原文和這本語錄的英語本區別如此之大令我非常吃驚。很多在德文中的句式本來是間接式的陳述,方式委婉含蓄,可到了英文本都變成了直陳式,直截了當,甚至省掉了很多詞語。為此我們在中文翻譯的時候做了很多軟化的氣氛處理。

任何真正對一個人的研究都必須看原來的語言。因為語言是一種思維方法。對此無論是愛因斯坦的秘書杜卡斯和研究者霍夫曼還是《愛因斯坦語錄》的兩位編纂者都深切地感到這點。所以在《愛因斯坦談人生》一書的英文版中完全附錄了德文原文。《愛因斯坦語錄》的編纂者戴森則明言,希望出版一本原汁原味的德英本語錄,原來是德文的保留德文,原來是英文的保留英文。

當然中文譯本和原版語錄的要求和對象都不同,不可能附錄英德文。但是在看過戴森的序言後,在知道我們在翻譯第一版的翻譯後記中對於英文和德文不同的強調後,如果范岱年先生在其後九年出版的第三版《新愛因斯坦語錄》仍然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沒有把原來德文的愛因斯坦的文字用德文校訂,那就依然是一種利用出版權利對讀者的不負責任,對知識的傲慢,對愛因斯坦的繼續不敬。

五.結語

科學史家托馬斯•庫恩在談到科學發展中的不同科學理論的革命性的轉換的時候,曾經一再強調的不同範式有不同的規範,不同範式是不可通約。他認為,狹義相對論不是從牛頓力學中發展出來的,而是在新的前提下生成的新的理論。

在對於科學發展和科學思想的研究中甚至有廣義的「普朗克定理」,那就是新理論的接受只有等老一代的人都死去。這意味著不同規範的思想難以互相理解,難以通約。所以,這就告訴我們,在中文閱讀愛因斯坦的問題上,要想更準確地理解愛因斯坦,首先是懷疑審查您自己的規範,也就是您自己的思想方法,其次是翻譯成中文的譯文的規範。您要問自己,我理解的愛因斯坦對嗎?您還要問,這中文翻譯對嗎?有能力的人當然也應該問,這西文的著書者介紹的準確嗎?

在這三問中,對於大陸中國讀者來說尤其要關注的是對愛因斯坦所採取的意識形態化的再造問題。這就是《一九八四》中所談的用「黨話」,「新話」重新構造歷史和話語問題。這個問題對中文讀者來說是極為嚴重的問題,而絕非可以輕描淡寫,當然更不能夠忽視。

而如果你沒有感到這個問題,坦率說,這本身就說明你的感覺出了問題!
對於港台的讀者來說,同樣有這個問題,不過是程度要輕得多。

面對所有這一切問題,我認為,中文譯本可能很少有能夠翻譯出愛因斯坦以及原著者的思想及精神的。在現在的條件下彌補的辦法,除了謹慎閱讀、多思索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幾本書對照閱讀,有疑問的問題到其它地方查對。

帶著思索懷疑的眼光去閱讀。凡是閱讀愛因斯坦的人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修養,所以做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

無論怎樣,對於閱讀與理解愛因斯坦,正如愛因斯坦所叮囑,「『千萬記住,所有那些品質高尚的人都是孤獨的——而且必然如此——正因為如此,它們才能享受自身環境中那種一塵不染的純潔。』(愛因斯坦)」(A,100頁)

對此,愛因斯坦更進一步明確地說,「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流浪者』。我從來未曾全心全意地屬於國家、故鄉、朋友,甚至聯繫更為密切的家庭。對於所有這些關係,我甚至感到一種從來不能平息的陌生感以及對孤獨的渴望。」(B,8頁)

對於中文閱讀愛因斯坦,最後我要說的則是,在閱讀愛因斯坦的時候,千萬記住:

無論用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的概念及思想,都無法讀懂愛因斯坦;
真正的愛因斯坦是一位典型的、具有高度自我的知識份子;他是一位流浪者,一生幾乎一直是孤獨地對抗整個社會,當然包括各類黨派團體及意識形態分子。

2014-06-08 德國•埃森

索引讀物:
A.愛因斯坦談人生,世界知識出版社,高志凱翻譯,1984年,北京
B.愛因斯坦語錄,杭州出版社,仲維光、還學文翻譯,2001年,杭州
C.愛因斯坦和他的私生活,《愛因斯坦傳》,瓦倫坦著,仲維光翻譯,工人出版社,北京,2009年
D.新愛因斯坦語錄,上海教育出版社,范岱年翻譯,2010年

(責任編輯:勞拉)

相關新聞
仲維光:石破天驚話《九評》——談信仰與科學
仲維光:哭許良英先生(一)
仲維光:哭許良英先生(二)
仲維光:曾經有一個「文化中國」(上)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