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付費像門檻 擋住中產就醫路

美國中產抱怨:有保險不如沒有好

林燕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報導)美國正經歷一場逆轉的醫療命運:貧困、長期沒有保險的病患通過奧巴馬醫改(Obamacare)申請白卡(Medicaid)後,終於可以看醫生。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產人士卻陷入高成本的醫療賬單,為避免負債纍纍而不願輕易就醫。

現在投保人不滿意的是,醫療保險要等到你付滿了自付費才提供醫療覆蓋,這無疑增加了投保人的負擔。就像是一個門檻或分界線,將投保人分開。能跨過這個門欄的投保人,可以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保險;但跨不過這個門欄的人,近乎等同於沒有保險。

中產的醫療狀況在惡化

有1/3的適齡工作者、自付費支出控制在收入5%以內的人,都存在不及時看醫的問題。此外,還有同樣比例的人群迴避醫生推薦的醫療測試、治療或者後續醫療建議,根據聯邦基金的發現。

美聯社以及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調查也證實,有接近一半的中產人士選擇逃避醫療服務,或拒絕高額醫療支出、陷入財務困境。

從2010年開始,有保險的員工使用醫院護理的次數一直在下降,看門診的次數也在2012-2013年間出現細微下滑,根據醫療健康成本機構的數據分析。

遠程醫療的創辦人Stan Brock,在全美運營免費診所業務,他說機構的義工發現有7%的病患持有工作提供的保險,卻不得不前來申請免費診治。
  

自付費太高 看不起病

全美共有1.5億適齡工作的人群、約60%通過僱主計劃取得醫療保險覆蓋。聯邦基金(Commonwealth Fund)的最近調查發現,每10個適齡工作的成年人中,就有4個因為成本規避醫療服務。即使在政府部門工作,也存在這種成本轉移現象。

2012年10月3日,Sixto Caro醫生(左)與患者Jose Rodriguez(右)在紐約市的Medspan協會診所面談。(Getty Images)

這種現象在各州都很普遍。霍莉.威爾(Holly Wilson),某通信公司的欺詐調查員,患有心臟衰竭和高血壓,最近三個月都沒有服用任何血壓藥物。因為血壓飆高,醫生警告可能存在較高的中風風險。她表示,因為僱主提供的保險計劃,自付額是2,500美元,她根本無法負擔這筆支出。

「因為自付費太高,我們只能儘可能地減少看診次數;但是究竟我們又能看得起幾次醫生——真是擔心醫療成本。」大多數中產持這種觀點。凱撒基金的高級分析師Karen Pollitz說:「以前覺得1,000美元就是高自付費計劃了,現在這都成常態了,我們看到的都是高自付費計劃。」
  

有保險等同零保險

有些情況下,自付費所起的作用等同於無保險,它無形設置了一個醫療開支的最低門檻。按照醫療保險的規則:投保人支付的自付費(deductible)越高,越容易減少他們的看診次數,或延遲治療,減少處方和定量藥。

在生病時,病患通常不得不在就醫還是省錢上做決定。有時候不是病患願意拖延看醫,或者不聽從醫生的建議,而是出於經濟上的壓力,而不得不中止或改變看醫過程。因為一看醫,就意味著賬單;所以儘管病患知道有風險,卻不得不在風險與經濟上權衡。

自付費(自掏腰包的醫療費)在上述決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Jennifer Ross,佛羅里達的一位關節炎患者,通過丈夫的工作取得保險覆蓋。但每個月$2,400的藥物支出,需要她支付600美元的自付費用。Ross最近不得不作出暫停藥物的艱難決定,這樣能把省下的錢買輪椅。
  

超過儲蓄額的自付費 付不起

在過去八年間,自付費漲了一倍,而且醫療支出更是超過家庭平均儲蓄額度。

美國的自付費計劃比例,已從八年前的55%提高到今天的80%,約上漲了45%,根據凱澤家庭基金會的研究。同時,個人計劃的自付費平均金額也比八年前增長了一倍,從584美元增加到1,217美元;再加上共同支付、共同保險和計劃外的藥物或醫療服務,壓給投保人的負擔的確不輕。

另一方面,從家庭收入來看,中產家庭收入約5.3萬美元,而家庭平均儲蓄低於6,000美元(根據Pitney-Bowes Software 2012的報告)。對不習慣儲蓄的美國家庭而言,當自付費高於6,000美元時,就可能給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去年單個病患的平均醫療支出是17,600萬元,家庭自付費用的最大額度是10,000美元。換句話說,一些存在慢性疾病或大額醫療賬單的家庭,需要支付超過儲蓄的款額(7,600>6,000美元)。

3歲的Bodey Johnson被診斷為右腎有癌癥腫瘤,已經經歷了兩次手術以及為期七個月的化療,在2013年12月28日(第七屆Good Riddance Day)他和爸爸來到時代廣場,把折騰自己的醫療賬單,其中一張的金額高達70,000美元,一起扔進垃圾桶,期望今年甩掉醫療包袱,重新獲得健康。(Getty Images)
  

健康和財務的雙重惡性循環

當消費者跳過醫療護理,他們可能陷入身體健康以及財務狀況的雙重惡性循環。

「醫療支出總是會上漲,如果你有慢性疾病,毫無疑問他們還會上漲。」凱撒分析師 Pollitz認為,「這只能逼著人們拖延治療或者減少藥物,別無他法。」屆時,宣告破產、申請白卡可能是中產再次擁有保險的途徑之一,但同時勢必增加聯邦以及州政府的醫療負擔。

Kim Brown,年薪4萬,在接受甲狀腺癌手術治療後,她不停地收到醫院的賬單。她說自己每年的自付費是7,500美元,同時需要支付住院期間15%的住院費。因為疾病她已無法工作,所以她不得不宣告破產、申請白卡(Medicaid)。

另一方面,醫生發現有高自付費計劃的病患往往受限於自付費,直到發現有潛在危險,不得不最後尋求緊急救護。而且當病患需要緊急護理時,已經是負債一身。

所以,醫生們一致認為,中產人士擠滿急癥室只是個時間早晚問題;而且往後拖延醫療服務很危險,這種趨勢如果繼續擴散的話,可能會威脅整個國家的健康。
  

我們該不該批評健保法案?

保險行業就是一個吃錢的行業,但轉移給消費者的醫療成本,卻成為很多人的新負擔。

保險公司推出的高自付額計劃比例也越來越高。2014年「高自付費計劃」的覆蓋員工比例從18%上升到23%,根據Mercer的研究。

許多病人和醫生都認為是因為保險公司(僱主)太貪婪,但是保險公司以及僱主都不同意這個觀點。還有一些僱主反過來責怪一切都是奧巴馬醫改(也稱健保法案,ACA)惹得禍,稱這迫使他們削減一般計劃,以避免在2018年支付高成本的醫療覆蓋「凱迪拉克稅(Cadillac tax)」。

也有人持不同觀點。「ACA生效以來,對各類健保計劃都起到了促進作用」,華盛頓商業健康集團的執行長Brian Marcotte認為,他所在的機構有400名員工。他認為2018年的卡迪拉克稅是減少中產醫療福利的一個誘因,但又承認管理醫療成本是另一回事。

凱撒分析師Pollitz認為ACA通過給自掏腰包的費用(自付費)設置$6,300的上限,實際上此舉會抑制消費者,因為這個數目比大多數人的銀行存款都多,但是有上限總比沒有好。

還有一些專家認為,出現中產就醫難的現象與「工資呈黏性,不如醫療成本增長快」有關。在過去50年間,工人的平均時薪幾乎沒有太大變動,按購買力計算,1964年的平均時薪約合現在的$19.18,而2014年的平均時薪則是$20.67,根據美國勞工局的統計。而與此同時,美國的醫療支出從1960年的國內生產淨值的5%上升到2013年的17%。

正如大眾所期盼的:「健保法案是朝正確方向前進的一步,但還不夠。我們期待還有更多的改善。」

責任編輯:麗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