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青少年的抗逆能力?

溫婧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抗逆能力是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但是如果我們在家庭或學校裡沒有教他們,他們是無法形成這一能力的。「青少年時期總是嘈雜而混亂的,」 《啟蒙教育(Enlighten Education)》的作者兼CEO,米勒(Dannielle Miller)解釋說。「但是現在更糟了,由於社交媒體的大肆宣傳,公眾也在持續關注這一問題。」那麼當孩子的生活出現變化、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做哪些實際的事情來幫助孩子呢?

發展興趣愛好

「青少年需要社會歸屬感,」《美麗的頭腦澳大利亞(Beautiful Minds Australia)》的作者和創始者帕薩拉里斯(Marina Passalaris)解釋說。但是沒有抗逆能力,你的孩子可能很容易被他的朋友影響——如果他們的朋友做了不健康的選擇,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要幫助孩子獲得內在力量他們必須學會自己做決定,可以「鼓勵他們加入運動隊或社區小組,」帕薩拉里斯繼續說。「鼓勵你的孩子嚐試新的活動,從而學習新技能。」

說不(但別太經常)

賈斯汀(化名)14歲的兒子托比(化名),經常受到焦慮和緊張的困擾。通過改變處理問題的方法,賈斯汀現在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那些認為能控制自己孩子的家長們其實都是在妄想,」她說。「你唯一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的價值觀和你帶孩子進入的環境。把說「不」的時候留到最關鍵的時刻。這樣當你說不時,就是不太尋常的時候,但是意思很明確。不是隨意的武斷的說不,你能夠很清晰的為孩子指出對與錯的區別。」她說這種態度使托比在困境中能夠自己做決定,並且做出明智的選擇,還重新獲得了對掌控事情的感覺。

使用視覺輔助工具

米勒為青少年設計了一款容易上手的練習。「讓他們畫時間軸,」她說。「從出生開始,並預測到他們的生命盡頭將會是多大年齡。然後畫出迄今為止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和時刻——出生、上學前班、贏了一個獎盃等等。接下來,將那些有破壞性的時間段用陰影標出。可能是一段父母不好的關係或者離異。這可以幫助學生看到在壞事發生之前和之後都有那麼多好事發生——不好的時候只是短暫的。這種視覺提醒有助於孩子保持理智地看待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把壞事當做災難。」

找到關閉按鈕

隨著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娛樂方式以及壓力。適時停止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可以採用僅僅是一天沒有科技的日子,」米勒說。

幫助孩子,也幫助他人

找到一個合適的慈善組織,你和你的孩子都加入,為他人提供幫助。研究表明當人們感到無助時,幫助他人可以減輕自身的無助感。「這種做法還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社區感」帕薩拉里斯說。「他們會覺得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他們自身是有價值的。」除此之外,這樣做能教會孩子懂得憐憫和給予,讓你的孩子接觸到實際生活中會發生的事(但卻不需讓他們處於實際的險境)。

整理好你自己的情緒

「我意識到,當我的兒子在經歷困難時,我自己的焦慮會很大的影響到兒子,」賈斯汀說。「托比會根據我的焦慮進行自我調整。我意識到我不應該增加他的負擔。事實上,他難受時使我也難受是我的問題,而不是他的問題。一個孩子不應該同時承擔自己和家長的負面情緒。」

讓他們犯錯誤

「讓事情發生,因為這就是現實生活,」賈斯汀說。「讓他們把事情搞砸。考試不及格、處理爭執或者沒被選上進入團隊。他們需要感到你信任他們、以及他們做出的決定。即使是錯的,你也要讓他們自己承擔責任。」

帕薩拉里斯同意地說道:「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

責任編輯:瑞木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青少年正值生理、心理和心智的變化階段,精力旺盛、好奇心特強,有心理學家將此歷程稱為「狂飆」時期。若父母、師長未能適時提供輔導,很可能使他們誤入歧途,造成終身遺憾。
  • 百戰百勝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生涯決策的能力?關鍵在「知己」與「知彼」。
  • 不同的教育風格,對孩子人格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
  •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專題報導)青少年很難由單一原因去解釋為何有偏差行為,可能源自家庭功能失衡,或是在學校與同儕人際關係出問題,除了父母沒時間管教之外,有時「管教過當」過於干涉,也是問題來源之一,專家建議,父母應學著放手讓孩子擁有自主空間。
  • (大紀元記者安心編譯報導)多大孩子就可以獨自在家?這沒有特別的年齡標準,因為取決於孩子的獨立性和適應能力以及他們的心理成熟度。一個13歲的孩子可能還不喜歡獨處。一個15歲的孩子也可能會領來一些不太可靠的朋友相處。
  • 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新發表研究報告稱,自殺念頭在年輕人中可以產生影響,一個學校有學生自殺的話,同校學生去「模仿」的機會增大。華社調查顯示,華裔年輕人有自殺念頭的比例超過社會的平均數字。華社領袖則建議,家長關心孩子,提供及時幫助,對減少年輕人自殺傾向有效果。
  • 讚美是幫助孩子快樂、健康地度過青春期轉變的一個法寶,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非常重要。作為家長,不僅要讚美孩子,更要學會讚美自己。因為不認可自己的人,也很難得到別人包括孩子的認可。其實,讚美自己的過程,也是審視自己對於教育孩子的方式、心態是否恰當的一個自省、自勵的過程。
  • (大紀元記者季薇編譯報導)常識告訴我們,開車發短信,或騎車不戴頭盔,絕非明智之舉。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少安省青少年反其道而行之。
  • 讚美是幫助孩子快樂、健康地度過青春期轉變的一個法寶,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非常重要。作為家長,不僅要讚美孩子,更要學會讚美自己。因為不認可自己的人,也很難得到別人包括孩子的認可。其實,讚美自己的過程,也是審視自己對於教育孩子的方式、心態是否恰當的一個自省、自勵的過程。
  • 加拿大華裔父母重視子女的全方面發展,帶孩子參加拓展訓練。展望青年領袖培訓計劃的華裔畢業生表示,野外露營、划獨木舟等活動使他們更堅強、更強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