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皮袋」老道 料事如神

作者:中國大陸法輪功學員
font print 人氣: 651
【字號】    
   標籤: tags:

南宋時浙江婺(wù)州郊外有個老人,看他的裝束、言行像個散漫的道人,可又不住在道觀中。他自稱「養皮袋」,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和籍貫。

他在婺州住了多年,可是從來沒有人見過他睡過覺,別人都很奇怪卻也不去問他。只有一個來自當塗的張先生常與老人往來,曾問他:「您是某種功法的修煉人吧?」老人並不答話,只是略微點頭而已。

南宋孝宗淳熙末年,浙漕京尹潘景矽與老人交往。潘家種有一株紫木樨,花葉繁茂,煞是喜人。及至盛夏,正是天下一片蔥鬱之時,這株紫木樨卻日見槁枯。潘景矽見花葉凋零,心中為之不悅,又恐是什麼不祥之兆,竟終日圍著這株紫木樨嘆息起來。

老人見此情景勸慰潘景矽說:「等到六月六的三更之時,我來為你移栽此花。花如果能再活下來你就要升官了。」果然,花經老人重新移栽後,枝葉蓬勃而生,花朵也怒放起來,鮮豔潤澤,竟與當初一樣。不久,潘景矽升任工部侍郎。

梅花門邊有一戶人家開著飯店,此家主人對老人一向尊敬、信賴。有一天,冰雪鋪地甚是寒冷。老人經過飯店,便徑入店中討火取暖,店主立刻取來一捆柴草。老人燃起柴草,脫下濕衣服烘烤,待烘烤完了,身上也暖和了,老人便用剩下的草搓起繩子來。草繩剛搓成柴火便滅了。

老人用草繩將未燒盡的柴捆起來,遞給店主說:「事情已經辦好了,你千萬不可動這捆柴。」店主莫名其妙,然一向聽說老人行事神異只得遵行。不幾日,飯店內忽然失火,火勢迅速向四周漫延,及至牆壁下突然火都滅了,飯店的一場火災奇跡般的避免了。

第二日,老人踏門而入,笑著對店主說:「火已燒完了吧!沒事了。」店主這才明白過來,道謝不迭。

(大紀元圖片庫)

本郡的牙兵司劉澤(「牙兵司」是古代的一種軍官名稱,是親衛兵的頭領),對待老人也非常恭敬。一天,老人忽然拿出一件布袍送給他說:「拿它遮擋你的臀部。」也不解釋,逕自去了。劉澤看著這又破又髒的布袍,嫌惡不已,又不敢扔卻,便掛在家中的浴堂前。

當天晚上,劉澤無意中得罪了太守葉叔羽。葉叔羽大怒,命人打了劉澤十五杖。劉澤挨打完畢,忍痛走出府門,正見老人朝他笑著說:「教你遮了臀部,你不聽,打了也好。」

城中有個酒家,姓劉,買賣公平、誠實。老人拿了一根長竹竿,靠在劉家酒樓旁,一邊對劉姓店主說:「救你,救你,你要動著這根竹竿,你就要挨鐵棒打。」第二天,一個惡少因為推吏所追捕,深為苦惱,持刀伺機要殺推吏。

惡少見推吏上了劉家酒樓,便追了上來,推吏眼見惡少滿臉殺氣,手中刀光閃閃,只得避來躲去,眾人也是一片驚慌。推吏被惡少逼到窗邊,眼見無路可走,忽見窗下倚著一根竹竿,便順竿溜下,逃了一死,眾人才鬆了一口氣,劉某見酒樓無損,推吏得救,心中不由感激老人。

金華門外有個姓徐的人,開著一家藥鋪,店主為人忠厚,有仁慈心腸。老人抱著一個空砂糖罐子給他說:「找些鬆脆易燃的木炭,隔五天燒一次,把它燒熱了。」 自此徐家藥鋪多了一味能治百病的靈丹。

建寧人葉森攜家避災,漂泊至婺州,一貧如洗景況難熬。老人見他可憐,就摸出一枚大錢遞給他說:「自此以後,你就不會再缺錢用了。」並一再叮囑他千萬不要丟了這枚大錢。果然,葉森不久就巧遇另一商人,兩人合夥做生意,販往運來,雖有些辛苦,但收入卻相當豐厚。

很快,葉森就積蓄了一千吊錢。等到納稅之後,忽然發現那枚大錢已經丟了,這才想起原來不經意間混入別的錢中交官了,葉森並未感覺不妥。正當此時,他的妻子暴病而亡,葉森平時所積蓄的錢,一場喪事就花得一乾二淨,一貧如故。

老人談別人的禍福富貴來,瞭若指掌。老百姓也時時去看望老人,或向他表示敬意,或向他求取錢財。如逢老人高興,得他禮物,則這天的所作所為一切如願。如果老人不高興,則持起手杖趕人,即使是士大夫也一樣對待。

在南宋寧宗慶元元年(西元1195年)春季的某一天,老人突然端坐於一只空罈中,之後便安然辭世了。

這位自稱「養皮袋」的老人其實是位修煉人,故事中真正聽他說的話去做的飯店店主與劉姓酒家老闆,雖然當時不一定理解,但最後都因此免去災禍得到平安;而牙兵司劉澤,則因為沒有照他說的話去做,結果就挨了打吃了虧。

資料來源:《夷堅志》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年輕時在醫學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奮好學,四處查訪名醫,登門求教。
  • 相傳當時有一位叫婉無義的人,將二十五弦瑟送給自己的兩個女兒,卻沒想到女兒們每天為了彈瑟爭執不休,後來竟將瑟爭破成兩片,便將其中一片十三條弦給了姐姐,另一片十二條弦給了妹妹,秦始皇得知這件事,就把分裂後的樂器叫做「箏」。
  • 北宋的錢若水,為人有器識能斷大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了他在任同州推官(即知州的僚屬和助手)時,頂著上司的壓力平息冤案的事情。
  • 唐代中期名臣韋皋,早年很窮,漫遊到劍門關外時,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相國張延賞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但不久相國就看不上他了,而且越來越厭惡得表露無遺。韋皋悶悶不樂,覺得自己很不得志,經常在幕府和賓客朋友一起出遊,並表明自己的不滿。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