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紀曉嵐的投胎傳說

作者: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1053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文化是神傳文化,自古便有投胎轉世的說法。大凡名人賢士,往往有由某某轉世的傳說。如說蔡邕是張衡後身,嚴武是孔明後身,房綰是永禪師後身等等。就是一般常人,也有某某轉世之說。

紀曉嵐是清代第一大才子,一代學術宗師,曾兩任御史,三任禮部尚書,並當過短時期的兵部尚書,最後以內閣協辦大學士(副宰相)辭世,自然對他的前身,有種種說法。

一說是火精轉世。火精相傳後五代即有,是女姓。每次出現,需擊銅器驅逐。紀曉嵐出生後,耳垂有穿過耳環的痕跡,腳板尖而白皙,似曾纏足,不宜穿靴,穿靴要墊棉絮。這種女性特徵,為火精轉世說提供了依據。有的筆記繪聲繪影地記載,說紀曉嵐出生時,有人看見火光熊熊中,有一個婦女曾徑奔紀府而失蹤影。

一說是猴精轉世。紀曉嵐平生不喜穀食,喜食板栗、大棗、雪梨等果品。幼時見桌上一有這些果品,隨即抓食。少時生性好動,在家無片刻安坐。這種嗜好和心性與猴子相彷,因而又有猴精轉世之說。

這種種說法,當然有附會和推測的因素。

紀曉嵐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時,當時取名「昀」,取字「曉嵐、春帆 」。他的祖父紀天申有四子,父親紀容舒居長,做過雲南姚安縣知府,人稱姚安公。 在孫子輩中,紀曉嵐排行第五,他與別的孩子一樣,在出生時沒有甚麼特別。但紀曉嵐年幼時,確有兩件事與眾不同,一是他的驚人的記憶力,二是他的特異功能。

五歲時,紀曉嵐接受家庭教師的訓導,啟蒙先生教他念《三字經》,開始幾天,每天教他20多個字,以為這樣已經夠多。誰知他過目不忘,念幾遍即已背熟,不到半個月,便把一本《三字經》背誦如流。小小年紀便開始讀《四書》、《五經》,並練習作詩、聯對。他對聯對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有一次,常在他家行走的慧明和尚,見他頭上梳有狀如蟬頭的髫髻,便戲謔地出上聯道:

「牛頭喜得生龍角。」

紀曉嵐白了老和尚一眼,張口對道:

「狗嘴何曾長象牙。」

此語一出,博得哄堂大笑。這對句,既回答了老和尚的笑謔,又對得十分工整。卻出自一個五齡小童,確實是身手不凡。

紀曉嵐另一天賦,是在四五歲時,不點燈火,能在黑暗中看清物件。此事他本人記憶頗深,在69歲寫的《槐西雜誌》中,作了如下一段記述——

「余四五歲時,夜中能見物,與晝無異。七八歲後,漸昏閽。十歲後,遂全無睹。或夜半睡醒,偶爾能見,片刻則如故,十六七歲後以至今,則一兩年或一見。如電光石火,彈指即過。蓋嗜飯日增,則神明日滅耳。」

這時,紀曉嵐已是朝廷重臣、文章泰斗,他對兒時生活的回憶當不屬虛語。@*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乾封二年,才子王勃,在洪都滕王閣,揮筆寫序,並題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朱元璋登基前,曾化裝易服到鎮江金山寺遊玩。和尚問其尊姓大名?朱元璋笑而不語,於寺壁題詩四句:
  •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 明朝才子解縉,文思若湧,筆意縱橫,以雋永傳神的詩文而名登金榜,高中進士。瓊林宴上,明太祖朱元璋,見其文思機敏,才華閃爍,便授予中書庶吉士,留在朝廷參議政事。
  • 薛良興一見白刺史親筆書寫的堂匾乃「極其廣大」四字,以為是讚他家房高屋大,田產無邊,於是滿臉得意,令大放鞭炮,高高掛起。
  • 明朝律學家、歷史學家朱載堉,字伯勤,號句曲山人。他平生對吹牛說大話者深惡痛絕,常謔言諷之,並專門寫作散曲予以刻劃…
  • 梁代詩人王藉,根據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作了一首〈入若耶溪〉,內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句。
  • 深秋一日,清朝才子袁枚重陽登高,瀏覽岳麓秋色風光之後,下到書院遊玩。書院掌教羅慎齋素聞袁枚輕世傲物,放浪不羈,故不願相見,只派了個弟子,陪其遊覽。
  • 陸龜蒙也是一位寫諷刺詩的高手,現在遭皮日休嘲弄,豈肯罷休?於是,以牙還牙,在「皮」字上,大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