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沇聽音律知命運

作者:德智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08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們都知道看相、算命、占卜、測字、摸骨等,能推算人的命運,但從演奏的樂曲中能聽出一個人的命運這就不多見了。而唐朝南卓編撰的《羯鼓錄》中就記載這樣一則故事。

宰相宋璟(663年─737年)的孫子宋沇對音律學很有造詣,唐德宗貞元年間,宋沇進獻樂書二卷,唐德宗讀後十分讚賞,又得知宋沇即是宋璟的孫子,於是詔見宋沇進宮。德宗與宋沇兩人對面而坐,談論音律談得非常高興。

過了幾天,德宗皇帝又召見宋沇到宣微院,讓樂工們奏樂給他聽,並說:「有錯誤不符合音律的地方,你儘可以說出來。」

宋沇說:「請允許臣與樂工們商討後,列出條文給您看。」德宗皇帝聽了後,指派宣微院和宮內教坊的樂官參加討論。幾天以後,一些參加討論的樂官進奏德宗,說宋沇並不懂得樂理、節拍,他還有眼疾,因此不能用這樣的人評論音律。

德宗皇帝感到詫異又召見宋沇詢問,宋沇回答說:「臣的確年老多病,耳朵也確實聾了,但是在評論音律方面,我還是可以做些事情。」

德宗皇帝又讓樂工們演奏,一曲終了詢問宋沇:「這次他們演奏有什麼長處與錯誤的地方?」宋沇好半天也沒說出什麼來,在坐的樂工很多人都譏笑宋沇。

宋沇看到樂工們譏笑他,怒容滿面,嚴肅地回答德宗皇帝說:「演奏得雖然很精彩,但是演奏的樂工中有些人並不適合再演奏了。」

德宗皇帝驚異地問:「都是哪些人?」宋沇即指著一個演奏琵琶的樂工說:「這個人犯下大逆不道的罪刑,不久就會受到法律制裁。因此,不適宜在皇上面前演奏。」又指一個吹笙的人說:「這個人的靈魂已經出竅了,現正在一片墓地上閒遊。這樣的人也不能在皇上身邊侍奉。」德宗皇帝聽了後大為震駭,命令主管人暗中察看這兩個人。

不久,彈奏琵琶的樂工,同事告發他六七年前他父親無緣無故上吊死了,如今已被拘捕並認罪伏法。另外,吹笙的樂工整天憂愁不吃飯,過了十多天果然死了。

德宗皇帝更加敬重宋沇,當面賜予他赤、白相間繡有日、月、星、辰的禮服,還屢次召見宋沇進宮與自己對坐暢談。每次皇帝命令宋沇考核樂工們演奏時,樂工們都惴惴不安、斂聲屏氣,不敢正視宋沇。宋沇看到這種情形,恐怕招來禍患,於是以身體有病為由引退了。(《太平廣記》)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醫。他一生為民醫病,深受百姓的愛戴。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他虛心地為同行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行醫經驗。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由於笙斗在古代是以匏,也就是以葫蘆挖制而成,所以屬於「八音」中的匏類樂器。考古學家發現2,400年前諸侯國君的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的14管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實物。
  • 北朝到隋朝時期的梁彥光,曾擔任岐州刺史。岐州的風俗質樸,梁彥光用不擾民的方式治理,百姓安居,政績被評為天下第一。他轉任相州刺史時,仍用在岐州的寬仁之政治理。
  • 朝時有一個出家的人法名道契,他本姓陳,是穎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人。他容貌醜陋,性情孤僻,言語低俗,雖然披上袈裟當了和尚,但卻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修煉的人。這個道契粗通醫術,經常在外賣弄他的醫術,不喜歡學習佛法。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兩,其實是從商人的箱子裡拿出來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當商人的背心付的錢。但這位江西術士如何辦到的?這就無人知曉了。
  • 燕子在人家屋梁上結巢,如果有一年燕子不來了,那就是有大的變化要發生了。人們認為有燕子來,是吉祥的象徵。燕子身形雖然嬌小,但有些燕子確實是有來頭的,在他們身上,也曾展現給人豐厚的中華文化內涵的神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