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出走」社交媒體 背後原因亦喜亦憂

作者:費麗希緹‧鄧肯(Felicity Duncan) 張小清 譯

人氣 1572

【大紀元2016年0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潔雲編譯報導)當我數字媒體專業的學生們坐在那裡盯著手機等待上課時,他們並不是在查臉書,也不是在查Instagram、Pinterest或Twitter。他們正查看Snapshot上朋友發布的新內容,在Facebook聊天軟件上聊天,或者是在進行群組聊天。如果時間還有富餘,他們可能轉去Instagram看他們喜歡的品牌發布了甚麼新品,或看推特上明星發的搞笑內容。不過,他們告訴我說,多數時間他們都避開社交媒體的公共平台,選擇更私密的溝通方式。

Facebook 流失青少年用戶的問題已提出了好幾年。2013年有作者探討了為甚麼青少年厭倦Facebook,據《時代》週刊報導,2011年以來已有1,100多萬青少年離開了Facebook。但許多這類文章都認為少年人轉去了Instagram(產權由Facebook所有)和其它社交媒體平台。換句話說,青少年離開是Facebook自身的問題,不是整個社交媒體的問題。

年輕人的轉變

但今天,最新的數據越來越支持這一觀點,即年輕人實際放棄了廣義的社交媒體(包括Facebook和Twitter),轉去了傳播面更窄的工具(如Messenger或Snapchat)。他們不再發布所有人可見的一般性內容,而只和最親密的友人分享自拍的醜態,或詳述班上發生事情的經過。

皮尤研究中心去年8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說,18歲至29歲之間的智能手機用戶中,有49%使用即時聊天工具如Kik、Whatsapp或iMessage,41%的用戶使用自動刪除訊息的軟件(如Snapchat)。

Snapchat聊天軟件讓用戶可進入閃聊模式,在短時間內讓信息消失。(Peter Macdiarmid/Getty Images)

該中心另一項研究則指,只有37%的該年齡段用戶使用Pinterest,使用Twitter和LinkedIn的分別只有32%和22%。即時消息應用顯然勝過了可公開訪問的社交媒體。

不可否認,82%的受調者都說他們使用Facebook。但問題是這樣提的:「你是否使用過互聯網或移動應用登錄Facebook?」擁有Facebook帳戶和日常使用是兩回事。皮尤確實掌握了人們使用Facebook頻率的數據(70%的人說每天至少一次),但有關數據並沒按年齡細分。而從我從課堂討論和作業中收集到的信息來看,許多年輕人登錄Facebook只是去看看他人在發些甚麼,而不是發布自己的內容。他們的照片、更新、讚或拉黑,更多轉到了封閉區域,如群聊和Snapchat。

年輕人為何離開

雖然對這一現象還沒有很多研究報告,但據我與80名美國大學生的對談,年輕人棄社交媒體轉去即時通訊,似乎有三方面原因。

1. 奶奶喜歡我的個人資料照片。隨著Facebook 的普及,其用戶的年齡構成也發生顯著變化。根據皮尤調查中心數據,65歲以上的網民有48%使用Facebook。隨著社交媒體的使用不再限於年輕人,其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有所減弱。很少有大學生希望父母看到自己週末晚上休閒的照片。

「奶奶不需要看到我週末晚上在做甚麼。」(KimSanDiego/Flickr)

2. 信息的短暫勝於持久。許多我與之談話的學生都不在Facebook等網站上發照片,如一個學生所說,「那些照片永遠在那!」伴隨Facebook平台長大的學生都很注意存在那裡的照片帶來的影響。而Snapchat承諾過段時間就刪訊息,這使他們能鬆上一口氣,不必去管理自己發過的內容。

3. 在專業與個人生活之間畫界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知,未來雇主、大學錄取辦公室甚至銀行可能用社交媒體資料對他們作評估。對此,很多人似乎更加有策略地使用社交媒體。比如,我的一些學生在Twitter等網站上創建名目繁多的用戶名和資料。他們精心策劃張貼在Facebook或LinkedIn公開檔案中的內容,而轉入私人平台進行真實的分享。

這是否是個問題

我們看到的或許是數字媒體的下一波浪潮,正如年輕人是最早入駐Facebook和Twitter這類平台的,他們現在可能也是最早離開並轉向新東西的族群。

年輕人從可公開訪問的社交媒體出走,轉向較小群體的即時通訊軟件,無論是對社交媒體企業還是更廣泛的社會公眾都有一些影響。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種轉移可能令人不安。如果年輕人不太願意在站點提供個人信息(數字廣告系統依賴這樣的數據運作),可能會有大問題——喬.圖羅(Joe Turow)在《日常的你》(The Daily You)一書中有詳細描述。

比如說,年輕人都不再在Facebook上點「讚」,這個平台對廣告客戶的長期價值就沒那麼高了。目前Facebook收集用戶的「喜歡」和「分享」數據,以針對個人投放不同類別的廣告。假如你「讚」了一個動物救援組織,您很可能會在Facebook上看到寵物用品連鎖店的廣告。這種精確定向已使Facebook成為一個巨大的廣告平台。2015年,該公司盈利近180億美元,幾乎全部來自廣告。如果年輕人不再點「讚」供應信息,這一金額可能不保。

從父母和年長社交媒體用戶的角度來看,這種轉變也令人不安。習慣於在網上監督孩子部分活動的父母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被拒之門外。另一方面,對於使用這些平台保持聯繫聯絡、交換信息的長輩來說,他們的這種變化幾乎會被忽視。實際上,對於那些不能理解為甚麼要曬髒衣服照片的老人來說,這種轉移還會被誤認為是年輕人走向成熟的表現。

站在社會或學術的視角來看,這種出走既有令人鼓舞的一面(它回應了網絡發帖要有節制的呼聲),同時也令人擔憂。

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政治活動向網絡遷移,社交媒體在一些重要社會事件中也扮演著主要角色,年輕人的流失,可能意味著他們不再容易接觸到關係社會公正的重大問題和政治理念。如果大學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群聊和Snapchat上,新的想法就少有機會進入他們的網絡。新興研究表明,我們使用社交媒體時對新聞的選擇,可以使我們只看到視角很窄的、帶有派別觀點的新聞。如果年輕人更少使用開放的信息服務,他們接觸到挑戰現有觀念新聞的機會可能會進一步減少。

如果年輕人都將臉扭向一邊,花費大量時間只與熟識的人聊天,社交媒體在社會政治領域的潛力可能永遠不會實現。(Sebastiaan ter Burg/Flickr)

社交媒體的巨大潛力在於,能創造一個強大且開放的公共領域,讓思想可以傳播,繼而形成社會行動的力量。如果年輕人都將臉扭向一邊,花費大量時間只與熟識的人聊天,社交媒體在社會政治領域的潛力可能永遠不會實現。@*

本文作者為美國卡布里尼學院數字通信和社會媒體助理教授,本文原載「對話」(The Conversation)網站,原題為《再見社交媒體,孩子們正退出在線公共廣場》(So long social media: the kids are opting out of the online public square)。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4個月大寶寶說「不」影片  逾百萬網友觀看讚歎
臉書擴大直播功能 美iPhone用戶先享用
找工作嗎?5種使用社交媒體壞習慣一定要改
社交媒體另類影響力 讓飛行乘客變乖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