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四)百病生於氣

作者:陳彥玲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940
【字號】    
   標籤: tags: , ,

上篇說到《禮記‧禮運》提到「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演繹出人間許多恩怨情仇,須透過教育與禮制來規範人心行為,否則七情過度了,不但傷人也傷己,果若倫理道義擺兩邊,私情欲念放中間,那將災難連連,不得寧日。

《紅樓夢》中的寶玉病倒了,急壞了賈府上下,他們遍請名醫,卻「皆不識病源,只有城外破寺中住著個窮醫,姓畢,別號知庵的,診得病源是悲喜激射,冷暖失調,飲食失時,憂忿滯中,正氣壅閉,此內傷外感之症」。而另一主角;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也讓她從懂得吃飯起就放不下藥罐。他們倆的這些病症可被現代醫學歸為身心病症範疇。如果我們從中醫角度來看也是由於七情過度引致。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其〈陰陽應象大論〉中也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而這一切的一切則皆因欲望所致。

古時明君聖人和平常百姓多以順服天意、積德行善來修養自己與造福他人。五帝的仁德順天,留下了許多神奇事蹟,啟示後人。華人對於孩子的教育用心是不遺於力的,且四海皆然。有大志者希冀日後報效國家,造福百姓。為一己之私者以個人家庭事業前途為圖謀。那麼,如果我們從表面來看,古代的皇帝在無戰亂時候,大志與己利好像都能兩全其美。果其然乎?我們來看看《列子‧黃帝》篇中的記載,再來想想為人父母者教育孩子的用心該如何擺放,鑑古知今,也才不枉身為炎黃後代的福緣。黃帝過什麼樣的日子呢?

《列子‧黃帝》載明:「黃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養正命,娛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皯(音趕,皮膚黝黑粗糙之意)黴,昏然五情爽惑。」

這一惑讓他花了十五年做了一個改變:「又十有五年,憂天下之不治,竭聰明,進智力,營百姓,焦然肌色皯黴,昏然五情爽惑。」

從一己到大志,卻仍「焦然皯黴,昏然爽惑」。所以黃帝開始檢視自己的內心與生活習慣之後,喟然曰:「朕之過淫矣。養一己其患如此,治萬物其患如此。」於是「放萬機,舍宮寢,去直侍,徹鐘懸,減廚膳,退而閒居大庭之館,齋心服形,三月不親政事。」

這萬機一放,齋心一起,倒也出現了神奇的事,到底發生了甚麼,讓黃帝懂了值得流傳千古的道理,各位看倌,且看下回分曉了。@#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 在兩周金文書法中,《虢季子白盤》銘文與眾不同,藝術性相當突出。它流淌著創意者與書寫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標準,負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氣息,隱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且具創意精神。《虢季子白盤》銘文在章法上,兼具傳統和獨特的審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顯示其表現技藝之爐火純青。
  • 神傳漢字還有許多妙解法,類似各種燈謎的作法。拆字、合字、妙會等等是漢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燈謎中常用,古代讀書人也喜愛玩玩這種文字遊戲,透過玩字、猜字也能預測考題,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 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大盂鼎》,被列為「四大國寶」之一,非但其銘文字數多、書法藝術精彩絕倫,它本身的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堪稱一流的寶鼎。
  • 關於雞蛋有個迴旋不盡的問題——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考倒古今眾生的問題,可以從漢字的起源中找到答案。就來看兩個關鍵——存在。有神論與無神論結出的果實大不同。
  • 散氏盤是西周厲王時期的經典之作,清乾隆初年陝西風翔出土。盤高20.6厘米,口徑54.6厘米,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 我們可能天天在看字、寫字、打字,然而我們真的懂得漢字內蘊的義涵嗎?來一趟甲骨文和金文之旅吧,從文字的始初意義和生命的意義接軌,這是一趟又有趣又深刻的神傳文化之旅!
  •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是特定禮器,高貴華典、古意盎然,與散氏盤、大盂鼎、虢季子白盤並稱為四大國寶。
  • 雖然現今「貧窮」常並列出現,「貧」與「窮」也都有缺錢少財之意,不過貧、窮意義並相同。生活清貧無須擔憂,如果走到「窮」的境況,那才真正考驗意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