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邊讀邊走

下一頁,翻閱自己

作者:李明璁
因為持續閱讀與漫遊,我們相遇; 因為相遇,我們重新創造了自己。(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我喜歡挑選書或雜誌,作為送給親友的生日禮物,尤其是可以連結個人和時代的出版品。比如在歐洲旅行途中,我常在市集舊書攤翻找《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國家地理雜誌),如果運氣好挖到六、七十年前的某期,出版時間剛好就是某位長輩的誕生月,那毫無疑問便是個美好雋永的紀念品。

至於二十上下的晚輩,比如我就曾經選送與之同年誕生(一九九六)出版的《廣末涼子初寫真集》。當時洛陽紙貴、一本難求的攝影書,如今偶然被我從東京神保町古書店挖掘出土。翻閱一幀幀十六歲的少女廣末,青春無敵的氣息從書頁溢滿而出。祝你生日快樂,以這本forever young的寫真集。

而話說自己,年過四十,我就有點自暴自棄不喜慶生了。倒是去年有個禮物,卻讓我覺得不切蛋糕不吹蠟燭的這天,其實還挺可愛,開啟了不同的想像。

這是來自日本一個稱之為「バースデー(Birthday)文庫」的計畫,他們為一年中三百六十六天(含閏年的二月二十九)生日者,分別選出屬於「你的這一天」之代表作品,然後為此書重新套上印有日期的書衣。

我的「生日書」,是誕生於一九二〇年八月二十二日、美國作家布萊伯利(R. Bradbury)的經典科幻小說《The Martian Chronicles》(中譯:火星紀事)。這禮物令我不禁莞爾,原來,我常覺得自己與多數地球人類格格不入、甚至屢遭排擠的火星怪氣,早就如此命定,只能一笑置之了。

對我來說,紙本書或雜誌,和網路文本最大的差異,就是它們像人一樣,有著確切的誕生日,且隨著時空遞變,讓閱讀者從視覺、觸覺、嗅覺,都能清晰感受到紙本的年齡意義。人與書的生命,因此交互編織出具有身體感應的親密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我熱衷於蒐集各種紙本出版品的創刊或停刊號。我深信任何雜誌的發刊就是一則宣言,它必定會在誕生日大聲說出自己是誰。比如二〇一〇年我參與創辦《cue》電影雜誌時,就作了這樣的發刊告白:「既然電影和人生,總是互為déjà vu(似曾相識),我們或許需要一些『連結』的提示。」

然而有哈囉就有掰掰,能夠為說再見作出經典示範的,莫過於二〇〇九年四月最終號的《廣告批評》。作為日本當代極具影響力的文化評論雜誌,當時在熄燈的封面,竟只簡約素淨地寫著:「三十年來,非常感謝。」如此感傷卻也如此帥氣。畢竟,說再見,一如人生,總是千言萬語終歸一句了。

二〇一六年,這個對我來說人生空前艱苦的歲末,我在紀伊國屋書店買了本新書,書裡的每一頁都是空白,只依序在頁首印著一行極小的字:某月某日星期幾。書是剛好可以放進外套口袋的「文庫本」,書名叫做:《マイブック》(My Book),副標是:「二〇一七年の記錄」。

有趣的是,在書封摺頁,留了一個貼相片的小方塊;而最末版權頁,則把著作者欄空白,等你填上自己名字。其實,這是一本偽裝成書冊模樣的日記本。每一年,新潮社這家歷史悠久超過一世紀的出版公司,都會發行這本無字而待寫的小書,並收入其著名的「新潮文庫」系列。

我很喜歡這個概念,不只是作為一個有創意的行銷策略,更有著深刻儀式性的象徵意涵:每一年的第一天,請試著提筆,為此時此地人生百態,開始寫一本專屬於自己的書。

我一直深信班傑明(W. Benjamin)在《單行道》中所言:「面對自己而不感到惶恐,才是幸福。」也於是,這個「自分の本」,其實就是每天面對自己最好的練習(或許因此就可以不用再焦慮地購閱各種「勇氣」系列暢銷書了吧)。◇

——節錄自《邊讀 邊走》/ 麥田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余心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夜鶯計畫」拯救了無數人,但挽不回生命。那些來不及解釋的歉疚,來不及道出的愛,與那個永遠不願掀開的祕密――塵封在閣樓置物箱的那張身分證,讓這一切重新翻湧了起來。
  • 有一家團體家屋,我們兄妹一致認為「這裡應該會適合母親」。它位在離家距離適中的郊外,就在田地正中央,窗外的景致也不錯。附近有幼稚園,日常生活中也會與幼童進行交流。最重要的是,那裡的方針是「與老人一起生活」,而不是「管理老人」,在各方面都不會過分拘泥規則,我們覺得很適合母親。
  • 二○一四年,伊斯蘭國攻擊娜迪雅在伊拉克的村莊,於是,還是二十一歲學生的她,人生毀了。她眼睜睜看著母親和兄長被強行拖走處死,她自己則被伊斯蘭國戰士賣來賣去。她
  • 人走了,時間也過了,畫留下來了,時間停止在那裡?這幅畫變成了歷史。 臺灣是不是這樣?很多生命在生鏽,而後腐掉?
  • 1937年夏天,中日戰爭的陰影襲來,七歲大的小女孩陳銀娜離開熟悉的上海,被父親送往青島避暑(禍),從此她就不曾再見到父親了。她從青島離開了中國,完全沒有意識到這趟旅程即將改變她的一生。
  • 走路,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趟小旅行。在短短的時間縫隙裡,讓心獲得自由。而那些在匆忙間被遺忘忽略的人事物,也在行進之間,重新浮現。
  • 對我而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真是一本適時出現的書。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把它走出來,完成自己的天命。(繪圖:北翠╱新紀元)
    請傾聽內在心的聲音,不要讓它湮沒在塵世的噪音中。太多的噪音總是試圖誘導你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卻從未告訴你生命的真相。
  • 如此幸福,在這座城市,我獲得過無數個詩意瞬間:在一個剛出生的小寶純真的笑容裡,在一位老人需要我攙扶著他才能走到地鐵口的臂彎,在一張手繪風格的甜甜圈廣告上,白茫茫雪地上緩慢行駛的大巴士,清脆悠揚的古老教堂的鐘聲,紛飛的金黃色落葉,甚至,交通紅綠燈照耀的一塊冰面上,隨時隨地,詩意像美好的精靈,跳出來和我打招呼。
  • 有天外婆一大早就揹著我到橋背河邊,把我放在一塊大石頭上,自己挽起褲腳走到河裡。摸啊摸,捉到了一小籮筐。(本茶╱新紀元)
    「別人做給你的飯菜,永遠好吃的。」外婆說。我出國後除了去餐廳吃飯,絕少機會能吃到「別人」為我做的。無論是去朋友家,還是朋友來我家,都是我做主廚。偶爾吃到一次「別人」做的,會感動不已。也應驗了外婆說的話是真的。
  • 999年那個夏天,我見證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善舉壯麗的詩篇。勇敢神聖的使者大慈大悲劃破黑暗的長夜,讓宇宙真相遍撒人間,照亮了未來人的路。(本茶╱新紀元)
    1999年那個夏天,我見證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善舉壯麗的詩篇。勇敢神聖的使者大慈大悲劃破黑暗的長夜,讓宇宙真相遍撒人間,照亮了未來人的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