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乾坤 認字六

「有」心則靈 敬天重德有點化(上)

陳彥玲
「有」字與敬天祭祀有著不可忽視的淵源。(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小學六年認字排行上的第六個字:「有」。這個字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見;〈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裡唱:「『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孩子入學後就會主動或被詢問:「有什麼人生的志向或夢想?」,在課堂上還是很重要的作文題目呢!到了適婚年齡也得問問:「有什麼人品和經濟條件可以成家?」直到生命盡頭回首時還能問問:「有什麼可以為世界或子孫留下的紀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有」字的內涵和運用吧!

「有」的金文。(陳彥玲提供)
「有」的小篆。(陳彥玲提供)

「有」字的金文和小篆,若我們將這個字拆解開來,那麼就出現了上部手形,和下部的月形。手形像是右手的圖像,月形則意指「肉」。

祭祀臘肉不一般

段玉裁注:「胾,大臠也,謂鳥獸之肉。……人曰肌,鳥獸曰肉,此其分別也。」那麼在上古神人共世的時代裡,凡事以天意為大的文明中,要能被以文字記載下來的事情,基本上都與神傳的文化有著密不可切割的關係。所以,這個「肉」則肯定還不是一般的肉,指的是祭祀用臘肉。

說起這個「臘」,如果讓現代人來說些以臘為內容的詞語,則不外乎臘肉、臘腸、燒臘、臘八粥或臘月要準備食物過新年了。但如果我們回溯歷史古籍就能發現,臘肉等食物其實是祭祀大事中的祭品呢!

上古時代留給後世許多神話傳說,例如:神農嚐百草、黃帝得道升天、大禹得神助以治水和商周交接時的眾神封榜等等,在在描繪了神人共處時代和神傳文化的精采,也有諸多典籍記錄了帝王們對於祭祀的嚴謹與重視。

《禮記‧禮運》就記載著孔子之言曰:「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對天地神明的祭祀只能由德高望重的天子為之,因為自古以德行來配其能力,唯有德才兼備才能體悟天地運行之規律,也才能獲得或體悟神明之感召點化,而用以替天行道,是以帝王稱為「天子」。

《說文解字.肉部》寫道:「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那麼在神州大地年歲終時,合祭眾神不只是迎春之舉,也是向上天匯報一年來替天行道的總結。我們從殷商的甲骨文所表述的內容,可以看到商王的各種占卜的記錄(卜辭),例如用什麼來當祭品、天候情況、與地方諸侯或鄰國的關係變化、收成豐貧到妻子的分娩都是占卜的內容。

占卜時當然不像現代所見的隨手卜卦,甚至沿街一擺還叫賣了起來。那得有虔誠的心態與隆重的儀式,獻上祭品時的謙敬與現代只講究臘肉醃製烹調方法與美味則大相逕庭了。

「有」並非只有拿取

當我們明白了「有」這個字與敬天祭祀有著不可忽視的淵源時,相信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會更深刻地讓孩子明白,凡有取或己有才能和物品都必先心生謙敬,就像手中拿的是敬神祭天的臘肉一樣,不能沾沾自喜,勿忘「舉頭三尺有神明」,為孩子打下一個堅固的品行基石。

台灣的小學入學禮有著多年的歷史,雖然各校方式不盡相同,但多有展現神傳文化的精采之處,例如穿漢服正衣冠、淨水盥手、拜聖賢先師孔子、硃砂啟智、端坐及手握毛筆寫「人」字開筆,以淨其身也以敬其心。也有的學校設置了乾淨隆重的「義路」和「禮門」讓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一起幫助孩子走上學習禮義的入德之路。期許新生除了認真學習知識之外,更要以培養良好的德行為一切的基礎,才能確立擁「有」了讀書為人的正確方向。下回我們再來說說孩子入小學一年級時與「有」這個字相關的身心發展議題。◇(待續)#

責任編輯:李曜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2014年的「法」與2015年的「廉」兩個漢字道出了民眾內心的希望;「以法治國」而非以個人權利物慾為標準來治理國家。去年的中國民眾則盼望著「以廉養能,有廉知恥」的時代早日實現。
  • 筆者想起自己讀小學時,教科書裡描述祖逖聞雞起舞的勤勉壯志,如果在孩子心中樹立鍛鍊典範,總能幫助孩子過上比較正常健康的生活。
  • 至此,我真切地明白了,他們想用最良知的味道,讓下一代承傳著數千年來不能改變的道德文化。因為,一方水土養育著一方人的口味與體質,真材實料的熱乾麵,要養出腳踏實地的炎黃子孫。
  • 隨著蔡教授的說明,我從他的眼神中能看到這場中國民族的大考驗,一場詆毀與維護良知的正邪大戰正從中國影響著全世界。這在人類的歷史上可能是唯一一場對全人類的道德考驗,歷史早有明確的答案,天地存亡唯道德耳。
  • 佳句引豪友,嵇康看著這些詩句,發現每一句的第一個字有:「竹」、「笆」、「籬」、「笛」、「笑」、「筆」、「箴」都是竹字頭,也想到這幾個文友也都是愛竹之人,應是知音,值得交往,於是添就了末句:「篁篁有節聚七賢」。從此,「竹林七賢」稱號不脛而走,也流傳至今。
  • 動盪的世局中,歲月變成了人性中的大考驗,竹林七賢的友誼最終也因人志有不同而各分東西。嵇康、阮籍、劉伶對執掌大權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的態度。嵇康的剛強性格也讓他得罪小人而遭滅頂。阮籍在嵇康被殺害後佯狂隱世,劉伶一樣沉醉酒飲之中,向秀在嵇康被害後被迫出仕。阮咸入晉為散騎侍郎,只是不為當朝所重。山濤起初「隱身自晦」,但40歲後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王戎以其強盛的功名心,歷仕晉武帝、晉惠帝兩朝,自有其亂世為官之道,然也最不為後輩稱道。
  • 在魏、晉交替期間的這七位文人初因文采氣習而結交並以竹林七賢名世,但是在野心勃勃的司馬氏窺伺之下,政局暗湧:世道難清,隨著時間的推移,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等七人也就演繹出不同的人間品行。
  • 每當回憶起自己的求學過程,總有一份感嘆:如果當年的老師不只要求學生們將字寫好,不只是要學生們反覆的練習,還能讓我們真正懂的字裡更深的內涵,那麼整個國民的文化水平與品德修養肯定能更上一層樓。筆者曾與多位教師與家長交流過這樣的想法,得到不少共鳴,在他們殷殷關切的期盼中,筆者從本期開始將陸續為讀者獻上一系列「漢字乾坤」的文章,希望師長們可以藉此更幫助孩子們落實其為人處世的基礎。
  • 孩子進入小學之後(中港台)會學到的漢字,排行第五個字是「了」,這也是個很有意思的字。我們可以引導孩子來添加些筆劃,讓孩子發現漢字的趣味性,例如:「了」加個「人」就成了「仔」;加個「一」就是「子」,看起來都跟小孩子有關。如此有趣又增多認識其它字的方式,對孩子初學漢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們就來看看如何運用「了」字,學習打下品德基礎吧!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