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奇聞:法官問的案子 發生在另外空間

文/宋寶藍
敦煌10世紀彩繪經卷《地獄十王經》
敦煌10世紀彩繪經卷《地獄十王經》(局部),描繪亡魂過第一殿——秦廣王殿,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1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中國古代,從平民百姓到當朝大臣,對另外空間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而且有些方面認知很超前。古人對另外空間的認知,除了記載的天國世界,還有對地府結構、生命形態及職能的介紹。

唐朝貞觀年間,大理寺長官唐臨[1]在獄中審訊問案,聽說了一件事。於是請刑部侍郎[2]劉燕客招來一位官員,與大理寺少卿[3]辛茂一起審問了一樁奇聞。

貞觀年間,刑部郎中[4]宋行質性並不信佛,還常說些誹謗神佛的話,於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五月,病亡。到了六月九日,隸屬於刑部的都官有位令史叫王璹(音贖)忽然得病身亡,幸運的是兩天後他又甦醒。向眾人說起了他在地獄的所見所聞。

據王璹所說,剛死之時,看見四個人把他抓走了。王璹跟著他們進入一扇大門,看到大廳西間坐著一位官人,而東間坐著一位僧人。東西兩邊各有床褥、几案,光侍童就有二百多人,容貌都很俊美。台階下站著官吏拿著文案。

王璹看見一個老人,戴著枷鎖面向西,還被綁著,站在台階下。王璹走到庭中時,也被綁上了。官吏審訊王璹,貞觀十八年,在長安任佐史時,為什麼給那名老人更改戶籍?王璹回答:「那不是我的過錯。」因貞觀十七年,蒙太宗皇帝恩典,他已改任官職,所以貞觀十八年改籍之事,並不是王璹之過。廳上長官聽到王璹的辯辭,回首問老囚:「為什麼誣告他?」

老囚說:「當時我的年齡實際還沒到,由於王璹改了戶籍,虛加了我的年齡,我不敢隨便誣告他。」王璹說:「貞觀十七年改任,如今文書還在家中,請派人查驗。」於是長官叫差吏為王璹鬆綁。待文書取回後,長官查驗後,發現王璹所說確實無誤。判老囚理虧,遂即派差吏把他押走了。

王璹看見門外昏暗,有一座城,城上都有矮牆,看起來像個凶險的地方。長官批閱卷宗,判王璹無罪,就放他回去。差吏帶著王璹來到東階拜別僧人,僧人在王璹手臂上蓋了一個印,並說:「好走!」

差吏帶領王璹走出東門,向南走經過了三道城門,每道城門都要查驗手臂上的印記,才會放行。走到第四道城門,很像官府城門,但是守衛森嚴,同樣檢驗印記後才會放行。

當他們走出城門後,王璹忽然聽見有人叫他,回首一看,是刑部郎中宋行質,見他面容淒慘發黑,沒有戴帽子,也沒有繫腰帶,還穿著昔日的舊紅袍,頭髮短而下垂,如同胡人一樣。

宋行質站在大廳階下,有差吏看著他。台階西面靠著城牆的地方,豎著一塊巨大的木牌,上面寫著:「這裡是審判高官的地方。」每個字都很大,約一尺見方,非常醒目。廳堂上設有床、椅、几案,擺設如同官府,只是沒有人坐。

見到王璹,宋行質又悲又喜,得知他為了改籍一事來到地府,如今已經無事,要返還陽間了。宋行質說,他被捉來責問功德簿之事,但手中又沒有功德簿,所以被困在這裡。因飢餓寒冷,實在苦不堪言。他殷勤地叮囑王璹,趕緊回去轉告宋家人,要為他多積功德。

王璹與他告別,剛走了幾十步,宋行質又叫他回來,還沒等說話,這時廳上來了一位官員怒斥王璹,怎能擅闖囚犯之處。於是命士卒揪住他的耳朵,把推他出去了。王璹來到一扇門前,門吏說:「你被揪了耳朵,耳朵會聾,我幫你去掉耳中的東西吧。」於是伸手去掏他的耳朵,耳中發出一陣聲響,驗明印記後,就放他出去了。

門外一片漆黑,王璹不知身在何處。他站著等了一會兒,之前查問他的差吏從門裡走出來,看見王璹等他,就讓他給一千錢。王璹心想:「我沒有犯罪,長官放我出來,為什麼要賄賂你?」差吏說:「您不要覺得難堪,之前如果我不早些帶你見官,你就得在這裡多綁兩天,那豈不是很辛苦?」王璹覺得他說得有理,慚愧地向他謝罪。不過差吏並不要他的銅錢,想要白紙而已,並約好期限十五天後來拿。王璹答應了。

王璹剛回到家,看見家人都在哭泣,當他走進門後就甦醒了。到了十五天,王璹一時忘了送白紙,第二天病又犯了。昏沉中那名差吏來了,憤怒地指責他失信,答應好的事又不去做,就準備帶走他。王璹苦苦哀求,答應一定踐行約定,這才甦醒過來,趕緊告訴家人,去買一百張紙,作成紙錢焚化給他。

不料,第二天王璹又犯病了,昏沉中聽到那名官差說:「多謝您送我紙錢,但質地不好,不好用。」王璹再次請罪,請求重作,他再次甦醒過來。幾天後,王璹叫人用六十錢買了百張白紙做成紙錢,並準備了酒菜佳餚以饗地府差吏。他親自來到隆政坊西渠水上燒掉紙錢,終於兌現了約定。此後,王璹身體輕健,疾病痊癒了。

從古至今,中國民間一直有燒紙錢的習俗,就是為了讓故去的親友在另外的世界,免遭飢餓與寒冷,免作無吃無喝的孤魂野鬼。這樣看來,民間習俗帶著許多人道關懷。同時,這則故事中還涉及到另外空間,肉眼看不見的地府。仔細想一想,數千年來,中國百姓的視野很超前,很早就已經探索另外空間了,對其有了具體的認知,已經知道用約定俗成的方式溝通其它的世界,並賦予不盡的關懷。

這件事發生在大唐貞觀年間。大理寺官員唐臨與刑部侍郎劉燕客、大理少卿辛茂,在獄中審訊問案,得知了此事。為求證,唐臨特別讓劉燕客去請王璹,又親自與辛茂一起詢問他在地府的所見所聞。所以編纂《冥報記》時,唐臨作為問案的當事人,詳細地記錄了事件的始末。@*

事據《冥報記》

注釋:
[1]唐臨於貞觀年間,為侍御史,曾經奉太宗之命到交州審理刺史李道彥一案,此案是涉及三千多人的大案。唐臨審清後,釋放了含冤的三千人。後來,他遷任大理卿,官階從三品。他審理刑獄,從不妄判、冤枉罪囚。所以經他審理的案子,囚犯都會心服口服,甘願領罪。
[2]刑部侍郎,官職,正四品下,相當於司法部副部長,與尚書(部長)掌管天下刑法以及服勞役的獄囚,審核全國財政收入等政令。
[3]大理寺少卿,官職,從四品上,掌管邦國案件審理,量刑斷獄等事。
[4]刑部郎中,官名,從五品上,掌管司法、審覆大理寺、州府刑獄。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臨常年從事司法工作,審理刑獄案件,見過形形色色的犯罪記錄。為了勸戒後人,他蒐集了大唐國中的真人真事,或者聽說的一些故事,將它們記錄下來,作為後人的參考,以此感化人心。《冥報記》由此而來。
  • 大凡家族設宴,招待親戚,碗筷是少不了的。用碗盛飯再小不過的事,在神明眼中,也能從中衡量一個人的誠意。唐朝有一則故事,吳王師傅的妻子因用不乾淨的碗盛飯給親人吃,受到神明警戒。
  • 圖為元 陸仲淵繪《地獄十王之.五七閻羅大王圖》。(公有領域)
    唐朝大法官唐臨所著的《冥報記》記錄了一則故事:官員柳智感穿越陰陽兩界代理判官職務。
  • 南宋時期,一位八十五歲的老翁,陰差陽錯來到地府,親眼目睹了很多景象。他還陽後,由縣裡的文官詳細記錄下來。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兩,其實是從商人的箱子裡拿出來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當商人的背心付的錢。但這位江西術士如何辦到的?這就無人知曉了。
  • 燕子在人家屋梁上結巢,如果有一年燕子不來了,那就是有大的變化要發生了。人們認為有燕子來,是吉祥的象徵。燕子身形雖然嬌小,但有些燕子確實是有來頭的,在他們身上,也曾展現給人豐厚的中華文化內涵的神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