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期的素質教育

晨光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1日訊】幼稚園雖然沒有像中小學那樣嚴格、正規的考試,但是受社會大環境和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幼稚教育中也有應試的傾向,主要表現在把所謂的智力開展和智慧訓練提到了不适當的位置,乃至忽視幼儿的全面發展。

學前教育的重點首先應放在習慣的培養上。幼儿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必須高度重視幼儿習慣的培養。其次是興趣。幼儿由于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開始產生新的需求,對什么都很感興趣。這种對事物的濃厚興趣是他以后進一步求知的精神源泉。同時由于幼儿的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這种興趣又是很隨意、很脆弱、很短暫的,需要認真加以引導、保護、強化和培養。第三是智力啟蒙。目前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少誤區,不少人理解的所謂智力開發著眼于灌輸、識記一些意義不大的知識,而忽視了幼儿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全面開發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前期素質教育應堅持如下原則:一是游戲原則。游戲應是學前期儿童的主導活動。二是科學性原則。不論是開發智力還是培養習慣都要遵循儿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儿童認識世界的規律。三是成功的原則。學前教育應該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教育,教師應該時時注意保護、滋潤每一個孩子剛剛萌芽的自尊心,使儿童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專家認為﹕兒童劇能夠促進素質教育 (2/27/2002)
  • 哪來那麼多哈佛女孩? 從畸形”精英”說起 (11/22/2001)
  • 白樺 :教育買賣在中國 (9/2/2001)
  • 程杏培:哈佛女孩談素質教育——中美學生八大對比 (8/26/2001)
  • 教師學生霧里看花 素質教育陷入誤區 (7/25/2001)
  • 素質教育,究竟應該“考”什麼? (6/22/2001)
  • 北京明星初中擇校費高達十萬 (5/24/2001)
  • 清華大學舉辦中學校長論壇 (4/26/2001)
  • 政協委員批評:中國大學問題日趨嚴重 (3/12/2001)
  • 擇業錯位還是教育錯位 (2/24/2001)
  • 重慶中小學亂收費名目繁多 一校長被令停職 (2/18/2001)
  • 中國足協也搞素質教育 (1/18/2001)
  • 中國中小學教育改革明年將有大動作 (11/13/2000)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昨天下午,全國青少年學校足球工作會議暨學校足球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來自各地教育系統和地方足協的近1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 最近,重慶市查處了一些中小學以花樣翻新的手法亂收費的事例,責令清退諸如素質教育費、培优補差費、興趣活動費、獎學金費、托管費之類亂收費項目。 
    • 關于應試教育与素質教育、專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爭論已經進行了許多年,隨著爭論的深入,全社會也已經形成了基本的共識,我們的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由專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轉變。對于這場爭論的起因,人們往往歸結于教育觀念的變化,但社會現實需求的變化,才是觀念轉變的深層動因。
    • 當人們一直在關注中小學如何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時候,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劉西拉委員敏銳地將目光投向大學本科教育的質量。在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他強調說:“入大學深造是許多青年人的美好追求,我們要讓他們在大學學到更多的真本事。”
    • 即將慶祝90周年校慶的大陸清華大學今天首次舉辦中學校長論壇﹐在為期四天的論壇中,與會人士將討論三大專題“素質教育”、“教育測量與評價”和“現代教育技術”。
    • 北京市小學升初中實行「電腦分發」以來,各界對此一直褒貶不一。支持者稱有利於素質教育;反對者言不符合因材施教。其實,青年人要升學,「擇優錄取」的文化考試應該是目前唯一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辦法。因為各學校質量參差不齊,上中學要爭讀名校,成了一種正常現象。
    • 在素質教育的大旗下,高考從去年開始嘗試3十X,南京部分中學今年招生時采用了綜合素質測試,新穎的題型、不同以往的知識融合方式,在讓考生耳目一新的同時,也使不少教師、家長、學生體會到了種種“不適感”:素質教育要不要考試?素質教育應該考什麼?

    • 有關調查指出,我國有3億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長期生活在緊張的學習之中,他們所需要的是全新的素質化教育。
    • 在優秀兒童舞台劇《寶貝兒》座談會上,羅英激動地說,家長們寧愿逼孩子練琴、花錢買玩具,卻很少給孩子買票上劇院。與影視劇相比,戲劇以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在藝術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