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年紀輕輕過勞死?「死亡荷爾蒙」讓身體越來越差

文/陳俊旭(自然醫學醫師)

如果腎上腺皮質醇長期分泌,就會加速很多退化性疾病的產生,甚至引起過勞死。(Shutterstock)
如果腎上腺皮質醇長期分泌,就會加速很多退化性疾病的產生,甚至引起過勞死。(Shutterstock)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編者按】為何現代人容易生病,甚至年紀輕輕就猝死、過勞死?這和被冠上「死亡荷爾蒙」、「應急荷爾蒙」之名的腎上腺皮質醇失控有關。

到底什麼是壓力?廣義的壓力(stress)可分為心理壓力和生理壓力,兩者都會啟動身體的破壞模式。

在現代社會中,適度的心理壓力可以激發一個人心靈成長、向上提升,但過度的壓力卻可能導致反效果,造成憤怒、憂愁、焦慮、沮喪、恐懼、無助。

壓力若持續一段時間,沒有適當紓解,就會干擾免疫系統、造成過敏或氣喘、自體免疫疾病、罹患癌症、慢性疲勞、甲狀腺亢進、血管脆弱、黏膜變薄破損、腸胃吸收障礙、罹患糖尿病、腦溢血、心肌梗塞、骨質疏鬆、大腦損傷、甚至昏厥暴斃等。

另一方面,諸如慢性疼痛、創傷、燒燙傷、睡眠剝奪、過度運動、自體免疫疾病、病菌感染、各種發炎疾病甚至牙周病,這些對生理運作而言,也是一種壓力源。

暴露在有毒化學環境、噪音、氣溫過高或過低、日夜規律不正常,也會刺激腎上腺皮質醇大量分泌,導致身體處在破壞模式,讓疾病雪上加霜,難以復原。

首先,我們要認識腎上腺這個極為重要的腺體。它位於腎臟的上方,故名「腎上」腺。左右兩個腎上腺加起來也不過 10 克重,但它卻會分泌很多重要的荷爾蒙,其中「腎上腺素」(epinephrine)和「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是談論的重點。這兩者都是「應急荷爾蒙」,前者是針對短期壓力而分泌,後者是針對長期壓力。

看到老虎來了,拔腿快跑!大地震來了,趕快往外衝!發生火災,趕快滅火!高鐵快開了,我還沒到車站!這些緊急狀況都會刺激我們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大學生為了期末考,連續一個禮拜熬夜 K 書;或是準備大學聯考,考前三個月總複習;上班族為了趕報告,日夜加班;選舉到了,候選人到處拜票,喊得喉嚨嘶啞;照顧年邁的失智症父母,搞得自己日漸憔悴。這些持續幾天到幾個月的長期壓力,會不斷刺激我們大量分泌「腎上腺皮質醇」。

短期分泌腎上腺皮質醇雖然會讓我們力氣變大、反應力變快、專注力集中、血糖升高等,但同時也會損傷我們的身體,例如腸胃道功能停擺(拉肚子、便秘、消化不良、肚子痛)、黏膜受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免疫力失衡(過敏、感冒、容易發炎)。

如果長期分泌,就會加速很多退化性疾病的產生,而加速死亡。過勞死就是最典型的案例,由於「死亡荷爾蒙」分泌太多,以至於年紀輕輕就心臟病發作而暴斃。而通常年紀越大,自行調降腎上腺皮質醇的彈性就越差,所以更需要懂得怎麼懸崖勒馬。

腎上腺素的作用

範圍 作用 備註
改變新陳代謝 促進糖質新生

促進肝醣合成

促進蛋白質分解

促進脂肪分解

升高食欲

促進胰島素阻抗

促進骨質分解

用以維持血糖

用以維持葡萄糖庫存量所以可能會流失肌肉所以可以減肥

所以胃口大開,吃得多

所以誘導糖尿病的形成所以骨質流失

壓抑免疫系統(非常複雜) 增加顆粒性白血球(整體白血球總量是增加的)

減少淋巴球、嗜酸性白血球、單核球

增加紅血球、血小板壓抑T細胞、B細胞的反應

壓抑細胞激素合成和分泌(例如IL-1IL-2IL-6TNFCOX-2

黏膜容易潰瘍

減少過敏

抗病毒能力減弱,所以容易感冒

所以壓抑發炎反應

抑制傷口癒合 抑制傷口癒合 傷口癒合較慢
活化腎上腺素的受體 增強腎上腺素的敏感度 升高血壓
輕微抗利尿激素作用 升高血壓、排出鉀 升高血壓、稍微水腫

腎上腺皮質醇的作用

部位 作用 備註
血管(皮膚和腸胃黏膜) 血管收縮 所以手腳冰冷、腸胃吸收功能減弱
血管(冠狀動脈和骨骼肌) 血管擴張 所以心臟和肌肉的供血較足,力氣較大
消化道、膀胱 括約肌收縮、減少其他肌肉收縮 食道緊縮、憋尿,但腸胃蠕動變慢
白色脂肪組織 抑制脂肪分解(α2受體)

或促進脂肪分解(β2受體)

變胖或變瘦
棕色脂肪組織 促進脂肪分解 棕色脂肪是比較好的脂肪
胰臟 抑制胰島素分泌(α2受體)

或促進胰島素分泌(β2受體)

低血糖或高血糖
心臟 心跳加快、增加收縮力、增加傳導力 以提供細胞更多能量
腎臟 增加腎素分泌 升高血壓
氣管 支氣管擴張 所以可以吸進更多空氣
肝臟、骨骼肌 肝醣分解 肝醣分解成血糖,以應付緊急事件
子宮 安胎 保護胎兒

摘自《啟動身體的抗老系統》 如何出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壓力讓你變老!10個紓壓方法 助你年輕10歲

· 43歲身心亮紅燈 跑步讓他甩掉壓力、走出困境

· 免疫力太強也不好?當心2大免疫疾病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