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未見過佛 如何能雕刻出佛之莊嚴寶像

文/許茹
font print 人氣: 3255
【字號】    
   標籤: tags: ,

在今天的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的寺廟和石窟中,保留著幾百年、上千年前雕刻的佛之造像,他們莊嚴、栩栩如生的寶像,讓虔誠的信徒和徬徨的世人頂禮膜拜之際,升起對那清淨美好世界的嚮往。一個問題是,人間的工匠怎麼會將高於人的佛像造得如此生動、莊嚴、慈悲呢?

且說當年釋迦牟尼涅槃前,從舍衛國的精舍升到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講法三個月,以度化其母。舍衛國的鄰邦拘宗婆國(唐玄奘譯為橋賞彌國)國王優填王受王妃影響皈依佛法以來,對佛陀無比崇敬、虔誠供養。三個月不見,竟然因思念佛陀生起了病。

釋迦牟尼佛 中國畫
優填王請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施展神通,將工匠帶到忉利天宮,讓其親眼見到佛陀無以倫比的面容。圖為清 姚文瀚《釋迦牟尼佛》。(公有領域)

為了解除優填王的心病,大臣們建議優填王請有名的工匠雕刻一座佛陀的聖像,便於朝夕禮拜。優填王大喜,遂叫工匠用旃檀木雕刻佛像。旃檀木,就是檀香木,非常名貴,散發著香氣。可是工匠怎麼也沒辦法雕出佛陀的莊嚴寶像,優填王便請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施展神通,將工匠帶到忉利天宮,讓其親眼見到佛陀無以倫比的面容。

據說,由於當時佛陀講法時光芒四射,身為凡夫俗子的工匠無法正視佛陀的真身,只好用一面鏡子反照佛陀,從而得以記住佛陀的寶像。目犍連接送工匠往返三次,五尺高的旃檀聖像方才雕刻完成。優填王將其恭恭敬敬地供奉在皇宮的精舍中,欣喜自不必說。

當佛陀從天宮返回來到王宮精舍時,此旃檀木雕像竟起身迎接佛陀,佛陀對它說,「汝於未來世,大作佛事,我滅度後,我諸弟子,以付囑汝。」這尊雕像就是印度各國供奉的佛陀真身雕像的鼻祖,許多小國的佛像都是從此佛像繪圖仿製的。這也表明,最早的佛像出現在佛陀涅槃前,而隨著佛法的廣傳,佛陀造像也出現在多國,帶給信眾信心和鼓勵。

《大唐西域記》內頁。(公有領域)

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卷五中記載,他遊歷此地時,還看到此旃檀木雕刻的佛像,他寫道:「城內故宮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懸石蓋,鄔陀衍那王(舊云優填王)所作,靈相間起,神光時照。」同書卷十二又列記自印度帶回的佛像、經卷,如:「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擬橋賞彌國出愛王思慕如來,刻檀寫真像。」也就是說,玄奘大師到印度時,不僅在橋賞彌國禮拜旃檀像,而且曾攜回模刻之像。

《大唐內典錄》也記載說:漢朝時秦景奉旨回月支國途中,看見優填王的旃檀雕像,於是請畫師照樣畫了一張,後來帶至洛陽,皇帝見了,敕命在西陽城門和顯節陵上供養,從此畫像流傳開來。

9世紀文殊菩薩石像,檀香山藝術學院收藏。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千多年後,唐朝也出現了一個類似的故事。據《廣清涼傳》記載:唐睿宗景雲年間,五台山大華嚴寺(後名「大顯通寺」)的住持、高僧法雲打算為文殊菩薩塑一尊佛像,以供信眾敬拜。他遂招請匠人雕塑佛像。一個叫安生的工匠自告奮勇前來造像,但他說:「如果不親眼看到菩薩的真身,塑出的雕像一定會有不準確的地方。」

於是,法雲和安生一起焚香叩拜,祈求文殊菩薩現出真身。不久,文殊菩薩顯現在寺中的大殿上。安生又驚又喜,伏地乞求菩薩可以留一頓飯的工夫,以使自己可以塑好雕像。安生一邊對照菩薩的真容,一邊認認真真地進行雕塑。

從初摹到完工,文殊菩薩一共現身72次,而懷著虔敬之心的安生所雕塑的佛像亦是栩栩如生。文殊菩薩的真身顯現,使遠近皈依佛門的僧眾越來越多。

由此推斷,歷史上有多少工匠是在目睹神佛的真身後,才雕刻或者畫出神佛寶像的呢?雖然歷史記載不多,但應該不在少數吧。@*#

參考資料:

《增一阿含經》
《四分律行事鈔》
《廣清涼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塞巴斯蒂安這個名字源於希臘文,意指「崇高傑出者」。公元256年塞巴斯蒂安生於生於納爾榜(今法國境內),後來在米蘭長大,其父母虔信天主,所以塞巴斯蒂安從小就篤信基督,當時基督教在羅馬是被視為異端的邪教。
  • 北宋年間江浙錢塘一帶,有個錢塘楊村,村裡的法輪寺住著一位僧人淨元。淨元三十歲落髮為僧,參遍經書,勤學苦修,悟道深厚。了悟禪機後,他從廟裡出來,獨自結廬歸隱,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
  • 現實中的人能夠進入畫中嗎?有人將這出舞劇歸類於奇幻故事而付之一笑,不與深究。其實,現代物理學發現,我們看到的所有物體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與圍繞原子核的電子組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則是由更小的粒子——誇克組成。量子力學是一門致力於研究微觀粒子的性質和運動方式的學科。然而,20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的費曼卻說:「我可以說幾乎沒有人能瞭解量子力學。」
  • 天上的一盤棋,相當於人間的一個世紀。神仙的一生,相當於人間無數次滄海桑田的變換。「爛柯」、「滄海桑田」、「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這些深入人心的傳說,成為含義深奧的詞彙與俗語,帶著不可抹滅的對美好天界的嚮往,銘刻在中國人的心底。
  •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他具有六種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他曾一腳踏在地球上,另一腳踏上梵天,搖動須彌,震撼了天地,眾比丘無不歎服。
  • 我們都聽說過神筆馬良的傳說,也聽說過道人的懸壺中別有洞天的故事。下面的這兩則古籍中的真實故事,也許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打開對未知領域的認識。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