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孩子傷心時 故事是最好的陪伴(6)

作者: 蘇珊.佩羅 譯者:王聖棻, 魏婉琪
(圖/小樹文化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75
【字號】    
   標籤: tags: , , ,

《贛南橙》   作者:白春燕
適合年齡:14歲。
應對狀況:父母離異。

這個故事是為14歲女孩寫的,父母分開之後,她被留在寄宿學校由校方照顧,而且父母都不想接她回去──女孩是個非常聰明、勤奮的學生。這個故事是學校輔導員寫給女孩的,用另一種方式告訴孩子事實──父母委託輔導員把這個艱難的消息告訴她。輔導員除了告訴她這個消息之外,還把故事複印給她。輔導員說,這個故事給了這個女孩一些小小的東西,讓她撐下去,也給了她力量。

故事:

在中國有一種水果叫「贛南橙」。贛南橙以甜美多汁聞名,每逢收穫季節,四面八方的商人都會來到贛南,把贛南橙從山區運到世界各地。這是每一顆贛南橙的驕傲。

有一顆漂亮的贛南橙在運貨的火車上,被水果商人拿了起來,她之所以從箱子裡被拿出來,是為了要招待某位火車上的工作人員。但突然間,火車震了一下,橙子從商人手裡掉出來、滾出了窗外。

橙子彈跳了幾下,就滾進了離鐵路很遠的一大片雜草裡。她聽著火車嘎吱嘎吱開走的聲音,絕望的哭了起來。她知道自己不會有機會看見山外頭的風景、享受人們的讚美。她知道,自己就要一直留在這片孤單寒冷的野草地裡了。「太不公平了!」她想。她多麼渴望被帶離這個地方,哪怕是被牧羊人帶走也好,牧羊人說不定會剝開她漂亮的外衣,享用她的甜美⋯⋯

一天天過去,橙子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慢慢的,她感覺自己被白天的烈日和夜裡的寒風搾乾了。最後,橙子裂開了一道口,一顆種子掉出來,掉進了地上的小裂縫。沒有母樹的落葉為她蓋被子,家現在只是個回憶了。

當橙子孤單躺在地上時,常常想起家鄉的橙子園。深秋時分,一層層的落葉蓋在母樹腳下,葉子底下的種子姊妹們總是暖暖的。果農和家人在橙樹旁邊幹活,踩在葉子上,劈啪劈啪、劈啪劈啪,在熟悉的橙香中,把種子踩進土壤深處。

雖然這顆種子沒有得到溫柔舒適的照料,但幾場雨之後,她發現自己已經被埋在夾雜碎石和雜草根的土裡。大地彷彿有種她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她開始往土壤深處推進。

當她努力向下伸展,用新生的根在土裡挖出一條路來的時候,她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新希望在心裡燃燒,心中只剩下兩個字—扎根!扎根!

種子懷著成長的希望度過了接下來的冬天。怨恨、不滿和悲傷都被拋在腦後,全心全意投入到成長和蛻變的過程中。她意識到,靠自己的力量才是她真正的出路!

在這片寂靜的土地上,每一分鐘,每一天她都小心翼翼,絕不放棄任何一次伸展根系的機會。現在,她相信有一天她會發芽,沒有任何人能阻擋。

啊!春天終於回到這片荒蕪的土地,大片的草地冒出了嫩葉!太陽融化了殘雪,讓這顆種子有足夠的水喝。她在地底下待了這麼久,為這一刻儲備的能量終於爆發,一棵柔嫩的橙樹苗在這片不毛之地發芽了!

太陽似乎特別愛護這棵幼苗,為她帶來了溫暖和光明。在大地的支撐和太陽的召喚下,她一點一點向上伸展。

當炎熱的夏天來到時,她已經長到成年男人那麼高了,兩年後,她長出了五顆橙子,被一個牧童摘下,品嘗了清新的滋味。

三年後,她不但結了滿樹的橙子,還在這片乾荒的土地上長出了許多橙樹苗,這都是牧童吃橙子時隨地亂吐種子的功勞。就這樣,她的後代也長大了。

漸漸的,牧童長大了,也變成了水果商人,因為只有他知道在這片荒地裡有一片橙樹園。

這顆橙子和她的後代形成的果園變得愈來愈大,終於,這些橙子被搬上了火車,運送到全國各地。

這裡不再有哀嘆,只有自豪、勇敢和成就感!

──摘自:《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小樹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給希薇亞的娃娃》 適合年齡:5歲。 應對狀況:失去家人。
  • 《希薇亞與星星》 適合年齡:6 ∼ 10歲 應對狀況:母親得了絕症,或是近期喪母
  • 這個故事目的是幫助小女孩重新和大哥哥建立關係。這是住在倫敦的巴基斯坦母親提出的請求,在面對女兒的叛逆行為時,她碰到很多困難...
  •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心理都會產生一些影響,用故事幫助那些家庭分散的孩子。
  • 和雙胞胎兄弟非常親的姑姑最近過世了。老師的參與,以及在全班同學面前唸出這個故事,給了雙胞胎兄弟和他們的母親極大的幫助。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