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午時三刻」開斬前翻案的奇案

作者:泰源整理
一件案子為什麼能翻轉,為什麼能在午時三刻之下「留人」呢?(孫明國/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664
【字號】    
   標籤: tags:

唐僖宗光啟、大順年間,褒中縣(今陝西漢中市褒城鎮一帶)發生盜墓案,縣吏嚴厲催促破案。有一天說是罪犯抓到了,可是人關起來了,經過一年還不認罪。在獄吏拷打毒刑之下,罪犯招了供,而且還交出以前獲取的贓物,縣吏認為審判沒有錯誤,就發付處斬。豈知就在「午時三刻」開斬行刑前,突然雷聲隆隆,烏雲翻滾,瓢潑大雨劈啪劈啪潑個不停。

監斬官只好下令避雨,將犯人押至一旁。觀斬的老百姓,也紛紛擁擠到街市人家的屋檐下避雨。人們一面抹著身上的雨水,一面私下議論著:

「老天爺在行刑前大灑雨,怕是有什麼冤情哪!」

「怎麼不冤?趙家人是書香門第,待人和善,家裡不愁吃穿,會去盜墓嗎?」

「總不會平白叫無辜的人去頂罪受死呀?」

「唉,奇怪的是他交出了贓物……」

就在這時,人群中有個婦人突然倒下,她雙目緊閉,面如死灰。身邊的小婢女拼命地搖著她喊道:「夫人,醒醒,醒醒啊!」

眾人忙圍上去,有人認出她便是趙家妻子,連連說:「快救醒她,讓她到刑場和丈夫見上最後一面吧!」

雨收了,官兵再次將犯人推至監斬台前,監斬官允許犯人妻子上來告別。那婦人卻跪在台前,頓首喊冤:「縣老爺,奴家丈夫冤枉啊!都是奴家害了他的,求大老爺放了他吧!」

就在同一時刻,從人群擠出一個虎背熊腰的高大漢子,他一路衝到監斬台前,把差役們嚇了一跳。只見他揮動袖子嚷道:「掘墓的事都是我一個人幹的,王法豈容濫殺無辜,你們不抓俺卻要錯殺好人!」聲響震動全場。

突然出來替犯人受死的,這案子頓成奇案。為人妻出於愛夫之心,赴死在所不惜這有可能;然而風馬牛不相及的陌生人,冒頭頂罪為了啥?這可是人命關天的事。因為案情有了變數,於是監斬官當場下令停斬,將案情往上呈報。

奇案再開庭複審。圖為清代金門鎮總兵署衙門大堂。(曾晏均/大紀元)

案子上報到藩帥那兒複審。傳訊趙妻:「來人是誰?你為何要頂罪受死?」
趙妻供述:

「奴家是某氏,被判刑問斬的趙某是奴家丈夫,他是個讀書人,在家除了吟詩作畫,蒔花弄草,就是喜歡玩骨董。他什麼骨董都收藏,骨董商都認識他,常常請他去看貨。就連我們的左鄰右舍和附近的孩子,一撿到古怪一點的碎磚石塊,都會送來給他看。人們都稱他『骨董迷』。

「一年前來了幾個官差,硬說他盜掘古墓,把他抓走了……。這一抓就一年多,奴家既緊張又心焦,最後一次到牢裡去看他。他已經被打得不成樣子,全身都是傷痕,整個屁股血肉模糊。他告訴奴家,他被打得實在受不住,就招說家裡藏的骨董都是盜墓來的。他叫奴家把骨董都送進官府認『贓』。這多冤枉!可他被打成遍體鱗傷,不成人形了,奴家能不聽他的嗎?於是忍氣吞冤照他說的去辦。不料這一來『人贓俱獲』,不但沒能救了他,反而害了他被定成死罪。奴家要是不照他講的做就好了。大人,讓奴家代他死吧,他死了奴家也活不了啦……。」

藩帥聽了趙妻的供詞,再喚那漢子,問道:「你是誰?你為何來頂罪?」

漢子回答:

「大人俺叫丁漢,墓是俺盜的,一點不假。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誣賴別人、讓別人受罪天打雷劈。問俺為什麼盜墓?因為俺租的田地被水淹了,沒有收成,俺付不出租只好離家。俺到處找活幹,卻沒活兒幹,空有一身力氣,卻生計沒著落。

「日子怎麼過下去?俺想來想去:若當強盜,傷天害理,俺不會幹。挖東牆偷西屋,誰家丟失東西都要難過。做乞丐,堂堂七尺男子,受不了被看低的窩囊氣。沒有辦法,俺才想到去掘墳。俺膽子大,幹這行挺合適。俺不挖好人的墳,掘墳前總要打聽打聽,專找那些既有錢,又做過壞事的惡人墳。他們生前幹著傷天害理的事,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吃不了用不了,帶著那麼多陪葬物幹什麼,拿掉了也不罪過。於是俺就這樣幹了。

「俺是窮人,知道窮哥兒們的苦,俺盜來的不義之財就分給他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最近俺上外地,有人告訴俺趙家官人被抓要行刑了,因他掘墳偷骨董。俺知道那是冤案,那墳是俺挖的,那寶物也是俺盜走的,怎能冤枉好人呢!俺十萬火急在行刑前趕回來認罪,該殺俺的頭,決不能殺他的頭。還有許多掘墳得來的骨董還放在俺家裡,從什麼墳裡挖來的俺大致還記得,你們去清查吧,俺家的才是贓物哪!殺俺吧!讓好人回家。」

藩帥又傳被定為死罪的趙男,問他:「墓不是你掘的,不是你盜的,為何要認罪受死?」

趙男說:「小民受了一年多的折磨,身心受巨創非常痛苦不想活了,所以就讓家人把家裡的骨董拿出來認罪。」

藩帥查了丁漢家的骨董,果然和失物相符。案子水落石出,是明明白白的屈打成招,他將審理此案的獄吏治罪;將無罪者釋放並發還「假贓物」;又赦免坦白認罪的丁漢的罪責,並錄用他為補充衙役,讓人盡其才,同時也解決了他的困難。

這件案子為什麼能翻轉,為什麼能在午時三刻之下「留人」呢?其關鍵就在人的道德良心。丁漢雖然受迫於生活而盜墓,不過他心中良知未泯,對善惡能明明白白地分清,他敬畏神明,即使法律治不到他,他也不傷害無辜,不讓別人替自己受罪。藩帥嘉許他坦白果敢認罪,盜墓並非起於貪念,所以就赦免了他的罪刑,同時幫他解決了困境,這不也是丁漢的道德良知為自己轉來的好運嗎?!而今天社會的紛亂就是因為道德的下滑,徒有法律管不好良知喪失的個人,救不了失去道德的危局。

資料來源:《玉堂閒話》
@*#

─點閱【中國古代奇人奇事】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