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旅行指南:滿族格格

滿族,格格,清朝,夏瓊芬
滿族格格。(夏瓊芬/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754
【字號】    
   標籤: tags: , ,

華夏民族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著古老的記憶,這記憶來自秦漢三國、唐宋明清。五千年間,每一朝代都遺留下豐富的文化,鐫刻在華夏民族的基因裡。您或許曾想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看一看歷史的朝代中是否有您前世的身影,那麼在此之前,您應當獲得適量的知識儲備,以免在古代社會裡不小心冒犯了君子、唐突了佳人。

或許您前世曾經在清宮裡生活過,看遍了紫禁城裡的繁花似錦。那麼您一定會對神韻所表演的滿族舞備感親切。舞台上,端莊嫻雅的大清格格在高高的花盆底鞋上完成優美的跳轉翻動作,旗頭上垂下的流蘇隨風飄搖。這時,您或許會感到好奇她們為什麼頭戴大拉翅、足蹬花盆鞋?她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趣事?那麼現在,讓我們翻開歷史的影集,從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到九重城闕的紫禁城,看一看滿清女子生活中不同的側面。

一耳三鉗

滿族人入住中原後,繼承了漢民族的統治方式,也大力提倡儒學教育,但他們始終保留著自己祖先的傳統。滿族女子剛一出生就會被打上三個耳洞,這是具有滿族血統的標誌。在清朝皇室和八旗子弟中有「滿漢不通婚」這一不成文的規定,因此,一耳三鉗常被作為選秀時辨別旗女和漢女的方式。

清《孝昭仁皇后朝服像》。(公有領域)

如果您遇到了耳垂上兩邊各帶三個耳環的女子,那麼您需要以滿族的禮儀與她交往。如果您遇到的這個女子帶著六個「東珠」做成的耳墜,那麼您對她應表示額外的恭敬,因為她很有可能是公主、后妃、甚至皇后,只有這些身分極其尊貴的人,才能配戴「東珠」。「東珠」被清朝皇族視為「祖傳珍寶」,只在滿族人的發祥地——東北三江流域出產。

兩把頭和大拉翅

在影視劇和舞台表演藝術中,滿族女子高高的旗頭令人印象深刻。其實,在清朝前期的日常生活中,女子的髮式並不流行使用如扇面一樣綴滿珠花寶石的「大拉翅」旗頭,后妃格格們習慣採用的是一種叫「兩把頭」的髮式。

咸豐帝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畫像——《慈竹延清圖》、《璇闈日永圖》中「兩把頭」的髮式。(公有領域)

「兩把頭」是將頭上半部的頭髮全部梳起,以一支長扁型髮簪在頭頂固定,頭髮沿髮簪向兩邊纏繞形成髮髻,餘下頭髮在腦後梳成一個扁髻。這樣一來,頭頂的髮髻顯得女子身材高佻,腦後的髮髻保證了女子頭部保持端莊的儀態,不隨意東張西望,也不能懶散地躺下睡覺。

到了清代中晚期,滿族女子開始更頻繁地使用髮架,即真髮之內插入架子,這樣更便於固定頭髮、顯得頭髮濃密,也更容易配戴各種絨花、珠寶。這種髮架後來就形成了我們今天在舞台上見到的大拉翅。舞蹈演員們配戴這種頭飾,頭部動作稍微大一些,頭飾就有掉落、偏移的風險,所以要在完成四肢大舞姿的同時,保證頭頸部的穩定,舞蹈演員們必須保持非常平穩的心態。

跨火盆和射「三煞」

您見過新婚時新郎朝新娘射箭嗎?在清代婚禮中,在新娘乘坐的花轎快要過門時,迎親的新郎要朝花轎射出三箭,這是為了驅除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凶煞。為了避免各種邪祟、妖魔和凶煞跟隨新娘進入夫家,新娘下轎前還要跨過火盆,因為陰靈不喜溫暖和光明,火會驅逐那些尾隨新娘而來的魑魅魍魎。

古人相信婚姻中各種紛爭和禍端,除了因為夫婦二人前生造下惡業或今生不修善德之外,很多時候是由於怨鬼邪靈在家宅之中挑起禍端。所以為了婚姻的幸福長久,古人從很早開始就規定了各種避邪除祟的禮儀。

花盆鞋

除了大拉翅之外,高高的花盆鞋是滿族宮廷女子的另一項重要標誌。花盆鞋屬於旗鞋的一種,鞋底以木台墊高約有5寸厚,上寬下窄、形似花盆。穿著這種特別的鞋子,女子走起路來裊裊婷婷、慢慢悠悠,凸顯出一種端莊嫻雅的貴族氣質。

清朝,格格,滿族,夏瓊芬
滿族格格。(夏瓊芬繪圖/大紀元)

相傳花盆鞋最初是一種只有一寸高的厚底鞋,入關前滿族女子習慣穿這樣的鞋出門勞作。東北地區冬天十分寒冷,冰雪覆蓋大地。女子為防腳部受寒,將鞋底加高一兩寸,以防「寒從腳下起」而致百病叢生。後來,這種厚底鞋逐漸增高,發展出元寶底鞋、花盆底鞋和馬蹄底鞋,鞋面綴以美麗繁複的刺繡,成為脫離遊獵生活、居住在宮殿閣樓裡的格格、后妃們的最愛。

親蠶禮

清朝入關以後,雖然保留了許多滿族人傳統的習俗,但不可避免地被漢人的禮樂文明所同化,甚至在繼承了漢族禮儀之後發展出更為繁複的規範制度。如果您回到清朝,千萬不可錯過皇后娘娘親自主持的親蠶禮,在這個國家級的典禮上,所有的嬪妃、格格、福晉、女官都會出席,在皇后的帶領下完成採桑和祭祀先蠶娘娘的儀式。

清院本親蠶圖卷-採桑。郎士寧等繪。(公有領域)

先蠶娘娘是黃帝的妃子嫘祖,相傳她發明了養蠶製絲的方法,從此中國人才能夠穿著綾羅綢緞。傳統文化中以農桑為國本,所以皇帝會主持親耕禮,皇后則主持親蠶禮,在親蠶禮中,伴隨著「採桑歌」的歌聲,皇后會親自採摘桑葉,名為「躬桑」,「躬桑」之後,妃嬪宮女們也會一起採摘桑葉,以示「男耕女織」為民生之根本,為天下的女子做出表率。

現代的清宮格格

神州大地是演繹五千年歷史的大舞台,神韻是再現五千年歷史的小舞台。如果您獲得了穿越時空的超能力,可以進行一次回到清朝的時空旅行,別忘記帶上我們的「時空旅行指南」。如果您還沒有這樣的超能力,那就來神韻演出的劇院和神韻在線流媒體平台「神韻作品」觀看我們的節目,從三皇五帝到清末民國,從青藏高原到江南水鄉,您將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時空!

點擊閱讀原文

——轉載自神韻藝術團網站

(神韻網站授權轉載,版權歸神韻藝術團所有)

歡迎了解更多神韻作品:

乾淨世界: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uKDuVZFTkSNei
IG: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nworks/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enYunZuoPin
推特:https://twitter.com/sycreations_ch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評論